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公元2017年5月17日,大兒第一次走出家門,走上街頭,去做小老板了。
做啥生意?文化人當然做文化事了。賣書
為啥要出去賣書?一是,他經常嫌棄媽媽掙錢少,不能買個喜洋洋的房子,所以導致他不能和小朋友一起放學回家,沒法享受路上自由自在邊走邊打鬧走走看看的幸福。二是,他經常說媽媽小氣,他要什么東西,媽媽都要想想才決定給他買不買。三是,讓他體驗一下掙錢的不容易。四是,讓他看看他媽媽有多大方,他想要的書他想報的輔導班,媽媽都毫不猶豫的滿足他了。沒要什么給什么是因為不能太順著他寵壞了他,尤其是他要的垃圾食品,只能偶爾為之。
接上孩就開始了,剛開始在小區門口的旁邊,幼兒園的斜對面,結果大家放學接上孩都走了沒有路過我們書攤,小區里回來的人吧,都是大人騎車帶著的,雖然從旁邊過了但都是不停就騎過去了。剛好碰到幼兒園的曉曉阿姨,他說幼兒園門口可以擺,我們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幼兒園門口好多賣吃的小攤,所以就果斷換地方了,但太愛為別人著想了,怕別人通行不方便,擺在了門口偏偏偏的路上
等到六點延時班放學時人多起來了,可是大家還是直奔出口走了,好久好久都無人問津,感覺要空手而歸了。對面過來一個烤鵪鶉蛋的攤,吸引過來一些小朋友,看著家長利利索索的掏錢買吃的,卻在孩子說想買書時拉著孩子的手說家里有書就走了,一個又一個的,看著孩子那不舍的眼神,忽然感覺好心痛!
很多家長可以帶孩子去肯德基德克士自助餐牛排,可以花幾百幾百的給孩子買漂亮名牌的衣服,卻在十幾塊錢的書上不舍得了,還愛跟別人說孩子不愛看書光知道手機電腦瘋玩。我們媽媽做個美容小萬把,買個衣服小千把,做個頭發小百把,我們爸爸吸盒煙幾十,喝瓶酒幾百,打個麻將更不好說了,可是他們卻覺得很值,因為他們看到了即時的收獲——美麗,爽!但是他們在孩子幾塊幾十幾百的書上卻覺得很貴,因為讀書是需要積累的,一時半會一年半載十年八年可能都看不到投資的效果,而且,很多人認為一本書那么貴買的看完就不看了,多浪費。
我不是說爸爸媽媽們沒有享受生活的權利和資格,我本人也很愛美(雖然人很丑),一家人還都是個吃貨,該花的錢我們都花,但在孩子的教育投資上,尤其是讀書上,爸爸總是說“買書隨意,不用跟我商量”。因為錢是掙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尤其是你現在省了孩子買書的小錢,將來花的可能是上百萬的大錢,還有可能輸了孩子的將來。老人不是經常說“好女人旺三代,衰女人坑三代”嘛。不是說不買書就是衰女人,但至少不重視孩子的教育,求知的好奇的天性,不能算好女人。小二百買的卡梅拉大兒一口氣兩三天看完了,浪費嗎?古人說的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金錢,是經驗的總結。千萬不要“書到用時方恨少”
一本書沒賣出去,幼兒園的保安來攆人,說是這個地方不讓擺,老公問“為什么他們那么多人都可以在那里擺攤,我們卻不能?”保安說“他們不占地方,你們占著地方了”。真想起來罵他瞎了眼了,我們四片泡沫毯,他們三輪車,我們占地方?。?!本著和氣生財的一直跟他說好話,他竟然把我們的毯子卷起來要拿走,旁邊的人都替我們說“人家小孩子體驗生活,又第一次”等等的,他才松口讓我們把東西收收小點。旁邊賣氣球的爺爺說“這年代做啥生意都不容易”。從小到大一直是出這個校門進那個校門,與社會接觸的很少很少,總覺得大家都是與人為善的,只是中國大了有個別垃圾人很正常。沒想到自己第一次出來就能碰到,小概率事件都能讓我碰到,忘了去買個彩票了。
人越來越少,跟兒子趕緊做工作,做生意就是有掙有賠還有可能一件都賣不出去,我們重在參與等等。
忽然間從博苑那邊過來幾個小朋友,他們圍住了攤位,都蹲在地上看書,一個叫依然的小姑娘從頭看到我們收攤,雖然沒買,我也很高興,至少家長給了孩子看的機會。我告訴他們,盡管看,只要孩子喜歡,買不買都可以看。中間一個小朋友看中了一本恐龍的書,孩子在那里翻來翻去的挑呀,還挑兵挑將的在選,好容易選中了,媽媽說不讓買看看就行,孩子哭著拉著車非買,媽媽說“不買書,帶你去吃好吃的”孩子上車走了。
孩子們最喜歡的是恐龍的,葫蘆兄弟,我們的身體(看看都說好,就是嫌貴沒人買)
收了攤兒子還不過癮想再換個地方賣會,我們到了小區北門口發現都是不會走的小娃娃們,估計大的都在家寫作業那。就打道回府了
賣了三本葫蘆兄弟,兩本恐龍,毛利潤37元
老公總結說,你看圍住書攤的買書的都是博苑的小朋友,現在的社會是用知識獲利的有錢人越發認識知識到重要性,越發重視教育投資,良性循環下有錢的越有錢,寒門再難出貴子,這個寒是精神知識的貧瘠,物質的地域的落后可能和社會有關,但精神的落后是父母輩的自己造成的。所以現在的階層的風化是我們人為加劇加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