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聽一本書,《改變,從心開始》,感覺非常不錯,推薦給大家。
書的作者是羅伊-馬丁納,這本書還有一個副標題:學會情緒平衡的方法,是告訴人們如何通過平衡情緒,從而為自己創造內在的真正平靜,活出神性。
我覺得作者對于快樂三個層次的劃分,非常有意思,也符合人們的現狀,值得認真品鑒。
第一個層次,也就是最初級的層次,叫做競爭式的快樂。顧名思義,也就是通過競爭來獲得的快樂。贏了才會快樂,輸了就會感覺很傷心,很難過。
日常生活當中,這種類型的快樂很是常見。比如:我的工作比別人好,掙得比別人多;我的孩子考上了清北,倍有面子;我住在富人區,心理上有天然的優越感。
等等,這樣得到的快樂,就屬于競爭式的快樂,只要我比別人強,我就很開心。
很多人的快樂就停留在這一層次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攀比。
豈不知“人比人,氣死人”,如果把快樂停留在這個層次上,那怎么會獲得真正的快樂?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無論我們怎樣努力,都會有人比我們強,那豈不是一直快樂不起來?!
第二個層次,條件式的快樂。也就是說,我的快樂是有條件的,只有我擁有了某個人、某件東西,才會感到快樂。如果喪失了這個條件,就會感到很痛苦。
比如,對有的人來說,他有了權力,就會感到很快樂,很陶醉那種“一呼百應、前呼后擁”的狀態;對很多女士來說,她很美麗、很年輕、很苗條,她就感到很快樂,否則就會怏怏不樂。
再比如,戀愛了,我得到了她,得到了愛情,我就很快樂;一旦失戀了,她不再愛我了,就會很痛苦。
現實生活當中,其實是有很多人是這樣的,自古以來,皆是如此:“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生在世,名利二字"。
這種快樂,也可以說是絕大多數人一生的追求。
第三個層次:叫做無條件的快樂。這是快樂的最高境界,不需要滿足任何條件就可以實現快樂,這種快樂不因外在環境、條件的改變而改變,這種狀態,又叫至樂。
這種境界是怎么實現的呢?其實就是不執著于結果,無論發生什么,你都是坦然接受的。 你允許自己犯錯,也坦然接受自己犯錯,不會因為犯錯或者不犯錯,而讓自己的心境有什么樣的變化。
這種境界,能夠讓你做到境隨心轉,能夠坦然地接納自己,欣然地去接受外在發生的一切。哪怕你今天生了一場大病,你都會體驗到你的內在是一種快樂的,因為你會知道人生是一種體驗,無論發生什么,都是有意義的。
這種快樂是發自內心的,由內而外的,是從心底溢出的,掩飾不住的喜悅,就是“做夢都會笑醒”那種感覺。
擁有這種境界的人,一般都有大智慧。且不說宗教領袖、高僧大德,只要能夠參透生命真相,回歸生命本質,達到合一狀態,你就可以實現這種至樂!
這需要放下,放下一切功名利祿,跨越一切障礙羈絆!
知易行難。作者在書中指出了實現路徑,給出了具體操作方法,你要不要來試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