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秦觀沒告訴你的茶事……
文字:茶小科
圖片:源自網絡
主題:潮州茶事
鵲橋仙
(宋)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是秦觀寫給妻子的情詩。當年作者貶謫在外,卻抑制不住對妻子蘇小妹的思念。他料想小妹大概也是如此,所以就寫了這首詞安慰自己的愛妻。意思是若兩個相愛的人能相逢,雖時日短暫,也是難能可貴,就僅此一次相逢,已抵過了世間無數的美好幸福。
不可否認,這首詞作為一首情詩,當然是極好的,但如果單獨摘出那句“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我卻覺得用來形容潮州工夫茶也極恰當。
瞧,那個奇怪的潮州人
小科一開始接觸潮州的鳳凰單叢,只覺得味道太重了。當時忍不住抱怨說:這茶怎么這么苦呢?泡茶人笑著說,單叢茶雖本身就味道濃烈,但味濃,更大程度是泡茶手法原因。潮州人偏愛濃茶,因此操作時,情不自禁就泡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當時沒忍住心疼了潮州人兩秒鐘,第三秒就被苦澀的味道拉了回來。我皺著眉頭,無可奈何地說道:潮州人怎就這么奇怪呢?如此重口的茶,怎么入得了口?
我那時沒什么經驗,對茶和人也都不是太熟,卻一再在陌生的店里“口出狂言”,很慶幸當時老板沒拿著蒲扇把我趕出去。現在想想,可能茶人都比較隨和吧,也可能他覺得那把扇子必須去做更重要的事。
當時那個老板手里拿的,就是羽扇。沒錯,這既是“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那個“羽扇”,也是潮州工夫茶煎水扇風的必備器具。
瞧,那杯奇怪的潮州茶
潮州人在泡茶這件事上,和其他地區有挺多不同。這首先就表現在器具上。以潮州本地人的方法泡茶,都要有一套專門的行頭,除了前文中所說的羽扇外,還要有沖罐(即紫砂罐)、蓋甌、茶杯、茶盤、茶洗、茶墊、絲瓜絡、水缽、龍缸、紅泥火爐、欖核炭、沙銚、銅火箸、錫罐、竹箸、茶擔、茶桌、凈巾等二十多件事物。工具之多,可見泡茶的繁復,但潮州人把這些都傳承下來,甚至讓它發展成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
潮州茶為什么那么苦呢?我收到最多的解釋就是當地人喝茶太多的緣故。習慣了也就不覺得苦了,甚至再喝得久了,還會覺得味道淡,就忍不住將茶泡得更濃一些。祖祖輩輩將這些流傳下來,也就有了如今的潮州茶。
泡茶的第一步就是煎水。屆時,用欖核炭將紅泥火爐點著,而在操作的間隙,還需要用羽扇扇風。這是它最大的用處,也是“金風玉露一相逢”的關由。在煎水的過程中,“風”與“水”完美結合,恰是“金風玉露一相逢”。而之后泡茶、喝茶所有的環節和快樂,都由“金風”和“玉露”的相逢派生而來,可不就是“便勝卻人間無數”嗎?
所以說,“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其實是一首茶詩,用來形容潮州人的風雅。
PS:當然了,潮州工夫茶還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比如說泡茶過程中沒有茶夾,燙杯時要用食、中、拇三指捏住茶杯口和底沿,使杯子側立進入另一只裝滿沸水的茶杯中轉動,稱為“滾杯”。以后有機會小科再和你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