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2016-12-20 木水心 木水心聲
1
今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打著傘走在人行道上,看到前面走著一對母子,各自打著傘,母親背著男孩兒的書包,孩子大約5歲的樣子。其實我并沒有注意到他們,直到看見母親用力推了一下孩子,又聽見她的吼聲。
母親尖聲叫道:“滾一邊去!別挨著我!”大手不停地甩打著身邊孩子的小手。
我聽見孩子凄厲的哭聲,倔強地把小手伸過去拉媽媽的衣服。
母親仍然是一幅決絕的吼叫聲:“叫你別挨著我!”然后用力甩開孩子的小手。
孩子仍然是邊哭邊把自己的小手向媽媽伸過去。
重復著,堅持著……
不知道為什么,這一幕場景竟是深深地刺傷著我的心!我想,這個孩子幼小的心靈,在此時此刻,該是多么無助!將來,當他有憤怒時,他也會像媽媽一樣去表達;當他有需求時,也會像此時一樣去哀求!
可是,當一個人成年以后就會明白,憤怒是多么傷害人際!哀求,只會讓自己可憐,根本就不能滿足任何需求!
2
有一位朋友曾在無意中對我說,孩子十分不聽話,她非常生氣,被孩子氣哭了,直到孩子向她道歉,她才消下氣來。
我立即對她說:“別呀!不管你的孩子犯了多大的錯誤,千萬別用你的情緒去控制你的孩子!因為你是母親,是孩子心中無可替代的、非常重要的人!孩子他一定會滿足你,但傷害從此生了根!”
我們常??匆娪械哪赣H對著孩子發怒:“如果你不把這碗飯吃完,我就不帶你出去玩!”或者“如果你不按照我的要求把作業寫完,我就不給你買玩具!”
還有的母親,因為孩子沒有聽自己的話,沒有滿足自己的要求,居然當著孩子的面哭泣,或者用病痛,用死亡來威脅孩子,最終孩子不得不放棄自己的立場,滿足媽媽的需求。
3
在《媽媽是超人》的節目里,董潔和頂頂母子是最令人心疼的一對母子,而不僅僅因為他們是單親家庭。
頂頂一個人在玩耍,董潔要求他過去和母親一起“享受他們兩個人的時光”,頂頂不愿意,董潔說:“你再不過來,媽媽就哭了!”
果然,頂頂看到媽媽的眼淚,就放棄了自己一個人的開心玩樂,滿足了媽媽的要求。
董潔通過用哭泣的情緒,成功地控制了自己的孩子。
這一幕,讓眾多網友罵聲一片。
有人評論說:“董潔這該是有多缺愛,需要自己的孩子來滿足自己!”“頂頂該是多么可憐,才攤上這樣一個不懂愛的媽媽!”
4
心理學上說:如果母親的情緒常常處于抑郁、焦慮、悲傷、憤怒的狀態中,孩子出于對母親的愛,會想辦法承擔起“照顧”母親的情緒的責任。
在這種承擔中,他們往往會放棄自己的情緒,一味地去服從;而當他們有了自己的情緒時,他們卻無法正確地認知和處理,直到另一個人來滿足自己。當滿足不了的時候,就會如母親一樣抑郁、焦慮、悲傷和憤怒,直到這種方式成為一種家庭的模式,無限制地進行復制、遺傳……
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缺少愛的母親,就有多少缺少愛的孩子!
5
另一個朋友曾對我傾訴,她長期就是母親情緒的垃圾桶,母親一遇到心靈上抑郁、悲傷、憤怒等,就會一分不等地通過電話傳遞過來。
那一次,她再一次對母親說:“求求你,媽媽,請你不要再對我——你的女兒說這些!你去找你自己的朋友說吧!”
母親的眼眶立即流下了淚水,然后非常悲憤又怨恨地說:“反正我有病,是快死的人了,讓你嫌棄我!”
朋友無語,只有淚長流。曾經有一段時間朋友患上了抑郁癥,甚至差點自殺!
母親對她的精神控制,從傾訴、哭泣,到病、到死,一樣一樣,令她無處閃躲!因為那是她的母親,她無法躲藏,亦無處躲藏,唯有去找心理醫生進行情緒疏導。
6
有一句名言:母親,你的名字叫堅強!
可是,我們必須得承認,并非每一個母親都配得上這個詞語。對于一個女人來說,如果,你做了母親,請你,一定要學會堅強,承擔起屬于你自己的責任。如果你不夠堅強,請你一定要裝作堅強,或者至少在孩子面前要裝作堅強。
因為,你不能把解決自己情緒的責任,推卸給你的孩子,特別是你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還沒有學會認知和處理情緒的能力。
如果,你有了情緒,對孩子的言行非常不滿意,就如本文開頭的那個母親,請你,首先蹲下你的身子,保持和孩子平等的關系,然后仔細詢問孩子行為的理由,理解孩子的需求,平靜地解釋你不滿意的緣由。
你要相信你的孩子,他一定能夠理解!你們一定能夠達成共識!而不是靠控制來化解表面上的矛盾。
請你相信我,那樣的做法,根本就沒有解決任何問題!恰恰相反,它只會讓問題成為一個死結,埋下人生不幸福、不快樂的禍根。
作者公眾號:木水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