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電臺都在播一些與家有關的內容。想想,有一段時間沒給媽媽打電話了。為什么不說沒往家里打電話呢?或許是因為,家在我的心里是顛沛流離的代名詞吧。
父母輩成長的年代,活著已是不易,能擁有的已不能更多.讀書如果沒考上大學,也就沒有什么意義,所以高中畢業后,爸爸回到家開始拜師學藝,然后認識了媽媽,結了婚,有了我和弟弟.
第一個家是爸爸用手藝換來的,后面做生意,搬了4次家.再后來搬到縣城又搬了8次(不包括店面的搬遷).18年的生涯里,跟著父母搬了12次家.我不覺得煩,因為每一次搬家最累的都是媽媽和爸爸,每一次搬家都預示著我們越來越好,當然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在一起.
只是我們沒有這么幸運.
<pre>
來到杭州,我的住所是這樣的
2009.2 同學家
2009.3-2009.6 蔣村商住區 農民房,頂樓,沒有空調,安全系數低
2009.6-2010.1 嘉南公寓 小區 合租主臥
2010.1 文苑 老小區 單間書房
2010.1-2010.7 政苑 小區房 單間次臥
2010.7-2011.9 圣苑 小區房 和朋友整租
2011.9-2013.3 耀江文鼎苑 小區房 合租
2013.3-2015.7 雅仕苑 老小區 合租
2015.7-至今(2017.1) 蔣村西溪人家 新小區 整租</pre>
不斷地搬家,不知不覺中就模糊了我對家的概念.當然也只有在搬家的時候才會想著,有個穩定的住所就好了.也更加明白,中國的房價為什么會這么夸張?以及最重要的不是房子,而是房子里住著的人.
小插曲
蔣村西溪人家是朋友轉租給我們的房子,有些特殊原因,所以我確實是低于市場價租到了這套房子.最開始說好可以住三年,基于信任,興高采烈地搬到了這里,花了1w多置辦家電.住了大約9個月的時候,跟我說,明年她小孩讀幼兒園,想自己過來住.心想著確實這畢竟不是自己的房子,不同意也不合適,就把買房這事提上了日程.剛開始我們比較中意寶嘉,但是18年才交房,為了能盡快地搬走,我們選擇了二手房,11月交房后就進入了裝修階段.想著10月份搬過去,這樣自己可以少搬一次家,也期待對方可以給予一些諒解.不過事情并沒有這么順利,前幾天通知我們4月份要搬走.這我可就不同意了,我是低于市場價租了你的房子,但為什么會這樣,大家心知肚明.
雖然我搬了很多次家,但是對于這一次,我是很抗拒的,首先,這次交易的基礎是朋友,一次為難我已經接受了,再來一次,這是朋友所為嗎?其次,我的房子已經在裝修,不說搬家多辛苦,短期的房子肯定是不好租,這種只考慮自己,不考慮他人行為自私.再者,作為房東,一開始承諾可以住三年,10個月提出,自己要來住,18個月通知下個季度讓我搬走,不能說你提前了時間通知我,就不是違約行為,憑什么我同意找到合適的房子搬出,讓你們出相應的費用還不愿意?年底了這事很鬧心,但我沒打算輕易讓步,因為人不是這么做的
愿所有的靈魂都有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