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特別想成為一名小說家,特別想寫小說,喜歡那種可以隨心所欲寫故事的感覺。只是當我真正嘗試過寫作,我才知道,寫作并沒有我想象的那么隨心所欲,這條路太過艱辛而漫長。因為沒有事先進行針對性的寫作學習,我走了許多彎路,犯過很多錯,曾一度對自己失去信心,懷疑自己根本不適合走寫作之路。從那之后,我就停筆了。
后來,若不是我不甘心放棄夢想,也許,我就無法遇到那些和我一樣愛好寫作的人們,并和他們一起交流,學習,進步。為此,我是感到慶幸的。認識他們之后,我才知道,寫作其實是有方法和套路的。我看了很多他們推薦的關于寫作的書籍,確實收獲不少。
今天我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寫作課》這本書。這本書的主旨在于告訴你如何講好一個故事,主要針對短篇和長篇小說的創造。作者名叫美國作家艾麗斯·馬蒂森(Alice Mattison),是一名哈佛大學文學碩士,也是一位有過22年寫作課教學經驗的大學老師。看得出來,作者的教學經驗是相當豐富了。
我看這本書,也確實感覺自己真的就像是在聽一個老師在給學生講課一樣。作者講得很細致,還用了很多部經典作品作為例子進行逐個剖析。她先是提出一個論點,然后給讀者舉例,一點點分析每一個例子的特點,然后再拋出她的結論,并告訴我們一些注意事項,避免犯錯等等。
《寫作課》這本書有一些章節的論點,其實并沒有在標題上讓人一目了然,但是段落里面其實又有很多結論,還有讓人想劃重點的一些建議,如果不細看就很容易忽略掉。所以,我就自己對這本書做了一些總結,以下是我的歸納。
本書其實主要圍繞四個大問題:第一、什么樣才是好的小說;第二、怎樣構思才能寫好;第三、為何我們會寫不好小說;第四、作家如何堅持寫下去。
一、什么是好的小說
一部好的小說,既要求刻畫的人物能生動形象,又要故事情節能起承轉合,還要有鮮明獨特的語言風格。寫小說,其實就是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它應該是一個完整的故事,有清晰的主線,有適合的節奏推進,有高潮,有結尾。尤其是一部合格的短篇小說,不管情節如何反轉,如何跌宕起伏,卻一定要有個“像樣”的圓滿的結尾。
好的小說,它一定要是有吸引力的。它能激發讀者好奇心,讓讀者有讀下去的欲望,并為故事的主人公的處境而感同身受。這其實是一部小說的基本要求之一。
第二、怎樣才能寫好小說
1、學會制造麻煩,合理利用巧合。制造麻煩,其實就是引起沖突。要讓故事一步步推進下去,就要有麻煩出現,這樣才可能去解決麻煩,人物才會繼續有所“行為”。而為了讓故事能有沖突,可以塑造一些有沖突的人物關系,比如職業引起的沖突,人物本身性格的矛盾引起沖突等等。
有時候,為了推進故事,可以利用一些巧合,讓人物產生沖突。不過巧合也不能太過,太多。小說雖然高于現實,但也要給人以真實感。
2、主線盡量清晰,要有整體把控。故事中總要有主要人物,如果人物與人物之間有矛盾沖突,便可以構思出許多緊密聯系的事件來支撐故事。但是,這一定要有核心的人物和事件,讓他們推動故事情節向結局發展。尤其是寫長篇小說,一定要分清主線和支線。
而且,寫長篇小說,最好一定要有故事大綱。大綱和故事,就像是線與風箏的關系,故事的走向,應該要先有一個大綱作為整體布局。而這個大綱,一般都是主線為主,支線其實也往往是為主線的情節推動而服務的。在《寫作課》書里,作者就以小說《米德爾馬契》的大綱如何形成,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詳細的過程。這會讓我們發現,其實那些大作的形成,也不是就一氣呵成的。
3、少一些心理描寫,人物得行動起來。在寫小說過程中,能用行動體現出人物心理的,就盡量用行動。比如寫一個人傷心,可以描寫她痛哭流涕,跌坐在地上,而不是只是一句“她傷心了”就結束了。小說總是要有心理性描寫的,但是要適當,篇幅別太長。
還有就是,該陳述時候就陳述,該描述就描述。我就曾犯這樣的錯誤,為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而沒有詳略得當的大寫特寫,會給人一種啰嗦、夸張而不真實的感覺。有時候可以一句話陳述過去的不重要的小事情,我卻用了大篇幅的描寫。
4、學會賣關子,讓小說有懸念。前面提過,一部好的小說,都是有吸引力的。這種吸引力,能勾起讀者的好奇心,吸引他想繼續讀下去。所以,作家就要讓小說變得有吸引力。
要學會賣關子,給讀者留一些“不確定”的懸念,勾引讀者的好奇心,讓他有繼續看的欲望。在一個謎團解開之后,另一個謎團緊接出現,懸念一個接一個,牢牢抓住讀者的注意力,讀者便會不自覺地把整部小說看完。
當然,如果只是為了賣關子而讓讀者看的云遮霧繞也不好,要適當的留夠懸念,也要讓讀者能掌握到應該了解的基本信息。
5、塑造人物注意事項。首先,塑造人物的時候,最好能把自己代入進去,假裝自己是故事主人公,自己會怎么做。同時,故事主人公的行為,要符合人物性格特點。不僅如此,還要能引發沖突,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其次,如果要刻畫邊緣性人物,盡量避免類型化,比如黑人就是皮膚黑,音樂節奏感好,他就會受到種族歧視等等。要想把邊緣人物寫好,作家要盡量從普遍人性出發。比如,黑人也可能會遛狗,會感冒,會失業等等。
6、適當省略。在《寫作課》里,作者提到,有時候,我們需要間接敘述一件事情,但是如果過于直白地說出來,就失去了些趣味。要是能適當省略,精簡一些信息,留有線索,但是不說破,讀者可以根據線索猜測到,營造一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感覺,這可以大大提升讀者的閱讀樂趣。所以,作家在有需要的地方,適當留白,提供一些線索,又省略一部分,真可以給作品增色不少。
第三、為何會寫不好小說
1、沒有自信,不能敞開心扉。有些作家一開始都沒有自信去寫作,感覺自己開不了口,也不敢敞開心扉,怕別人讀懂她的心事,而說些言不由衷的事情,讓讀者讀了就覺得虛情假意。當然很多沒有自信去寫的人,是覺得自己寫不好,最后也不會盡力去寫好,寫出來的文字也是沒有自信的,讀者看了肯定覺得無比乏味,自然不想讀下去。
所以,你要寫小說,就要對自己充滿自信,敞開心扉的去寫,不要怕別人看穿。有時候,寫作其實也是為了釋放自己。當你敢自信的隨心所欲的表達自己,你的靈感才可能更多,創作的文章更加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會讓人產生共鳴,從而喜歡你的文章。
2、敘述不清。在《寫作課》里,作者舉了幾個例子,論述了有些人寫故事的時候,總是會敘述不清,寫的句子沒有信息量,匯讓讀者看不懂。要知道,故事總是要有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發生的經過、結果等六要素的。寫小說就是講故事,這些基本的客觀信息要讓讀者知道。作家要學會用簡潔凝練的語言而講清故事。
3、沒有懸念。前面提過,過于直白的故事情節會讓人覺得索然無味,不會有繼續看下去的沖動。要讓人看完你的小說,就得去設置懸念。原本可以設置懸念,讓很多讀者想看完的小說最后因為過于平白直敘而失去讀者,就太可惜了。
4、過多心理活動。有些作家寫小說,過于著重刻畫人物心理,而忽略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會讓人覺得太拖沓,太啰嗦。
5、刻意打亂時間順序,過于混亂。有些作家為了炫耀自己的寫作技巧而頻繁打亂時間順序,會讓人覺得結構混亂,理不清故事情節。偶爾為了推動情節發展而用的插敘,或者為了營造一種氣氛,引起讀者好奇心而用的倒序,等等,這都是有原因的。不要只是為了寫倒序而用倒序。多數讀者還是更希望看到正常時間順序的小說。
6、人物行為動機不明。作者提到,有些作家在寫小說人物做一些重要行為的時候,卻沒有透露人物做這件事情的動機,這會讓讀者覺得莫名其妙。故事人物的行為既要有鮮明性格特征,也要在有必要的時候進行情感或者心理描寫。為此,作者也舉了例子,比如,她辭職了,上司找她談話了,然后她養了一條狗。這些都無法讓人知道她為何會辭職,為何養狗等等。
7、過于脫離現實。寫小說是要讓讀者有真實感的。而有些作家卻會犯些低級錯誤。如果寫魔幻,就寫魔幻,比如讓馬開口說話。可如果是寫現實主義基調的,就不要讓馬突然開口說話。
第四、作家如何堅持寫下去
1、 修改作品,但不失去自信。寫好作品之后,首先,可以先擱置一段時間,再以讀者身份去讀,找到錯誤,去修改作品。其次,讓別人來讀,有針對性的讓讀者給你留標記,學會傾聽和分析批評建議,但也不要對自己失去信心。很多佳作也都是經過很多次修改才名垂千古的。一氣呵成的小說幾乎很少見。
2、投稿,也不絕望。改到令自己滿意之后,你可以去投稿。不過要尊重自己和審稿編輯,針對性的投稿,不要盲目海投,要體諒編輯的辛苦,遵循出版行業的運行機制。在得到的投稿反饋中總結教訓,發現問題,繼續修改,但是不要氣餒,不要絕望。
3、多閱讀。寫之前,閱讀相關作品,找到自己與名家的差距。不只是讀你喜歡的書籍。盡量持之以恒的廣泛深入閱讀。
4、重視寫作,不必在意他人看法。既然開始寫作,就要尊重寫作,熱愛寫作,給自己安排好寫作時間,學會拒絕不必要的干擾。
5、保持愉悅的心態。愛好寫作的人都是會從寫作中找到快樂的,希望我們也能忍受得了寫作的孤獨,也能受得了沒錢沒尊嚴的滋味。大多數作家一開始都是從兼職寫作開始,畢竟寫作需要付出許多,而一開始是沒有回報的,而且還要準備一直沒有回報的打算。
6、要有蓬勃的事業心。在創作初稿時候,不管處于何種狀態,都不要停筆,一定要把它寫完。
按照作者的意思,《寫作課》這本書并不適合寫作新人,這不是一本中規中矩的寫作教程。不過我覺得,雖然這本書的確沒有像《創意寫作》系列的書一樣,特別適合初學者,但是,我覺得初學者看這本書也是有用處的,只是每本書的著重點不一樣而已。就像作者自己說的,她希望這本書能讓讀者很自信地去構思并完成自己的作品。
我很開心能遇到《寫作課》這本書。書里的內容挺適合我現在遇到的處境,剛好可以替我解開許多困惑,也讓我重拾信心,可以繼續滿懷激情地去完成我的小說了。
希望我們都可以一直堅持著寫下去,還不會被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