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飯過后,同門和我一起在操場上散步,談到了一個怪現象。
她說她男朋友最近一邊工作,一邊復習考研。
此前我所了解的情況是,她男朋友從武漢理工畢業之后,入職比亞迪,畫圖紙。現在已經工作兩年了。收入與產出嚴重不符,考研準備轉行自動化。
同門說,她男朋友當初以很高的高考分數,進了武漢理工的王牌專業。高數,微積分,概率論一直都是考滿分。腦子特別聰明。大學讀完,去了專業對口的BYD,開啟了漫長的畫圖之旅。每天畫圖,改圖,修圖。眼睛盯著電腦看,反復看。接觸不到其他任何相關的環節,也沒有過多的人際溝通。工作兩年培養的技能就是怎么弄圖,為人處事不說增長,倒還退化了。她說,大學四年我們學語言的過的很輕松,他們學工科的,一到考試季,那真的是相當認真的復習啊,不好好研究鉆研,是真的會掛科。過的比我們痛苦。當初花了大力氣讀出來的本事,進入了企業,無用武之地。所謂的王牌專業,招生時要求你超高的分數,學出來卻不一定有金缽缽,專業面的狹窄,使得很多專業之內的人無法實現跨領域的跳躍。同門說,她男朋友之所以想要考研換專業,就是因為他想跳槽,也只不過是跳到東風,或者一汽這樣的車企,換個地方,繼續蒙頭畫圖而已。
我的同門也是一個優秀的女生。當初與武大只差14分,進了中南財經政法。她們學校的王牌專業是會計、金融。像她這樣只差14分的人都進不去的。她同學考了高分讀了,稅務、財務、審計門門清。現在在一家公司,做的事與會計沒有半毛錢關系,收入不高不低。
還講到一個同學。自己的心愿是讀武大法語專業。武大法語要的分數相對來說不高,她家里人覺得考的這么好,讀法語就虧了。一定要報分數高的專業。這女孩最后讀的是物理系。四年讀的苦不堪言,掛了六科,補考清考,現在在Midea做產品設計。
我們廣外的高翻學院,口筆譯專業的分數,比我們學碩要高。特別難考,競爭還很激烈。能考進來的都很牛。但我們學校出來的數據,那些當初拼了很大力氣進來的人,最后只有2%的做了翻譯。其余的98%分布各行各業。且就業起點都不高。
同門感嘆,學習成績拔尖頂什么用呢?數學再好再溜,隨便考就是滿分,但出來社會,不是讓你做數學卷子啊?拿了二級口筆譯證又如何,同樣做不了醫學翻譯。本科碩士把物理學的通透,了解整個物理世界的運轉和規律,但何以把這些所學拿到現實中進行應用?到底都只是紙上談兵。那些科學界的光輝成就,都是在行業中摸爬滾打多少年才有可能有機會創造。有的科研人員,終其一生都沒有成果出來。僅僅憑研究生兩三年時間,其實連門都沒入。
于是,我們談到了選擇。誰都知道,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選專業,真的千萬不能因為是王牌,就沖動選擇它。王牌不一定那么容易駕馭。
讀王牌的過程中,一定會受到外界很多羨慕和仰望。因為在本校其他專業同學的眼中看來,只有成績優異,能力拔尖才有資格去讀。很多人讀王牌專業的人,介紹自己時,都是自帶榮耀光環,覺得高人一等。現在看來,真的是這樣嗎?
現在所說的專業分科問題,其實都是界限模糊的。沒有哪一個專業是完成獨立,不與其他學科融通的。市場上看到的形勢瞬息萬變,前年火的一塌糊涂的ofo,現在破產。曾經的柯達那么輝煌,現在也沒落了。所以,沒有什么王牌能保你一世無憂。
倘若當時,同門男朋友選擇了計算機專業,利用他精通數學的優勢,現在豈不是一名優秀的算法工程師?收入、以及自我成就感,肯定遠比目前這個狀態強。
選擇千千萬,每一步都很難!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