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看著別人都那么好?”
“他們那么自信陽光,我卻做不到?”
“每次經過那些人的旁邊,我就覺得自己卑微得像只螞蟻?”
“我是多么渴望從容不迫,實際上卻過得像老鼠般張皇?”
…….
我們剛一落坐咖啡館,艾就像點燃導火索的鞭炮,噼里啪啦向們我倒出了一大堆的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然后,瞪著她大大的眼睛看著我們,仿佛我們臉上寫著她想要的答案。
我跟艾并太熟,她只是我朋友的朋友。我略微聽說過關于她的一些事。
她一直是個自卑的人。
高三時,她就開始暗戀了一個插班的男生,那個男生是她眼里的“男神”。從男生成為她同學的第一天起,她就一直用她的眼睛余光去“瞟”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僅僅是用眼睛余光,因為她不敢正視他。
她能數得出他有幾件T恤、幾雙球鞋,猜得出他每天大約會哪一個時刻出現在早自習的教室里、哪一個時刻走出晚自習的教室,她觀察到每一次課堂發言時他都會下意識地用右手推一下眼鏡框架,每一次遇到解不出的難題時他會不自覺地用右手摸一下鼻梁,她甚至知道他最喜歡的菜是紅燒大排、大約每頓吃四兩米飯……
但一年下來,她和他說的話不超過十句。不是她不愿意,是她不敢。
她在心里默默地仰視他,她覺得自己只配得上仰視他。
就這樣,她和他上了大學,畢了業。到最后,她結婚生子,他事業一路攀升卻一直孤身一人。
很多人認為,他只是因為太優秀、眼光太高找不到合適的。
而事實卻讓人出乎意料,特別是讓她懊悔不已。
兩年前,在他選擇去澳洲留學前夕,同學們為他設宴餞行,唯獨她沒有去,因為她沒有勇氣去。那天,他喝得爛醉,他說他是故意喝醉的,因為酒能壯膽。他說出了他遺憾終身的一件事:他一直喜歡她,從第一次見到她開始,卻一直不敢和她表白,他覺得她太優秀怕被拒絕。所以他一直很努力地做他的事業,希望有一天能趕上她的優秀配得上她。但終究還是錯過了。
他遠赴異國了,帶著遺憾。
她守著老公、孩子。在大家眼里,她的老公似乎比她遜色許多,但這個看似普通的男人卻堅持不懈地、勇敢地追求了她三年,最后打動了她。
有人問她老公怎么就有信心追到她,這個男人用一句話概括了她:她是一個內心比外在低很多的人。
她知道,她老公對她的評價完全準確。她也知道,她的自卑讓她錯過了摯愛。但她卻從來沒有突破她的自卑。
她之所以突破不了她的自卑,是因為她給自己的心靈設了一把枷鎖,她覺得自己不可能突破。她習慣了用她自卑的方式去過她的日子。
很多時候,我們會執著地去看別人的好,只看自己的不好。我們之所以會這么看,是因為我們一直用評判的眼光去看待別人和自己。而評判無一例外地帶著個人先入為主的主觀意識,偏離了客觀、中正,抓住了一面,不接受另一面。
我們每個人和這個世界一樣,都有光明和黑暗的兩面。我們所仰視的人,其實和我們都一樣,也會有自卑脆弱的另一面。如果我們只像經歷白天和黑夜一樣去經歷光明和黑暗,接受光明和黑暗本來的樣子,我們就不會產生那么多對你我的喜歡與不喜歡、對與錯的論斷。
如此,我們的心和腳步都會更自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