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勒是格式塔心理學派的代表人物。
通過黑猩猩摘香蕉實驗得出完形—頓悟說。
完形—頓悟說的基本內容: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實現的;學習的實質是在主體的內部構造完型;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系不是直接的,而需以意識為中介。
學習是個體利用本身的智慧與理解力對情境及情景自身關系的頓悟而不是動作的積累或盲目的嘗試。
學習遷移理論—關系轉化說
該理論是格式塔心理學家從理解事物關系的角度對經驗類化的遷移理論進行了重新解釋。苛勒做了一個“小雞啄米實驗”證明了關系轉換的學習遷移理論。他讓小雞在深、淺不同的兩種灰色的紙下面尋找食物。通過條件反射學習,小雞學會了只有從深灰色紙下才能獲得食物獎賞。然后,變換實驗情境,保留原來的深灰色紙,用黑色紙取代淺灰色紙。問題是:如果小雞仍然到深灰色紙下面尋找食物,那就證明遷移是由于相同要素的作用; 如果小雞是到兩張紙中顏色更深的那張(即黑色紙)下面尋找食物,那就證明遷移是對關系作出的反應。實驗表明:小雞對新刺激(黑色紙)的反應為70%,對原來的陽性刺激(深灰色紙)的反應是30%。他認為這結果證明是情景中的關系對遷移起了作用,而不是其中的相同要素。苛勒通過實驗證明遷移產生的實質是個體對事物間的關系的理解和頓悟。
認為學習的主體對事物之間的關系認識的越清楚,并加以概括化,則越容易產生遷移,遷移的作用也就越加普遍。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