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慶假期你出游了嗎?
有這樣一首歌: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
這是一首老歌,聽過這首歌的人,怎么也得30歲了吧。
歌詞寫得太好了,時間和錢的矛盾真的很揪心。
不過這些年,隨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假期越來越多,好像時間和金錢的矛盾減弱了。
但是生活總是這樣,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的出現。這個矛盾小了,新的情況又來了,那就是——出游的人,真多啊。
“黃金周出去不是看景,而是看人”,仿佛已經成了人們的共識。可即便是這樣也不能抑制大家出游的熱情,好不容易有這么長的假期,總不能天天呆在家夫妻兩個大眼瞪小眼吧。
都出來玩,肯定就堵啊,尤其是高速公路。
國慶假期第一天,就看到了這樣的視頻——“淄博高速又堵了”!
視頻中,一側的高速路上空無一車,另一側卻滿滿的都是車,各種各樣的車,整整齊齊地排著隊,一動不動。
而人都已經在車里坐不住了,紛紛下車。有的雙手掐腰,穿著拖鞋,霸氣地站在路邊;有點蹲在地上刷手機;有的扎堆聊天;還有的無奈的剛剛從車里下來,看來實在忍不了,出來透透氣……
但是除了滿屏的車和人,地面上那一片片、一堆堆的東西卻太刺眼了!
是什么呢?
是垃圾!
怎么就能這樣肆無忌憚地隨手亂扔呢?
幸好,這,遭到了網友們的怒批:
“這垃圾丟的是明明白白。”
“重點是,垃圾,高速怎么打掃,多危險!”
“猛一看以為車禍戰場呢,原來一地垃圾。”
“我也以為是車禍碎片,還在看哪個車撞的,出門車上都不帶垃圾袋的嗎?我車上垃圾袋必備。”
“素質還是有待提高啊!”
不亂扔垃圾,短短的五個字,做到有那么難嗎?
真的不難,只是不想罷了。
這位網友說的真的是太好了——“重點是,垃圾,高速怎么打掃,多危險!”
善良如他,首先想到的是該怎么打掃,如果我們想隨手扔垃圾的時候,都能想想該怎么打掃,又是誰來打掃,那么會不會就不忍心亂扔了呢?
隨手一扔多容易,但這給別人造成了多大的難題啊!
之前看過一張工作人員在張家界的絕壁上撿垃圾的照片,不知那些曾在張家界,隨手亂扔垃圾的人,看到工作人員系著安全繩,行走在懸崖絕壁上撿拾垃圾,心中會作何感想?
最為一個母親,一個情感領域的寫作者,看到這則視頻,最令我感慨的還是這樣亂扔垃圾,對身邊的孩子會產生多么不好的影響啊。
其實,隨手亂扔的一個垃圾,傷害的不僅僅是環境,是清潔人員,更是自己和孩子。
很多人過了35歲,甚至是30歲之后,就已經“認命”了,覺得自己的一生也就這樣了,對待工作“得過且過”,對待家庭“麻木不仁”,對待孩子也不能承擔起一個做父母應盡的責任,但他卻要求孩子出人頭地,為自己爭光。于是,天天逼著孩子學習,把自己的不如意、不快樂通過這種的高壓傳遞給孩子。
多么殘忍啊!
且不說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就算孩子成績好,他快樂嗎?長大之后,他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嗎?
不會的,沒有的。
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曾說過養育孩子,這一點很重要,就是心中要有他人。她舉了一個例子,比如,爸爸帶著孩子早晨出去遛狗,這時爸爸就應該引導孩子,讓孩子想到,還有一些上夜班的叔叔阿姨正在睡覺,就不能讓狗狗亂叫啊。
一個心中有他人的孩子,活在這個世上,心底一定是安靜、從容、快樂、幸福的。
很多時候,我們抱怨一切,其實,只是自己不夠善良而已。
難得有這樣一個假期,能與家人一起,帶著孩子外出游玩,不管景區人多人少,至少自己做到不亂扔垃圾,這不僅僅讓自己有一點好的改變,更能引導孩子心中有他人,把善良與快樂的種子種到孩子心里。
這比看了多少美景,更有意義,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