弘丹參考的是錢穆的《論語新解》以及傅佩榮的《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綠窗幽夢參考的是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編會每天推送一則論語,與大家一起學習《論語》。歡迎大家關注,并一起學習《論語》。大家如果對每日的論語學習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討論。
今天學習《論語》公冶長篇第四則。
1、原文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nìng)?!弊釉唬骸把捎秘??御人以口給(jǐ),屢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2、譯文
錢穆白話試譯
有人說:“雍呀!他是一個仁人,可惜短于口才?!毕壬f:“哪里定要口才呀!專用口快來對付人,只易討人厭。我不知雍是否得稱為仁,但哪里定要口才呀!”
傅佩榮注解
【譯文】有人說:“雍這個人,可以行仁,但是口才不夠善巧?!笨鬃诱f:“和必須要口才善巧?以伶俐口才與別人爭論,常常引起別人的厭惡。我不知道她是不是行仁,但是何必需要口才善巧?”
“雍”即冉雍,字仲弓,魯國人,小孔子二十九歲,名列于德行科,是孔子最好的學生之一。
“仁”指行仁。《論語》以“仁”字形容人品時,都有動態含義,亦即走在仁的道路上。
“佞”即口才善巧。孔子的學生有言語科,可見孔子并未忽視言語表達的重要性。但如果光是賣弄口才,就不值得一提了。
有時候說話太直接,傷害了別人,以致引起怨恨。因此,說話要考慮后果,不是說了就贏了,今天贏了,怎么知道將來會怎么樣呢?
由本章來看,孔子對言語一向很謹慎。能言善辯者雖然可以憑借自己的口才,讓別人無法反駁,但別人口服卻未必心服??梢娍鬃訉π腥实囊笫呛芨叩?。
3、綠窗幽夢學習心得
有人跟孔子說,認為他的弟子雍很仁德,但是缺乏“佞”,也就是口才的一面。孔子用兩遍“焉用佞”這種反問句,來強調了他對口才的不贊同。確實,只有一個好口才,只會在言語上應對人,在實際上沒有任何行動,終究會引起大家的反感和憎惡。在孔子看來,任何外在的表現都是應該發自于內心的實質的,也即是說,表象的“文”應該和內在的“質”相符,達到一種“文質彬彬”的狀態。如果兩者不能兼顧,當然內心的實質更為重要。
“佞”卻是違背了這個原則,“口給”這個詞用得極為傳神:只是在口頭敏捷反應、對任何人都能馬上提供說辭,類似于“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一時倒是看起來人際處理得非常之好,但天長日久,終會錯漏百出。“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只需行動上果決。
4、弘丹學習心得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边@“孔門七十二賢”,是孔子思想和學說的堅定追隨者和實踐者,也是儒學的積極傳播者。
在公冶長篇,我們可以陸續看到孔門七十二賢中一些人的身影。
從孔子的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冉雍不是一個能言善辯的人,但他的德行應該不錯,從旁人的評價可以看出,雖然孔子沒有直接評價冉雍“仁”。
從之前的學習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一直都沒有推崇過能言善辯。
比如【4.24】子曰:“君子欲訥(nè)于言而敏于行?!?/p>
【譯文】孔子說:“作為君子,就要努力在言語上謹慎遲鈍,并且在行動上敏捷有效?!?/p>
比如【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薄咀g文】孔子說:“古代的人說話不輕易出口,因為他們以來不及實踐為可恥?!?/p>
又比如【1.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譯文】孔子說:“說話美妙動聽,表情討好熱絡;這種人是很少有真誠心意的。”
從這一段話中我們只能了解冉雍的一部分信息。我在網絡上搜索了后人對于冉雍的評價。
冉雍,魯國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鬃右云錇橛械滦校f:“雍也可使南面?!?/p>
仲弓是冉伯牛的“宗族”,生于不肖之父。為人敦厚、氣度寬宏,孔門十哲之一,在孔門以德行著稱,早年拜師于孔子,孔子稱贊他可以做南面王,《論語》記其名與字11次,《論語》并尊冉雍為孔子四大德行特優之弟子。
仲弓曾問政于孔子,孔子教仲弓存心敬恕重修身,辦事從大體著想,多舉賢才。隨孔子周游列國后,回魯后的第三年(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四十一歲的仲弓當上了魯國季氏的總管。
冉雍出身貧賤,他的父親行為不良,有人以此作為攻擊冉雍的借口??鬃玉g斥說,一頭耕牛,也可以生出獻祭用的小牛來;父親不好,兒子不一定也不好。冉雍氣量寬宏,沉默厚重,深得孔子的器重,認為冉雍具有人君的容度,可以做地方長官。冉雍參加做過季氏宰,以德行著稱,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戰國時期的荀況很推崇他,把冉雍與孔子并列為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