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娟,7歲孩子的母親。
孩子一出生就只有兩團肉長在那里,像一顆花生,醫生說,這是先天性的疾病,花生耳。七年來,因為孩子的耳朵,我們一直接受著很多親戚朋友的關心,也接受過一些人當面看熱鬧和背后說閑話。
平時生活中,我過的很小心,只要聽到周圍的人說起耳朵類似的字眼,立馬就豎起耳朵,生怕他們是在說我的孩子。這樣的生活持續7年,我下定決心讓孩子做耳畸形修復耳廓再造手術。
DIARY1
孩子整個手術過程,就2個多小時,醫生說二期手術完成后孩子耳朵就大概有形狀,具體的耳部清晰構造需要再等半年后的三期手術才能完成。孩子躺在病房的時候,人還是迷糊著的,中途有段時間過來,叫了我一聲媽媽就又睡著了。我看著他,心理說不出滋味,是開心?是痛苦?也許兩種都有交織在一起。痛苦的是還遭受著手術的疼痛,開心的是愿望實現孩子終于可以有個正常耳朵。
以后走在路上再也不用擔心別人談論孩子的耳朵,小灝可以毫無顧忌的去上學,他的人生不會因為耳朵的缺失而留下遺憾。
小灝是在下午徹底清醒的,喂他吃過飯以后,他興致勃勃的非要照鏡子,拿到鏡子后,對著自己頭上纏著的繃帶也看得樂滋滋的,跟我說:“媽媽,快看我的新耳朵,等我拆了線,我就有跟媽媽一樣的耳朵了。”
DIARY2
小灝耳朵上的線已經漸漸的拆完,醫生的技術很好,耳后的皮膚疤痕也很少,醫生說這十幾天小灝的耳朵恢復的很好,已經可以準備出院。
拆完線的耳朵跟真正的耳朵還有一定的差距,感覺有些充血和紅腫,但是大體的耳朵形狀已經有了,醫生讓我不要擔心。也叮囑術后要注意保護好孩子的耳朵,讓肋骨雕刻的耳朵和皮膚長得更好,三期手術完成后耳朵就更真實與美觀了。根據醫生的囑咐,我買了好幾個柔軟的枕頭,讓小灝回家睡的時候可以更好的保護耳朵。今天剛剛拆完線的時候,就拍旭東照片發給孩子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他們都很開心。
DIARY3
今天是小灝復學的第一天,我跟他爸爸一起送他去學校。“爸爸媽媽再見”小灝朝我們揮揮手后,跑進了教室。比起之前每天不愿上學的沮喪,孩子變化很大。
DIARY4
手術縫線留下的傷口也只剩一條淺淺的痕跡。這幾個月,每次帶他去復查的時候,我都心驚膽戰的,但是幸運的是,耳朵恢復得很好,沒有感染破潰的情況。孩子現在能跑能跳,跟班里的同學也能玩到一塊,也沒有去討論過他耳朵的任何問題。后天,是小灝八歲的生日,我和小灝他爸爸決定給他辦個生日party,邀請他們班里的小孩子們一起來為他慶祝。
DIARY5
這是最后一期手術,醫生要造出耳朵更精細的一些結構,讓孩子的耳朵看起來更立體更真實,孩子還沒有出手術室,但是我卻已經迫不及待的寫下此文表達我幾乎已經無處安放的喜悅。
總結:
人的一生,總是在追求各種各樣新的東西。對于原本我們所擁有的,就沒有那么的在乎和關注。對于我們正常人來說,耳朵并不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因為我們生來就有。但是世界上仍然有像我們這么一群人,四處求醫,只為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