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努力著吃苦,還是吃苦著努力?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曾是多少人的座右銘,相似的還有“學海無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來”,“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些雞湯激勵我們,無論讀書還是工作,都卯足勁比誰能吃苦,仿佛吃的苦越多,未來就越美好。
鑿壁偷光,聞雞起舞,頭懸梁,錐刺股,這些都是苦學的典范,可是,我們真的需要如此吃苦嗎?
鑿壁偷光,那是因為窮,沒有錢買蠟燭,如果輕按開關就能燈火通明,你會選擇“偷光”嗎?
聞雞起舞,那是沒有鬧鐘。先不說有沒有夢想叫醒你,單就鬧鐘一響,想起床的馬上起床,不想起的鬧鐘響千萬遍也沒用。
頭懸梁,錐刺股,因為沒有提神工具。如果現在你犯困,一杯咖啡或紅牛,保證你精神抖擻,還需要如此自殘嗎?
所以,吃苦著為自己喜歡的事努力,不代表努力著去吃無謂的苦。
二、方法和方向,比吃苦重要
現在很流行這樣一句話,“不要在最能吃苦的的年齡選擇安逸”,聽著很對,可多少人中毒了呢?
有個同事,是公司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全公司似乎就他一個人忙,真的很忙,最早來,最晚走,加班是家常便飯,甚至有幾次熬了通宵。而經常掛在她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現在應該多吃點苦,才能成長。我們一直以為年度優秀員工非她莫屬,但年終考核時,她連入圍的資格都沒有。
后來我問過原因,老大告訴我,總是加班只能說明兩個問題。第一,工作效率的問題。無法在正常時間完成工作,意味著他能力不足,不能分清主次或化繁為簡;第二,與領導溝通有問題,這是最可怕的。如果工作量超出了承受范圍,為什么不溝通反映,將工作量適度分出去或者增加人手?后來這位同事的職場也未取得多大建樹,與他的吃苦精神完全不成正比。
吃苦,要根據目標不斷調整方法,埋頭苦干和閉門造車都是不可取的。如同南轅北轍,即使披星戴月,餐風露宿,也永遠到不了目的地。
三、如果現在你覺得苦,那么未來也未必會甜
寒窗苦讀,有幾個人進入夢寐以求的學校?又有幾個人真的就成為人上人?
艱苦創業,又有多少人創業成功?又有多少人能平衡家庭、婚姻和工作,真正幸福?
我們會懷念求學時的美好時光,懷念創業時的艱苦付出,懷念很多曾經的過往,可真的回到過去,也未必會感覺到甜。
習慣了“現在吃苦,是為了以后甜”的思維,我們忍辱負重,在盼望中前行,再前行中憧憬,最后吃了一輩子苦。
上學時,我們憧憬著考個好大學;然后是好工作,接著是房子,車子,然后是豪車,別墅,我們似乎一直都在告訴自己,吃苦是為了美好的未來,可是我們是否珍惜過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生活不缺少甜,少的是對甜的感知能力。每一個現在,都曾是幻想中的未來,而每一個甜蜜的未來,都抵不上一個充實的現在。
四、生活,我為什么一定要吃苦?
歸根結底,我們吃苦,因為我們以為那是獲得成功,追求幸福的一種方式。但是成功不能機械地簡化為吃苦,幸福也不能盲目地變異為吃苦。
愛我所愛,努力拼搏,即便再苦,也是苦中作樂。
明確目標,調整方法,緣木求魚,再苦也是徒勞。
珍惜現在,腳踏實地,酸甜苦辣,都是甜蜜生活。
生活,我為什么一定要吃苦?
珍惜所擁有的,把苦日子過甜了,這才是冷暖自知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