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2月底的混亂,3月的第一周更加亂到不行,所有的問題都還在,還加上了一個加班的問題,睡眠徹底崩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記憶力下降,基本只能記得當天的事情了,我甚至忘了要寫簡書,幸虧此時簡書推送了一條消息,把我的記憶拉回來了。
一、作息
通過不規律的睡眠,正好發現了小米時鐘的一個bug,本來可以自動記錄斷斷續續的睡眠,是比小來早晚安的一個優點。 但是如果此時手動調整起床時間的話,那斷掉的睡眠就又記上了,沒法保留。如果中間醒來沒有拿手機的話,那斷掉的睡眠也無法補記。 還是有待提高啊。
二、閱讀
本周閱讀3小時,《教養的迷思》 91%
這一本書一開始看的氣得要死,什么鬼理論,還好堅持下來了,后面關于“同輩群體”的描述,還是很認同的。也由此讓我想到,小孩不喜歡幼兒園,可能并不是真的離不開媽媽,只是暫時無法融入幼兒園的群體。想想在幼兒園的表現,確實不太理想。
問題一:
進教室哭鬧,每次真正進去都已經遲到了,小朋友們開始做早操,我們還哭的停不下來,只能被老師罰站在一旁冷靜,看著小朋友們跳,無法融入。 以至于這次在家上幼兒園,看到老師發的早操視頻都很抗拒,直說:“我不要老師!我不要老師!”
問題二:
做手工、畫畫有幾個很厲害的小朋友,比不過。但小孩很在乎最好、第一,在家里我們總是讓著他,但是到幼兒園過高的自尊一下被打擊了。受挫折時,沒有給他正確的引導,現在的表現是比不過就直接不干了,更加不配合。
問題三:
睡覺問題,平時在家里并不午睡,都是玩一整天,晚上早點睡的。 幼兒園里必須午睡,小孩跟我說了好幾次,不喜歡幼兒園、不喜歡睡覺。 再加上我們現在還經常尿床,在家里我們并不過分責備他,在學校,從他零散的描述中知道,老師還是會嚴厲的責備的。 對于睡覺這件事情也就更加不喜歡了。
幾個問題下來,他與同伴的差異過大,往往被排除在小群體之外,自身也無法認同那個群體,導致的結果就是想逃離。所以分不清舍不得媽媽是原因、還是結果了,也許都有吧。
那要改變這種情況,并不能只從練習跟媽媽短暫分開下手了。
問題一, 早一點到學校,預留哭鬧的時間。老師反饋,哭個十幾分鐘也就好了。 那就預留出這十幾分鐘的時間,能夠讓他在正式活動之前平復心情,正常跟小朋友一起活動。
問題二, 增加挫折教育,不要盲目夸獎,要讓他認清不是第一名也沒關系。 具體如何做我還沒有思路,只能憑直覺,未來也會找一些關于挫折教育的書來學習下。
問題三, 規律作息。 本身小孩的作息亂就是因為大人的作息亂,大人調整起來不容易,各種影響,但是小孩調整起來還是容易的。 這次在家一個多月,現在基本能做到白天睡一覺,但是還是比較晚。要盡量往幼兒園作息時間靠攏。至于尿床,問題確實依然存在,這個我也很苦惱,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三、運動
本來計劃這周開始增加運動,但是拖延癥犯了,沒有提前規劃好,也就導致沒有完成。
我開始一直認為是沒有時間、事情太多、在家里不方便、影響樓下等等,其實都是借口。 有一天早起,我看到婆婆在陽臺跳操,公公邊做早餐、邊做開合跳,我一下子醒悟過來,是啊,真的是沒有時間嗎?要說忙,公公婆婆既要工作、又要帶孩子、又要做家務,誰比誰更忙?但是他們都沒有放棄,哪怕是零碎的時間,動一動比不動好,不是嗎? 于是現在上班我放棄了坐電梯,改爬樓梯,這是目前我能想到的比較容易改變的地方了。 零碎時間其實很多,要怎么充分利用起來,得繼續思考,逐一改進吧。
四、 其他
三月份的計劃其實還沒有仔細考慮過,只是過一天算一天。今天又是一天加班,未來一周也還是加班的日子,只希望維持住現狀,不要更加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