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6年的最后一天,你們都在哪兒里跨年?今天梅子想借用下經典的三段論來講。
這是梅子發表在簡書上的第十五篇文章。
1.WHY:為什么你需要打造個人品牌?
品牌是你在信息時代最好的武器,信息過載的時代人們沒有精力接觸到所有信息,品牌是最有效的過濾器。當你在N種商品面前躊躇猶豫不決,而你又擔心商品質量、售后保障時,你可能就會選擇那個有品牌保障的。這是趨勢影響。
互聯網時代的另一個趨勢是,企業平均存活年限正在逐漸縮短,從我們熟知的百年老店到現在無數一年內就消失的創業公司,企業平均存活年限已經從幾十年減少到2.3年,這意味著你還沒精通一個領域,你積累的經驗已經用不上了,這些經驗到底能有多少有效遷移到其他領域,你自己很清楚。而同時,我們的平均壽命在不斷增加,退休年齡不斷在被推遲,快樂工作50年可能成為常態。有研究稱我們一生平均要換十份工作,進入四五個行業,有兩三次婚姻(你是不是更喜歡“人一生平均會有兩三次婚姻“這個結果),鐵飯碗已經成為過去時,你需要有區別于他人的地方。
為什么品牌比其他因素更好使?我們先來看看人們是如何挑選商品的:大工業生產帶來的產品剩余,讓商品從“賣方市場”進入“買方市場”,人們可以在上千萬種商品中挑選自己中意的商品,通常我們會看產品功能是否良好,價格是否便宜,顏色是否喜歡,是否好用,甚至在買一個垃圾桶時我們都會糾結萬分,對于簡單商品起碼我們是可以評估的,而對于冰箱、電視、相機這種復雜商品,這種需要專業人士評測才能一較高下的商品,我們就更無從選擇了,除非你愿意花上幾天功夫去搜集商品功能、指標的詳細解釋,專業人士如何評測,除非你是這個領域的發燒友,大多數人的選擇是“相信大品牌”,這是降低試錯成本的明智選擇。同理,對于簡單工種打字、接待、流水線這種容易識別的技能不需要做品牌,但對于愿意看簡書、不斷學習提升的你,工種可能就不是那么容易識別,面對企業高昂的試錯成本,按照已有類似經驗招聘是大部分HR選擇,但更新越來越快的現在,我們正在進入大多數工種都無先例可循的時代,你最好的標榜就是品牌。
而隨著技術的進步,打造個人品牌門檻越來越低,人人皆品牌的時代正在來臨。網紅就是最好的例證,網紅不再需要像明星一樣花很多錢聘請經紀人,需要經紀公司重金培養、包裝,一臺電腦,一個無線WIFI已經足夠。今年隨著直播興起,已遍地皆主播,化好妝帶上耳機,說一些無關痛癢的話便可吸金。文字圖片有公眾號,音頻有喜馬拉雅,視頻有映客YY直播,全媒體平臺都已興起,而沒有品牌的你不會焦慮不安嗎?
2.WHAT:品牌是什么?
品牌就是你在別人心中的“心智定位”,一聽到他的名字你就能想到的東西就是他的品牌。聽到李笑來你會想到學習成長,聽到羅胖你會想到知識販賣,聽到羅永浩你會想到錘子手機,聽到吳曉波你會想到財經專家,這就是成功的個人品牌。
3.HOW:如何打造個人品牌?
《傳統企業,互聯網在踢門》中將商業價值分為創造價值、傳遞價值兩種,前者是打磨你的產品、品牌的過程,后者是營銷、傳播的過程;萬維剛說打造品牌影響力有兩點:一是要傳遞品牌,二是要讓受眾接受品牌;古典說打造超級個體需要五種能力:不斷奔跑不斷思考的能力、專業力、社交連接力、傳播力、抗挫力。
使用拿來主義,吸取其精華,我將個人品牌的打造分為定位、打造、傳播三步。
1)定位
你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你想給自己貼什么樣的標簽?別人經常夸獎你什么?你在哪方面比別人做的出色?確定三個標簽,這幾個標簽應該是你最擅長的,能滿足他人的需求點的。后面這個特征很重要,你最擅長的東西能幫助到他人,他們才會感興趣,與其給自己貼“漂亮”標簽,就不如“會化妝”,“會打扮”更吸引人。
2)打造
確定好自己的標簽后,就要不斷打磨自己的技能,成為這個領域全國TOP10內,你的“發聲”才有力量。10000小時定律雖然沒有過時,做好刻意練習,每天起碼保持2小時以上的專業領域學習,快速積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可能,盡量能在工作中打造自己的技能,對自己的工作保持熱情和主動性,本身就是人生幸事。
3)傳播
在不斷打磨技能的同時,也要做好傳播。專業技能的打造需要時間,粉絲的積累也需要時間。那些能夠在機會來臨時一夜成名的網紅,前期往往也有非常多的品牌推廣的經驗和教訓。我的建議包括:利用所有你能利用的線上渠道去宣傳,包括各種社交媒體、自媒體、直播平臺、網盤云盤、在線課堂、百度文庫、貼吧、論壇等。第二點是,加入高質量的社群。當你自身能力提升時,你總能進入更好的圈子。
你想要打造什么樣的個人品牌?你想給自己貼什么標簽,在留言區我們一起聊聊吧。還有幾個鐘頭就2017年了,新的一年里,你打算如何向自己的品牌塑造之路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