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讀后感

取經行動664/1001(17.7.18)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是14年11月30號自己寫的文章,最近又看了《了凡四訓》,借借此文簡單修改重新發表,有點偷懶了吧……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了凡四訓》是打動我心靈的書籍。

第一篇,立命之學。

”命由天做,福自己求”。我不知道自己的命運是不是算好。我很珍惜自己的工作,很認真,也很努力,經歷過生存的艱辛,也更懂得什么是生活。當我看到了凡先生的人生,就很羨慕他,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一生過的簡單,卻又快樂。他知道自己的命運后,很坦然的向自己求福,最終得到了很好的福報。

“若不反躬內省,而途向外馳求,而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每個人的喜好,特長都不同,職業道路也不同,只要自己心中有成功的信念,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改正錯的,發揮優勢,最終會有好結果的。一個人要想成功,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一個善人,自會有很好的人緣,那么很多人來幫助他,再加上他自身的努力,成功的可能性自會比別人大很多!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二篇改過之法。

一個人如何才能改過,了凡先生告訴我們三個心:一,知恥心,當一個人有了知恥心,那么改過就不難了。二,發畏心,凡是作惡的人,大多沒有畏心,他們不怕國家的法律,不畏懼社會的譴責,只為自己的利益考慮。那些貪污腐-敗的官僚們,他們把國家的利益和人民的信任拋在腦后,他們不知恥,也無畏懼之心。前面兩條是改過的前提,最后一點,改過的勇心。勇于改正錯誤,戰勝自己的勇猛之心。我們要改過,就要反省,反省自己身上還有那些不足,然后逐一去改,這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古語說,“江山易改本性南移”,要將一個人維持了幾十年的習慣改變,這確實是需要勇氣的,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如不是經歷了大的挫折和打擊,人是不會輕易地改變自己的習慣的,人的習性就像是動物的保護色,突然要改變,人是會缺乏安全感的,習慣的養成,就是要靠重復,不斷的重復,一點一滴的去改變,日積月累就會真正的改變。

我們做事情,要多考慮別人的感受,體恤別人的疾苦,凡是要換位思考,這里給大家講個小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年輕人,脾氣很暴躁,常常對別人發脾氣,村里人都很討厭他,他很痛苦,很想改變,但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于是他問他的父親該怎么辦,他父親給了他一塊完好無損的木板,對他說:孩子,你每犯一次錯誤就釘一顆釘子在這塊木板上,一個月以后,他驚訝的發現木板上訂滿了釘子,他很懊悔,于是,他父親就說,好,從現在開始,你要好好的對待別人,每做一件好事,你就從木板上拔掉一顆釘子,三個月過去了,年輕人把所有的釘子都拔掉了,很開心的拿去給他父親,父親說,孩子,你看這塊木板上已經全是洞,這些洞就好比你曾經帶給別人的傷害,即便你改正過來了,你給別人的傷害是沒法消除的。年輕人聽了后,從此改正了自己身上的惡習,再也沒有傷害過別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脾氣,當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做的事會給別人帶來很大的傷害,這是沒有辦法彌補的。我們每個人都用真誠的心去對待身邊的人,用真誠的心去改過,一定會像了凡先生一樣,一點點改掉身上的過錯,成為一個仁義道德之人。

我要改過,對于自身而言,最近雜念較多,需要清空自己,清凈身心。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三篇,積善之方。

做了好事,大家都知道的,叫做積陽德,做了好事別人都不知道的叫積陰德。我在《了凡四訓》中讀到了很多故事,做官的人減輕老百姓的稅,有的人為窮人布施,也有人救了人家的性命,這些善人最終都有很好的結果,在當今社會,只要為官的切實為百姓做幾件實事,不貪污腐-敗,那就是好官,也許我們沒有機會救別人的性命,也許我們沒有能力支援窮苦的家庭,但只要我們不放棄積德行善,力所能及的做一些小事也是一種善良,我曾看到一篇文章,說道:“在別人落難的時候,不要落井下石,在別人出丑時,不要取笑,在別人幸運時,用真誠的心去祝福!這樣就是一個起碼是善良的人。”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心里很復雜,我不知道作者是什么心態,這種小心翼翼的善良讓我覺得很悲哀,為什么現在社會這么多作惡的人,是否因為我們缺失了我們幾千年文明的精髓,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道德,仁義。已經在這個社會變成一種奢侈,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在這樣一個大環境里,我們要做善事更難了。現在的經濟危機。已經危及到我們每一個人了,從企業倒閉,到失業。我們公司能幫助員工的就只有讓每個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不斷學習提升自己。如果你今天看到一個需要你幫助的人,你沒有去幫助他,那么有一天,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會指望誰來幫助你呢?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積極地去做善事,不要擔心自己的力量太小,只要大家都這么做,那將產生巨大的能量!

第四篇,謙德之效。

“滿招損,謙受益”我們常能看到這樣的話語,我們小的時候,老師就叫我們要謙虛,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他說,“你們看秋天麥田里成熟的麥穗是不是都低著頭的呢?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它們腹中是沉甸甸的果實,而那些高高昂著頭的麥穗全都是腹中空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謙虛,凡是那些大師,都是謙虛的人,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低著頭,多聽取別人的批評指教,才能進步!

以道養心,以術養身,“人要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盡情理。所以,我們要三省:一省性里有沒有脾氣;二省心里知不知足;三省行為正當不正當。”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們心中善惡的境界,常不斷地在交戰,好壞的念頭也不斷地涌出。在修身養性的過程中,就是經由修正錯誤,學習賢良,進而培養善念,斷除惡習,如此才是圓滿的人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將近兩周的時間讀完了《了凡四訓》譯本和原版(擔心看不懂原文,先讀的譯本),如同照入心霾的一道光,深受啟發。一直想寫...
    安安淼淼閱讀 1,096評論 0 1
  • 《了凡四訓》這本書,主要闡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和“趨吉避兇”的方法,并強調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Fly_zhao閱讀 594評論 0 1
  • 改變命運的秘訣 《了凡四訓》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結合了自己親身的經歷和畢生學問與修養,為了教育...
    仁木閱讀 7,957評論 1 35
  • 了 凡 四 訓 目錄 第一篇、立命之學?4 第二篇、改過之法?15 第三篇、積善之方?21 第四篇、謙德之效?40...
    安然Bella閱讀 2,162評論 0 9
  • 誠實面對自己,改正自己的過失,積德行善,學會自省,做自謙的人。 第一部分是參照《了凡四訓》白話文提煉出的幾個要點。...
    小兮淼淼閱讀 2,437評論 0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