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國內頂尖咨詢顧問劉潤先生談到對公益的看法,引起我的興趣,因為目前我從事的行業就是關于公益這一塊。
國內很多人將公益等同于慈善,其實公益和慈善是不同的,公益不等于慈善,慈善產生公益,公益源于慈善。公益的職責是喚醒公眾的良知。
慈善是什么?慈善是給予,慈善是個人行為,是善心。背后捐多少,那是我個人的隱私,我不希望告訴別人。慈善是個人的,公益是Public(公眾的),把慈善做Public就會味道做差,把公益做Private(秘密)的時候,就沒有影響力。
公益不是看你捐了多少錢,公益是喚醒了人的愛心。公益的核心思想是喚醒良知,公益必須有行動,公益必須是組織干的事情。
現摘錄劉潤先生對公益的五點看法
1)商業是最大的公益。
商業,是這個社會的第一部門,創造財富,提供服務,提高整個社會的總福利。所有的美好生活,首先來自于勤勞創造。
但是,創造財富和分配財富的過程中,分配機制總有不完全公平的地方。先天占據優勢的,就會獲得更多;出生、身體狀況、教育程度,都會導致機會不均等。這時,政府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再分配”職能,通過稅收、收費、補貼、救濟等方式,提高社會公平性。政府,是第二部門。
但是,政府也有遺漏的地方。這時,公益慈善,就突顯第三部門,再次抹平社會不公的重要價值。
2)公益,幫助機會不公平,而不是結果不公平。
你有錢,他沒有錢,你把錢給他,這不是公益。財富是結果,均分財富,只解決了“結果不公平”,而不是“機會不公平”。
那什么是機會不公平?他和你一樣有才華,但是因為出生在山區,沒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從而沒辦法發揮才華。這就是“機會不均等”。
給所有人基本的接受教育的機會,是真正的公益。
接受完同等的教育,有些人事業有成,有些人碌碌無為。這就是各人的努力的結果了。這種情況下的碌碌無為,和事業有成雖然有結果差別,但沒有機會不公平。
所以同學們,做公益,是解決機會不公平,而不是結果不公平。
3)做公益,要發乎情,而止乎理。
什么意思?
大部分人做公益,始于善心。這非常寶貴,但卻是不夠的。
前微軟華盛頓CEO約翰?伍德捐贈了一個圖書館。發現,沒人去看。
為什么?你愿意捐,那我為什么不要呢?有沒有人看 …… 再說吧。
后來,約翰每捐一個圖書館,都要求當地政府配套10%的資金。10%雖然不多,但是政府也因此會認真研究,我們到底需不需要這個圖書館,值不值得花錢。
最后,圖書館使用率大大上升。
從善心出發做公益,但最終做成事,要依靠專業的方法。
4)你的時間,比你的金錢有價值。
同學們的錢,至少今天還不是自己賺來的。你能幫助別人的資金還很少。
但是,你的時間更有價值。每個人的時間,都包含了獨特的幫助。
我不會上海話,在上海福利院沒法陪老人聊天。你可以。你的兩小時,這時候,就比我更有用。
5)公益最大的受益方,是我們自己。
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別人很感激。但我們更應該心存感激。
為什么?
因為持續地幫助別人,幫助我們保持一顆始終溫暖而柔軟的心。這顆心,會讓你自己這輩子感到幸福,保持純凈。
感謝那些接受你幫助的人。我們,才是最大受益者。
因為我身處一家社會公益組織,對于公益,我發現我接觸到的大多群眾包括相當多政府官員并沒有完全了解公益精神。他們大多認為做公益就應當免費無嘗提供服務。而很多做公益的志愿者們好像只是沉浸于自己的公益服務中去了,卻忘了自己同時也是民眾公益宣傳者。
慈善是把自己的善心給別人,而公益可以喚起更多人的善心。對于如何做公益才更有效,馬云認為,使用商業的手法結合公益的心態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公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