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有什么意義?
周國平一語道破:讀書是為了不求甚解和為我所用。
從這句話的基礎上思考,我覺得讀書的還有妙處:你可以在任何時候讀書解惑,妙就妙在你不知道何時自己所讀之書“為我所用”了,也就是說東風來時,你已經胸有成竹的俱備了萬事。
現在讀書熱潮興起,這本是好事,但切記浮躁,讀書不可能立竿見影。
書里縱使有黃金,也要真正領會后為你所用。
書架上沒有“神明”,不會保佑你每一次考試都過。
周國平還說過他懷疑振聾發聵的文字。
讀書是細水長流,日日讀,日日新。
不要指望讀幾本勵志書籍就能一鼓作氣,解決所有生活難題。
也不要指望多讀幾本管理時間方面的書籍,你就能腳底生風,生活從此井然有序,效率倍增。
因為所有的成功不能復制,那是別人的經驗,你只能在借鑒的基礎上研究適合自己的解決之道。
當你直奔目的去讀書時,很容易達不到目的而浮躁,更氣餒。
到底是:紙上得來終覺淺!
我們不妨反躬自省一下,人的一生,我們雖然都是為了一個圓滿的結果在前行,但一步一步漫長的過程,每一步都算數,你腳踏實地,自然穩,你東張西望,心不在焉,自然落后。
其實不求甚解是一個過程,需要花費漫長的時間,一字一字像針腳一樣,在你生命的藍圖里縫縫補補,最終才會為你所用,不求驚艷,只求圓滿。
馮唐寫:想起書架上五千冊紙書,還是心滿意足,覺得富過壬侯,富有四海。
他在【宇宙間不易被風吹散】里提到學醫所學,他說:所有學過的知識,哪怕都忘光了,如果需要,我們知道去哪里找。我們知道這些知識存在,所以我們不容易狹隘。
這話送給任何所有摩拳擦掌想要好好閱讀的人,還有那些在閱讀這條不求甚解的路上的所有人。
我不喜歡別人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傲氣太重。
不是有句話說,讀了萬卷書不行萬里路,你或許只是個書呆子。
世間琴棋書畫茶,哪一樣都美好,運動舞蹈K歌逛微博朋友圈瞎聊,哪一樣都似有趣。
不過縱使有趣的事情那么多,唯有手執一書,勝卻人間無數。
同樣有拿萬事比較的意思,但一個“勝”比“高”更具包容性。
我遇到過某些人從農村苦讀出人頭地后,會很看不起身邊與黃土打交道的親友,這傲氣是我所不能理解的,唯一能解釋的就是:他雖讀了書,但讀得不夠多。
大概是誤讀了“為我所用”,還有些人以功利為底色,誤用所學,害人害己。
真正“為我所用”是學會與人為善,常懷悲憫之心,會平衡生活之輕重,懂收放自如,也無風雨也無晴。
還記得不常住的新房添家具時,我早就跟先生說好暫時不買電視機,他不同意。
后來我妥協,客廳先裝,臥室暫時不裝,結果在我上廁所的間隙他付了兩臺電視機的錢。
我是后來才看到裝修后的房間視頻,我質問他:在我眼皮底下你還這樣糊弄我!
他居然嬉皮笑臉的上來抱我:老婆,你聽我解釋,臥室里那臺電視機是老板送的.....
我氣不打一處來,但也知道木已成舟,頂多就討個說法:我說你平常一點辣條一根數據線說是別人送的就算了,你居然說電視機是送的,別人怎么就不送個老婆給你.......
說到這里我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菜根譚】里說:覺人之詐而不形于色,此中有無限樂趣。
所以這個春天的某天,先生買回來一大袋瓜子,我必須得說兩句了:你買瓜子是事小,但你不尊重我就事大了,你不知道你春天吃干燥的東西會咳很久啊,你不知道你孩子孩子咳嗽啊……
先生又是一臉無辜樣:老婆,老婆,你聽我說,是這樣的,我在買瓜子的檔口前撿到三十塊錢,剛好老板娘看到了,我就問她是不是她的,她說不是,我自己揣進兜里又不合適,就就.....
我說了一句:你就編吧!然后繼續看書,其實心里樂得不得了。
事后還當著先生面樂呵地兒子說:你信你爸不?
先生還在捉急的為自己辯解......
兒子反問:媽媽,你信嗎?
我笑而不言。我當然信!
我大概懂得了楊絳先生所說的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
在生活嘗到了很多“為我所用”的甜頭后,繼續“不求甚解”。
我要的不多,一簞食,一瓢飲,室無需大,拳足而寢,兩腳書櫥,便可點燈夜航。
先生不得不感嘆:唯吾家女子好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