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廈門市五緣灣片區位于廈門島東北部,規劃面積10.76平方公里,涉及5個行政村,村民主要以農業種植、漁業養殖、鹽場經營為主,2003年人均GDP只有廈門全市平均水平的39.4%,經濟社會發展落后。由于過度養殖、傾倒堆存生活垃圾、填筑海堤阻斷了海水自然交換等原因,內灣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水體質量急劇下降,外灣海岸線長期被侵蝕,形成了大面積潮灘,造成五緣灣區自然生態系統破壞嚴重。2002年,按照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同志關于“提升本島、跨島發展”的要求,廈門市委、市政府啟動了五緣灣片區生態修復與綜合開發工作。通過十余年的修復與開發,五緣灣片區的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不斷增強,生態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得到全面提升,被譽為“廈門城市客廳”,走出了一條依托良好生態產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二)具體做法一是開展陸海環境綜合整治。由市土地發展中心代表市政府作為業主單位,負責片區規劃設計、土地收儲和資金籌措等工作,聯合市路橋集團等建設單位,整體推進環境治理、生態修復和綜合開發。針對村莊,實行整村收儲、整體改造,先后完成457公頃可開發用地收儲,建設城市綠地和街心公園,增加城市綠化覆蓋率。針對海域,全面清退內灣魚塘和鹽田,還海面積約1平方公里;在外灣清礁疏浚73.88萬立方米,拓展海域約1平方公里。針對陸域,疏浚通嶼附近17公頃的狹長淡水渠;在片區內建成10處截流閥門、8座污水泵站、1座污水處理廠,實現片區雨污分流;沿主干道埋設截污管網,確保生產生活污水和30%初期雨水不入灣。二是實施生態修復保護工程。以提高海灣水體交換動力為目標,拆除內灣海堤,開展退塘還海、內灣清淤和外灣清礁疏浚,構筑8公里環灣護岸對受損海岸線進行生態修復,設置430米納潮口增加灣內納潮量和水流動力;對灣區水體水質進行咸淡分離和清濁分離,并開展水環境治理,逐步恢復海洋水生態環境;充分利用原有拋荒地和沼澤地建設五緣灣濕地公園,通過保留野生植被、設置無人生態小島等途徑,增加野生動植物賴以生存的棲息地面積,營造“城市綠肺”。三是推進片區公共設施建設和綜合開發。以儲備土地為基礎,全面推進五緣灣片區綜合開發,為提升人居環境和實現生態產品價值奠定基礎。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成墩上等4個公交場站、環湖里大道等7條城市主干道、五緣大橋等5座跨灣大橋,使灣區兩岸實現互聯互通。建成10所公辦學校、3家三級公立醫院、10處文化體育場館、2個大型保障性住房項目,加強科教文衛體等配套設施建設。修建8公里環灣休閑步道,打造“處處皆景”的生態休閑空間。四是依托良好生態產品實現高質量發展。近年來,五緣灣片區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了經濟增長的著力點和支撐點,灣區內陸續建成廈門國際游艇匯、五緣灣帆船港等高端文旅設施和灣悅城等多家商業綜合體,吸引凱悅、喜來登、希爾頓等高端酒店和戴爾、恒安、喬丹等300多家知名企業落戶。五緣灣片區由原來以農業生產為主,發展成為以生態居住、休閑旅游、醫療健康、商業酒店、商務辦公等現代服務產業為主導的城市新區,帶動了區域土地資源升值溢價。
(三)主要成效一是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持續增強。經過生態修復與綜合開發,五緣灣片區成為廈門島內唯一集水景、溫泉、植被、濕地、海灣等多種自然資源要素于一體的生態空間。截至2019年底,五緣灣片區海域面積由原來的112公頃擴大為242公頃,平均深度增加了約5.5米,海域的納潮量增加了約500萬立方米,水質接近Ⅰ類海水水質標準,海洋生態系統得到恢復;片區內建成1處中華白海豚救護基地、廈門市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和10余座無人生態小島,吸引了90多種野生鳥類覓食棲息,提高了生物多樣性;片區內生態用地面積增加了2.3倍,建成100公頃城市綠地公園和89公頃濕地公園,城市綠地率從5.4%提高至13.8%,人均綠化面積19.4平方米,超過了廈門市人均水平。根據《廈門市生態系統生產價值統計核算技術導則》進行測算,2019年度五緣灣片區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達到了23896.4萬元,其中海洋生物多樣性、清新空氣、清潔海洋三類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分別為5465.8萬元、2660.5萬元和463.35萬元,與生態修復和綜合開發之前相比,片區生態價值得到了大幅提升。二是生態產品的價值逐步顯化。隨著生態產品供給的增加和產業結構的轉型發展,五緣灣片區通過土地增值、高端服務產業發展等載體,逐步實現了生態價值的顯化和外溢。從首次出讓土地的2005年到2019年,15年來五緣灣片區的地價實現了穩步增長;扣除土地儲備和生態修復等成本后,區域綜合開發的總收益達到100.7億元,實現了財政資金平衡和區域協調發展。據測算,2019年片區內財政總收入較2003年增加了37.7億元左右,占本島財政總收入的比重由3.7%增長到8.3%;201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7萬元,較2003年增長了約5倍。三是民生福祉日益改善。截至2019年底,片區內劃撥用于各類配套設施建設的用地面積212公頃,是整治開發前的20多倍。隨著五緣灣自然生態系統的建立和各類配套設施的落地,片區內的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居民不僅擁有“山青、水綠、天藍”的良好生態產品,還可以享受到豐富和便捷的城市公共服務,獲得感與幸福感日益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