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快一個月了,我常會在家里聽到樓上鄰居家那個兩歲半的小孩兒挨打后的哭喊聲兒。爾遇到鄰居帶孩子在小區里玩,打招呼之際就會提到小孩子開始難管教了,進入逆反期啦。
說到逆反期,想必現在的父母都不會特別陌生,我家小朋友也處在這個階段。起初我也是毫無對策,整天生活在雞飛狗跳之中,這個說來就來的叛逆期,也在開始的階段將我逼走上“后媽”之路。
好在我是一個善于從自己身上找問題的媽媽。我知道小孩子的成長,不僅體現在身體的迅速變化之上,更多的變化是肉眼不可見的心理成長帶來的。在尋找幼兒成長期所面對的第一個逆反期的解決方案時,網絡上對逆反期的各種解釋,都讓我知其然,卻總不能知其所以然。幸運的是,在較為專業的心理學書籍里,我看到了逆反期的全面解釋。也正因對逆反期有了正確的認識,我和我家正處逆反期的小朋友之間的沖突也越來越少,我和他的心情也能每天都美美的。
那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到底什么是逆反期?為什么人生中的第一個逆反期是出現在3-4歲期間?
在人的一生發展過程中,自我意識也會隨之萌芽并發展至成熟。對于孩子來說,自我意識的萌芽在1歲左右,在3-4歲時對自我意識有了很強烈的感知。這個時候,幼兒的心理需求在于:實現自我意志,實現自我價值感,希望父母和親近的他人接納自己“我長大了”并“很能干”的“現實”。為了要求行為活動自主和實現自我意志,幼兒在這個時候會反抗父母控制,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兒童發展的第一逆反期。
在3-4歲之前,嬰兒會處處依賴父母,父母也以此緊密地控制兒童的行為,這個期間,依賴和控制處于平衡狀態。3-4歲期間,幼兒的行為、語言、認知等都出現了飛躍的發展,這些都給了孩子繼續探索更大的新世界的動力,讓他們鉚足了勁兒邁向新的成長階段。
向新的階段發展,必然需要打破原來的舊有環境,需要對父母的原有控制進行反抗,向父母進行挑戰,并要求從父母那獲得更多的主動權,行動權和自主權。
這種要求打破了原有的依賴和控制的平衡,一方面父母對孩子心理成長的認知出現滯后性,另一方面孩子對自己的成長又超出自己的實際發展水平,因而,引來這個年齡階段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一地雞毛。
那面對第一逆反期,我們做家長的該如何重新找到平衡,讓孩子這一時期的特殊心理需求得到滿足,讓第一逆反期能平和度過?
第一,在孩子的日常生活方面,盡可能放手,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鼓勵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他們“我很能干”的心理得到滿足。
第二,多帶孩子玩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這樣的游戲既能讓孩子獲得“我長大了”的滿足感,又能讓孩子參與“社會活動”需求得到滿足。
第三,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和自身優點,選擇興趣愛好得以發展和優點得以發揮的特長培養,以提高認知和藝術創作能力。
第四,給孩子一個民主的成長環境,在民主的氛圍中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幫孩子平和地渡過這一時期。
正是對逆反期的正確認知,讓我對小朋友的第一逆反期有了接納心和包容心,又因為接納和包容,讓我能運用恰當的方法來面對這一成長過程中的正常心理發展。
人生中的第一個逆反期,我們并不需要讓孩子一定要乖要聽話,甚至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知其所以然,做到既能保護孩子又能滿足孩子,才是最佳的逆反期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