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祖深愛之的宜妃郭絡羅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郭絡羅氏,亦稱郭羅羅氏、郭爾羅氏、郭博羅氏、郭布羅氏,以居地名稱為氏,世居訥殷(今吉林撫松)、沾河(今吉林雙陽河流域)、馬察(今吉林渾江)等地。后有達斡爾族引為姓氏者。俄羅斯學者史洛克格羅夫(史祿國)經考察后在《滿族的社會組織》一書認為,“郭絡羅”的漢義就是“鉤”、“躬身”或“放縱”。清朝中葉以后,滿族、達斡爾族郭絡羅多冠漢姓為郭氏、高氏。錫伯族中自古亦有郭絡羅氏,與滿族郭絡羅氏同源同祖,后多改諧音漢姓為郭氏。

早期歸朝? 頗受優待

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和《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當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的時候,世居沾河的郭絡羅氏一支有兩個兄弟常舒與弟楊舒,當時同為蘇克蘇滸河寨長,在努爾哈赤剛開始統一之戰時,便率領族人早早歸附于努爾哈赤,是最早歸附于努爾哈赤的女真人,所以深得努爾哈赤的重視,常舒、楊舒成為了清朝建國初期重要的開國功臣,努爾哈赤還將自己的同胞妹妹嫁給了郭絡羅楊舒,這一支族人在努爾哈赤建立起八旗制度后,一同被歸入了鑲黃旗,而宜妃的祖上阿凱便是隨著常舒、楊舒一同歸順了努爾哈赤而被歸入了鑲黃旗,后常舒改隸鑲白旗,為佐領。他的女兒嫁給了努爾哈赤的長子褚英為嫡福晉,他的兩個兒子郭絡羅·布哈圖、郭絡羅·察哈喇并為佐領,郭絡羅·察布喇后來累官至正紅旗都統。楊舒改隸鑲藍旗,他的兒子郭絡羅·達爾漢,復娶公主,為和碩額駙,位列五大臣,授都統,加世職三等子爵。但阿凱一族一直留在了鑲黃旗。

阿凱后來當過太宗皇太極的侍衛,他的兒子也就是宜妃的祖父安塔穆在順治三年封為盛京鑲黃旗佐領,并掌盛京關防印,康熙四年,安塔穆的兒子也就是宜妃的父親三官保接替安塔穆成為佐領。

應該說,宜妃的家族并非有多么高貴的血統,只是因為這一氏族是滿清老姓,歷史較長,又是最早歸附努爾哈赤,算是滿清的開國功臣的待遇,算是開國元勛,所以使整個家族地位在清朝都比較高。

入宮封嬪? ? 恩寵優渥

宜妃(?―1733年)郭絡羅氏。滿洲鑲黃旗人,佐領三官保之女。有一妹為貴人,同為康熙帝妃子。

據有人考證,宜妃姐妹都是在康熙十六年入宮的,妹妹是在康熙十六年正月通過內務府選秀被選中入宮,姐姐是在康熙十六年五月入宮,當時大概已經18歲,而且據說入宮三天直接被封嬪。

因為康熙十六年時,仁孝皇后赫舍里氏三年喪滿,五月十一,康熙帝傳諭禮部以遏必隆詞條之女鈕鈷祿氏為皇后。五月二十四,康熙帝又傳諭禮部,進行他繼位后第一次冊封妃嬪,諭禮部:朕恭奉圣祖母太皇太后慈諭。稽古帝王宮闈之制。必備妃嬪。以襄內政。今冊封佟氏為貴妃。李氏為安嬪。王佳氏為敬嬪。董氏為端嬪。馬佳氏為榮嬪。納喇氏為惠嬪。郭羅洛氏為宜嬪。黑舍里氏為僖嬪。爾部即選擇吉期。開列儀注具奏。特諭。康熙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所以姐姐郭絡羅氏如果真是康熙十六年五月入宮的話,確實進宮沒多久就直接封嬪了。八月二十二日這一天,后妃們行冊封禮,舉行冊立鈕鈷祿氏為皇后大典的同時,佟佳氏行貴妃冊禮,一起行冊封禮的還有宜嬪等七嬪。

宜嬪當時被賜居翊坤宮,翊坤宮位于永壽宮之北,儲秀宮之南,長春宮之東。東西十二宮以東為尊,以靠近中軸線為尊,以靠近乾清宮為尊。翊解釋為輔佐,皇后的寢宮為坤寧宮,翊坤即輔佐皇后管理六宮之意,可見康熙對她的喜愛和重視,此后宜嬪一直在翊坤宮居住長達40余年,成為在翊坤宮居住時間最長的嬪妃。雍正的年貴妃,乾隆的繼后那拉氏都曾居住在翊坤宮。

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已時,繼后鈕祜祿氏駕崩于坤寧宮。清代最后一位居住在坤寧宮的皇后。同時也是坤寧宮的最后一位主人。六月,皇四女殤,時年五歲。(母庶妃張氏。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八月,吳三桂在衡州死,只當了5個多月的皇帝。十月三十日,烏雅氏生皇四子胤禛,由佟貴妃撫養。

康熙十八年五月二十七日,妹妹郭絡羅氏生皇六女,序齒四公主,后封固倫恪靖公主。十月十三日,烏雅氏單獨冊封為德嬪。同年十二月初四日,宜嬪生皇五子胤祺。

按當時清宮規定,宜嬪作為一宮主位,是可以自己撫養皇子的,但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胤祺被抱給了仁憲皇太后撫養,也許是因為康熙之前已經連續夭折了6個孩子,因此康熙后來的幾個兒子,除了太子胤礽親自留在身邊撫育外,其他諸子,多令人視養。大阿哥胤禔養于內務府總管噶祿處,三阿哥胤祉養于內大臣綽爾濟處。康熙十七年烏雅氏所生四阿哥胤禛在佟貴妃名下撫養,宜嬪所生五阿哥就養于皇太后宮中,從小就心性甚善,為人淳厚。

康熙十九年二月初五,德嬪生皇六子胤祚,由德嬪自己撫養,七月二十五日戴佳氏生皇七子胤祐,由惠妃撫養。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衛氏生皇八子胤禩,一同由惠妃撫養,

三月,葬仁孝皇后、孝昭皇后于景陵地宮主陵。十一月,定遠平寇大將軍等率軍入云南,吳世璠自殺,三藩之亂徹底平定。十二月,以三藩平定御太和門受賀,宣捷中外。加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徽號,晉貴妃佟佳氏為皇貴妃,冊封孝詔仁皇后之妹鈕祜祿氏為貴妃,晉惠嬪那拉氏為惠妃,宜嬪郭絡羅氏為宜妃,榮嬪為榮妃。頒發恩詔,賞賜宗室、外藩,予封贈,廣解額,舉隱逸,旌節孝,恤孤獨,罪非常赦不原者悉赦除之。

而此時惠妃是皇長子之母,名下又有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兩位年幼阿哥需要撫養,她的本家堂叔納蘭明珠又是朝廷重臣,權傾朝野,惠妃排在四妃之首合情合理。德妃生了皇四子胤禛、皇六子胤祚兩個皇子,榮妃此前先后為康熙生下了6個子女,除4位夭折外,膝下還有二公主即后來的固倫榮憲公主和皇三子胤祉,而宜妃雖只有皇五子胤祺,養在太后名下,倒是比別的阿哥相對尊貴些,宜妃排在四妃中的第二位,也可見康熙對她的寵愛。

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康熙第二次東巡盛京,三位后妃并皇太子胤礽,一行約七萬人一同前往,這三位后妃中應該有宜妃姐妹二人。 時值春日,“天氣晴和,微風動篩,從者溢路,觀者夾途,顧瞻遠邇,莫不歡躍” 。 以皇太子胤礽隨從。 三月,康熙帝謁福陵、昭陵,駐蹕盛京。謁永陵。由山道前往烏拉行圍。望祭長白山。康熙帝一行在向福陵、昭陵辭別后,于當年五月,啟程返京。前后在歷時80天之久。而且史載,這次東巡在盛京時,康熙就住在宜妃之父三官保家,這也是前所未有的恩寵。

據《清實錄》記載,康熙帝在第二次東巡的往返途中,組織的數次圍獵之中,射殺猛虎就達39只之多。他一生征戰,善于騎射,認為人在塞外,連空氣與泥土都會使人振奮。“作為一個能左右開弓的優秀射手,康熙十分自豪,他射死過135只虎,96只狼、132頭野豬及不計其數的鹿與麋 ”。

此次東巡當時和宜妃同樣受寵的德妃應該不在隨行之列,因為六月初一時,德妃生下皇七女,可惜小公主只活了2個多月就夭折了。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佟皇貴妃皇八女生,閏六月殤。八月二十七日,宜妃生皇九子胤禟。九月二十二日,德妃生皇九女,序齒為五公主,后來封固倫溫憲公主,由仁憲太后撫養,此時養在太后膝下的皇五子胤祺5歲了。十月十六,貴妃鈕祜祿氏生皇十子胤?,十一月二十三,妹妹貴人生皇子愛新覺羅·胤礻禹,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二十三年六月初六,胤礻禹病死,因只活了十一個月未序齒,自然排序為第十九子。這一年算是康熙朝生育高峰期了,先后有5個孩子出世,夭折了2個,另三個都健康長大成人。

不知道什么原因此后宜妃妹妹郭貴人再沒有任何活動記錄,也許是因為孩子夭折,郭貴人傷心過度,不久后去世了或者還是發生了什么其他事情,康熙三十六年時四公主出嫁也沒有她的半點記錄,而相對來說,三公主之母布貴人兆佳氏在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三公主也沒有任何活動記錄,但在康熙五十六年正月十一日去世時,康熙帝念她是端靜公主的生母,命照“嬪”例辦理喪事,后入葬景陵妃園寢。連一生無寵的布貴人去世時都有相關記錄,畢竟她作為四公主的生母又是康熙寵妃宜妃的妹妹,不該沒有任何記載的,康熙的景陵妃園寢里也沒有她的葬入記錄,倒是傳說盛京郭絡羅氏祖墳里曾埋了一位郭絡羅氏娘娘,不知道是不是這位妹妹郭貴人。

當然郭貴人的情況在康熙朝也不是個例,康熙十六年第一次大封后宮時七嬪中排在第一的安嬪李氏和敬嬪王佳氏此后就沒有任何記錄,不但在康熙二十年封妃時沒她們什么事,就連她們何時去世也沒有任何記載,康熙景陵妃園寢里也沒有她們的入葬記錄,但有所不同的是,這兩位沒有為康熙生下一兒半女,也許時因為犯了什么過錯被處罰了,死后不準葬入妃陵。

康熙二十四年二月十六日,貴人納喇氏(通嬪)生皇十女,序齒為六公主,后來封固倫純愨公主,五月初七,宜妃生皇十一子胤禌,此后再沒有生育。九月二十七,貴妃鈕祜祿氏生皇十一女,活了8個多月就夭折了。十二月二十四日,26歲的庶妃萬琉哈氏(后封定嬪)生皇十二子生胤裪,后交與蘇麻喇姑撫育。

自康熙十八年至康熙二十四年,宜妃先后生了皇五子、皇九子、皇十一子三位皇子,這在康熙的后妃中屬于比較少的了,也只有后來的順懿密妃先后生皇十五子、皇十六子、皇十八子可以相提并論了。此前榮妃雖曾為康熙生下五個皇子,但有4個夭折,德妃雖然自康熙十七年至康熙二十七年的十年時間里,連生了6個孩子,但再生下皇四子胤禛、皇六子胤祚之后,連生了3個女兒,康熙二十四年時,6歲的胤祚還夭折了,直到康熙二十七年才又生下皇十四子胤禵。

康熙非常重視兒子,對于女兒則十分緣淺,在他后來長大成人的9個公主中,除了所生第一個女兒二公主(固倫榮憲公主)和養在仁憲太后膝下的五公主(固倫溫憲公主)曾受他疼愛以外,其他公主沒有任何受到他重視疼愛的記錄,而且九個公主,除了一個嫁給滿人,一個嫁給漢人,其余7位全部都和親蒙古。因此對于連生三子的宜妃,康熙肯定是頗為寵愛,

《永憲錄》中記載:“,宜妃生皇五子、九子,眷顧最深”。《清史稿》中記載:“圣祖甚愛之”,可見宜妃在康熙朝是頗受寵愛的,這樣的文字記錄連為康熙十年生育了6個子女的德妃都沒有類似的描述。

而且據傳宜妃出身盛京,家世又好,是典型的滿人性格,美麗聰慧,大氣爽朗,個性張揚,做事高調,處事利落,善于體貼,又因為受寵,在當時康熙朝地位頗高,風頭甚至蓋過了惠、德、榮三位妃子,大概與當時康熙的表妹佟皇貴妃都不遑多讓,這點和《康熙微服私訪記》里鄧婕老師演的宜妃娘娘很符合,不得不說鄧婕老師簡直把宜妃演活了,俏皮靈動,爽朗大方,心氣高,愛吃醋,愛耍小性子,又頗有大家風范,也因此宜妃才走入人們的視線,成了很多人的心頭愛。

也許正是因為宜妃風頭太盛,被當時養在佟皇貴妃膝下的胤禛很不喜歡,畢竟胤禛眼里自己的養母佟皇貴妃才是后宮中地位最高的妃子,也可能因此埋下了雍正對她不滿的禍根。

康熙二十五年閏四月二十四日,德妃生下了皇十二女,序齒為七公主(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夭折,年12歲夭折)十月初一,母章佳氏生皇十三子胤祥,由德妃撫養。

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十日,康熙考核幾位年長阿哥們的功課,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按照次序到康熙面前,用滿文、漢文各讀數篇文章,9歲的胤祺因為一直養在仁憲太后膝下,尚未讀過漢文,只朗誦了一篇滿文。

十一月二十七日,庶妃章佳氏生皇十三女,序齒為八公主。交由宜妃撫養長大,而此前妹妹郭貴人所生四公主在郭貴人去世后很可能也是由宜妃撫養長大。

連失親人? 肝腸寸斷

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太皇太后病,康熙帝晝夜在慈寧宮侍疾,在慈寧宮搭一小帳子,整整35天,“非大事不得奏報”。康熙皇帝“衣不解帶,廢寢忘食”,為祖母“遍檢方書,親調藥餌”,孝莊入睡時,他席地而坐,在一旁候著。只要一聽到祖母聲息,便立刻到榻前。孝莊的病情越來越嚴重,為了挽救祖母的生命,十二月初一凌晨,寒風刺骨,康熙率領王公大臣從乾清宮出發,步行前往天壇祭拜,甚至三十四歲的他在祭文中乞求上蒼以減少自己壽命為交換,盡可能的延長自己祖母的生命,康熙在誦讀祝文時涕淚交頤,幾次哽咽,一旁大臣們也為之感動,數度流淚,康熙在祝文中說:“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養教誨,以至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極之恩,畢生難報……若大算或窮,愿減臣齡,冀增太皇太后數年之壽。”足見他對祖母的感情之深,從古至今也沒有一個皇帝愿意這樣做。盡管康熙如此虔誠,但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是無法抗拒的,該月二十五日,孝莊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以七十五歲的高壽安然離開了人世,臨終前她囑咐康熙說:“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們父子,就將我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擇地安葬。”。

祖母死后康熙痛不欲生,晝夜嚎哭不止,以至于吐血昏迷。發喪中,康熙“割斷轎繩”,堅持步行,途中每次更換抬棺的杠夫時,“必跪地痛哭”。他執意要為祖母守喪27個月,后經百官再三勸奏才改為27日,而且康熙還割斷了自己的辮子為祖母守喪。足見康熙的孝敬之心,“超越千古”。

太皇太后說康熙:“愿天下后世,人人法皇帝,如此大孝可也”。史官評價:天性純孝,古帝王未之有也。《中庸》曰;“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中庸》

康熙皇帝給祖母上了尊崇的謚號—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圣文皇后,簡稱孝莊文皇后。根據她的遺愿,靈柩沒有運往盛京與皇太極合葬,而是暫安在京東清東陵,并將孝莊生前居住的慈寧宮東王殿五間拆建于昌瑞山下,稱“暫安奉殿”,停靈其中。直至雍正三年(1725),才在暫安奉殿原處就地起建陵園,葬入地宮。

孝莊文皇后病逝,蘇麻喇姑(小孝莊3歲)受精神打擊,使她陷入了悲傷、孤獨、無聊之中,此時的蘇麻喇姑已經是70多歲,長此以往對她身心健康極為不利。為此,康熙皇帝決定把庶妃萬琉哈氏(定妃)所生的皇十二子胤祹(二十四年十二月出生,此時,虛歲3歲)交由蘇麻喇姑撫養。按清宮慣例,只有嬪以上內庭主位才有資格撫養皇子。讓蘇麻喇姑撫養皇子,表明康熙帝對蘇麻喇姑十分信任和重視。

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九,德妃生皇十四子胤禵。二月,明珠、余國柱免職,明珠之黨遭罷免。但沒過多久明珠隨康熙西征葛爾丹,隨后官復原職,但此后二十年沒有再被重用。

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康熙第二次南巡,帶回不少的江南漢人女子。

七月初九日,佟皇貴妃病危,康熙緊急下詔封皇貴妃佟佳氏為皇后,七月初十日,佟皇后崩,謚號孝懿皇后,這也是康熙生前封的第三任皇后,此后三十多年再未封后,宮里一直都是惠、宜、德、榮四妃協理后宮。

十一月初,康熙帝諭告大學士、內務府總管等:“朕因皇太后所居寧壽舊宮,歷年已久,特建新宮,比舊更加弘敞輝煌,今已告成,應即恭奉皇太后移居。可傳諭欽天監,敬謹選擇吉辰,禮部詳考典禮以聞。”十二月初四日下午,“儀仗全設”,康熙帝率王公,內大臣、侍衛等行禮,皇太后移居寧壽新宮。皇太后搬遷時,康熙帝親自接駕,如此隆重的禮儀,說明康熙對仁憲太后的重視和敬愛,自孝莊太后離世,仁憲太后是他最親的長輩了。

子女成人? 成婚出嫁

康熙二十九年三月,康熙養女(恭親王常寧長女,又稱大公主)被封為和碩純禧公主,20歲,嫁給蒙古科爾沁部臺吉博爾濟吉特氏班第。

七月 噶爾丹發動叛亂,命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皇子胤禔為副將出古北口;恭親王常寧為安遠大將軍,出喜峰口征討。康熙帝親征,駐博洛和屯,因疾回鑾。八月 清軍與噶爾丹激戰烏蘭布通,獲勝。

正月榮妃所生康熙第一女又稱二公主受封為和碩榮憲公主,六月下嫁漠南蒙古巴林部博爾濟吉特氏烏爾袞,時年十九歲。

康熙三十一年,胤禟由于耳部患癰感染,高燒昏迷,一度危篤,恰逢意大利籍傳教士盧依道由澳門抵京,因精通外科,奉詔入宮擔任御醫。經他救治胤禟很快痊愈。胤禟成年后,對歐洲人頗有好感,并始終厚待供職清廷的葡萄牙籍傳教士穆景遠,視之為心腹,均與他童年的這段經歷,很有關系。八月底,康熙帝率領八阿哥胤禩以上六位皇子巡視塞外后,即將返京,途中得知胤禟痊愈,立即命其前來,胤禟首次出獵,就用短箭獵獲了兩頭鹿。接著,康熙帝又特意為他提供了一次表現機會。另一次行圍中,胤禟射殺了一只虎仔,得到康熙帝的贊許。

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初,康熙第三次親征噶爾丹,胤祺率領正黃旗大營隨康熙出征;當月,康熙寫信給留京辦理政務的皇太子允礽,敦促盡快確定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佑的婚宴日期。

康熙三十六年閏三月十五日,胤祺正式迎娶嫡福晉他塔喇氏(員外郎張保之女,無所出),此前已有側福晉劉佳氏,劉文煥之女,前后為胤祺生5個子女。四月初六日未時,胤祺側福晉劉佳氏生第一子弘昇,七月廿五申時,胤禌病死,11歲,無謚號。

十一月,郭貴人所生四公主“既嫻內治,宜被殊榮”受封為和碩公主,下嫁博爾濟吉特氏喀爾喀郡王敦多布多爾濟。康熙四十五年28歲時,“居心柔嘉,婦德無違”受封為和碩恪靖公主,后又被稱為“海蚌公主”,當然不是說海里面的貝殼公主,“海蚌”不是漢語,而是滿語,用漢語翻譯過來,就是“參謀”、“議事”。“參謀”、“議事”,這些詞語放在女人身上,實在很打眼。恪靖公主的婚姻完全成為了一個政治工具,成為了康熙皇帝對新歸的喀爾喀蒙古的恩典。在噶爾但最終被消滅后,喀爾喀各部便奉命又重新回到自己的故鄉喀爾喀草原。圖謝土汗部也不例外,但嫁為人婦的恪靖公主卻選擇留了下來。雖然公主不去庫倫,但敦多布多爾濟還是在庫倫為她修建了公主府,只可惜只是一座沒有主人的空府。而額附本人,每半年到歸化城向公主清一次安,倒真有現在所謂的周末夫妻的意味(只是這對夫妻是半年而不是一周見一次)。

三次東巡

康熙三十七年三月 封皇長子允禔為直郡王、皇三子胤祉為誠郡王,皇四子允禛、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祐、皇八子允禩俱為貝勒。  

夏天,康熙帝親自揮軍,經過三次大的征戰終于平定了漠西蒙古首領噶爾丹叛亂。他異常興奮,決定要通過東巡祭祖,巡視塞北,督察軍務。  

七月 建河神廟。奉皇太后東巡,取道塞外。 七月二十九日,奉皇太后,皇長子胤禔、皇三子胤祉、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礻我、皇十三子胤祥七位皇子隨行,2萬多人,123輛大車隨行。

這次東巡,康熙帝另辟蹊徑。他從軍事考察角度出發,并未按照前兩次的出行路線。而是從京城至承德,由承德北進蒙古,由蒙古喀喇沁、敖漢進通遼、扎魯特、科左中旗等地,最后經吉林到達盛京。這次還是住在三官保府上。

八月 巡幸塞外,奉皇太后臨幸喀拉沁端敬公主府邸,賜金幣及其額駙噶爾臧。皇太后望祭父母于發庫山。賜端敏公主及其額駙達爾漢親王班第金幣。八月十五日,時屆中秋佳節,康熙帝駐蹕在羅漢畢喇 。

荒塞天低夜有霜,一輪明月照蒼涼。  不貪玉宇瓊樓看,獨在遐陬理外疆。  桂樹清光掛碧天,云開萬里塞無煙。  遠人向背由敷政,惟在籌邊與任賢。  

這首康熙帝所作的《口外中秋》一詩,寫于他第三次東巡的八月十五之夜,有一種大戰后,背負江山之重的蒼涼。  

九月初一,康熙在克爾蘇駐蹕,他親自到舅爺(孝莊文皇后的哥哥科爾沁第一代達爾汗親王滿珠習禮)的墓前祭奠。九月三日康熙來到科爾沁左翼中旗呼和格日樂嘎查(今天額倫索克蘇木)看望純禧公主和額附般吉。康熙駐蹕在公主府,并賜予純禧公主和額附般吉白金綢緞。

純禧公主府是清廷撥專銀修建公主府的,四進三組院落,占地一萬多平方米。整體建筑為正門七間,正殿七間寢殿七間。繕房八間,正殿寢殿東西兩側都有陪殿,殿與陪殿由回廊連接,渾然一體,整個王府氣勢宏偉,挺拔秀麗,雕鏤精細,裝飾華貴。這樣的王府在內蒙古乃至全國都是不多見得,也生動的體現了康熙對下嫁到科爾沁的公主和額附的厚愛。

班第在諸位蒙古子弟中算得上是一個優秀的人才了,1698年三月班第率領哲里木盟十旗的一萬蒙古騎兵參加了圍剿葛爾丹的戰斗,在巴爾岱哈山的戰斗中,機警過人的班第誘敵深入,贏得了戰機,而且排兵布陣機智靈活有勇有謀受到了御駕親征的康熙皇帝的贊賞。

? ? 九月十日康熙離開科爾沁草原,來到吉林。九月二十九日駕臨盛京(今天沈陽)十月十日返回北京。這次出巡共七十六天,在科爾沁草原康熙就呆了四十多天。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七月二十九日,康熙帝親奉皇太后孝惠出巡塞外,一同前往的還有皇長子、皇三子、皇五子、皇七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及王公大臣等。他們經密云越長城,通過承德進入科爾沁草原。這是孝惠離別家鄉40多年后第一次踏上故士,八月初,他們首先來到喀喇沁蒙古部,駐蹕在康熙帝第五女和碩端靜公主府第,九月初,孝惠皇太后來到出生地科爾沁草原,曾幸科爾沁和碩純禧公主府第,此女是康熙異母弟常寧長女,康熙二十九下嫁科爾沁臺吉般迪。

在科爾沁期間,蒙古各部王公都前來朝見拜謁,有翁牛特、敖漢、奈曼、阿祿科爾沁、郭爾羅斯、喀爾喀、喀喇沁、土默特等。康熙帝對來朝見者不但“賞以白金彩緞”,并賜大宴,其歡宴的場面有《至廓爾沁部落與眾蒙古宴》(廓爾沁指科爾沁)詩可證曰:“大野支黃幄,長筵藉黃沙。恩膏宣塞下,部落列山阿。法酒沾人醉,椎牛饗眾多。提攜皆婦稚,千帳動歡歌。”在草原上支架起太后皇帝等的高貴華麗的黃幄和蒙古王公大臣的一座座裝飾一新的蒙古包,長長的宴桌上擺著美酒香肉,老幼婦孺歡聚一堂,載歌載舞,歡聲笑語,響徹草原。孝惠皇太后回到故鄉,并看到家鄉的親人們和如此熱烈的場面非常高興。隨后,孝惠與康熙帝來到盛京(沈陽)地區,先后拜祭了興京四祖陵永陵及太祖、太宗山陵,即福、昭二陵,并到盛京舊宮瞻仰了先祖宮殿。直至十一月十三日返回京師。

九月 康熙帝次克爾蘇,臨科爾沁親王孝莊文皇后之父滿珠習禮墓前酹酒行禮。九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到達吉林烏喇后,“授黑龍江將軍薩布素一等阿達哈哈番,賜寧古塔將軍沙納海御用蟒袍、纓帽” 。以表彰他們作出的貢獻。   

十月 康熙帝行圍于輝發。駐蹕興京,十月十三日,康熙率諸王大臣到永陵行告祭禮;謁永陵,遣官賜奠武功郡王禮敦墓。十月十六日,眾人在前往福陵、昭陵拜祭;   十七日、十八日,再次前往,并在開國功臣揚古利、費英東等人墓前奠酒;謁福陵、昭陵,臨奠武勛王揚古利、直義公費英東、弘毅公額宜都墓。

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率眾經山海關,永平、通州返回京師。   歷次東巡中,屬此次歷時最久,路途最遠,共計103天。

頻繁南巡? 漢女充宮

康熙三十八年正月 發布南巡詔旨:一切供給,由京備辦,勿擾民間。  二月 第三次南巡啟鑾。 奉太后同行。而后,太后六十壽、七十壽,康熙帝均親制詞賦并大禮以祝,然太后均以尚儉故,停宴飲。

閏七月 妃張佳氏逝,謚為敏妃。誠郡王胤祉為其所生,不及百日剃發,降為貝勒。 康熙三十年正月初六日,皇十五女生,序齒十公主,和碩敦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章佳氏已為康熙先后生3個子女,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三子胤祥,二十六年生皇十三女,三十年生皇十五女,且都沒有夭折,后全部長大成人,可見這段時間里章佳氏是頗為受寵的人。

而康熙三十年孝誠仁皇后之妹妃赫舍里氏正月廿六生皇子胤禨,只活了短短三個月就夭折了,妃赫舍里氏也在康熙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卒,當月追封為平妃。

除了這兩位滿人宮妃外,此后幾年一直到康熙去世,康熙所寵幸的女子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漢人女子,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時帶回了很多江南漢女。

貴人袁氏在康熙十二月生皇十四女,序齒九公主,后來封和碩愨靖公主,嫁給了漢人。

順懿密妃,王氏,漢軍旗人,知縣王國正之女。康熙二十余年入侍宮中,三十二年生皇十五子愉恪郡王胤禑,三十四年生皇十六子莊恪親王胤祿,十七(勤妃生),四十年生皇十八子胤祄。五十七年十二月冊為密嬪,

庶妃,王氏,漢族。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生皇十六女。卒年不詳。

庶妃,劉氏,漢族。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生皇十七女,卒年不詳。

純裕勤妃,陳氏,漢族人,二等侍衛陳希閡之女,康熙三十三年入宮,為宮女。康熙三十六年生皇十七子果親王胤禮,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冊勤嬪。

康熙三十九年(1701年),僅有兩人被冊為嬪,一位是正在受寵的17歲少女瓜爾佳氏,另一位則是相對來講已年老色衰的衛氏,而比她早生皇子的戴佳氏卻沒有得到冊封。這除了因為胤禩很受父皇喜愛,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受封爵位的皇子中最年輕(年僅17歲)的一位,與衛氏本人也有關系。根據《清實錄》, 不久她又被晉升為良妃,成為玄燁當時僅有的5位妃子(貴妃除外)中,資歷最淺,生皇子最晚之人。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 壬午)   四次南巡

九月 第四次南巡。   十月 行至德州,皇太子病,中途回鑾。 康熙四十一年(1702),康熙帝南巡到德州,皇太子得病,召索額圖至德州侍疾。留居月余,皇太子病愈,一起回北京。這次康熙帝突然召索額圖到德州的原因,表面上是令探視皇太子,其真實含意并非如此。索額圖為皇太子生母孝誠仁皇后的叔父,太子與索額圖關系又很密切。后來康熙帝逐漸對太子行事不滿,索額圖也被牽連在內。先是,康熙三十九年即有人告發索額圖,康熙帝沒有處置。傾陷索額圖的人,首先令人注目的是高士奇。高士奇家道貧困,但長于詩文書法,被推薦給索額圖。索額圖常以“椒房之親,且又世貴,侍士大夫向不以禮,況高是其家奴狎友,其召之幕下也,頤指氣使,以奴視之”。以后高士奇被康熙帝破格提拔,高官顯貴,但見索額圖時,“猶長跪啟事,不令其坐。且家人尚稱為高相公,索則直斥其名,有不如意處,則跪之于庭,而丑詆之”。索額圖有時還“切齒大罵,辱及父母妻子”。為此,高士奇懷恨在心,“遂頓忘舊恩,而思剚刃于其腹中”。康熙四十二年,高士奇隨駕北上,這時他已背叛索額圖,投靠明珠。明珠與索額圖“權勢相侔,互相仇軋”。康熙帝回京后,于四十二年(1703)將索額圖處死。

康熙四十年,索額圖以年老乞求退休,是年皇帝巡視河南,皇太子隨行病在了山東德州,康熙命索額圖前往侍奉,太子病愈后皇帝發現了太子與索額圖密謀篡位的證據,于是命宗人府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以清朝第一罪人之名將索額圖拘禁,不久便死于獄中。

康熙帝第四次南巡,在無錫游覽秦家花園時,與宋代詞人秦觀的后人、四十六歲的待舉儒生秦道然相遇,遂將秦道然帶回京師。大約兩年后,指派他做了胤禟的師傅。是年胤禟二十三歲,應已遷出紫禁城,分府另居。其府邸在鐵獅子胡同東口,西與恭親王常寧為鄰,北與八貝勒胤禩府毗連。康熙路過無錫,都要到寄暢園游覽。秦道然是寄暢園主秦德藻的長孫。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皇帝第四次南巡,幸寄暢園,問秦氏子侄中有無學問好的,可以隨他進京任事。于是秦道然即隨康熙皇帝進京,奉旨教九皇子允禟讀書。康熙四十八年(1709),道然考中進士,任翰林院編修、禮科給事中。又在允禟貝子府當管領和財務經辦。

四十二年三月 萬壽節,朝皇太后宮,免廷臣朝賀,頒恩詔、蠲額賦、察孝義、恤貧窮、舉遺逸,頒賜親王、郡王以下文武百官有差。賜內廷修書舉人汪灝、何焯、蔣廷錫進士,一體殿試。

五月 裕親王福全有疾,康熙帝連日視之。內大臣索額圖挑唆皇太子,被宣布為“天下第一罪人”,拘禁于宗人府。   六月 巡幸塞外。 福全有疾,上再臨視。巡塞外,聞福全疾篤,命諸皇子還京師。福全薨,即日還蹕。臨喪,摘纓,哭至柩前奠酒,慟不已。是日,太后先臨王第,上勸太后還宮,自蒼震門入居景仁宮,不理政事。群臣勸上還乾清宮,上曰:“居便殿不自朕始,乃太祖、太宗舊典也。”越日,再臨喪,賜內廄馬二、對馬二、散馬六、駱駝十,及蟒緞、銀兩。予謚。又越日,舉殯,上奉太后臨王第慟哭,殯行,乃已。命如鄭親王例,常祭外有加祭。御史羅占為監造墳塋,建碑。

福全畏遠權勢,上友愛綦篤,嘗命畫工寫御容與并坐桐陰,示同老意也。有目耕園,禮接士大夫。子保泰、保綬。

六月初七日常寧去世,享年47歲。上方巡幸塞外,命諸皇子經理其喪,賜銀萬,內務府郎中皁保監修墳塋,立碑,遣官致祭。上還京師,臨其喪。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乙酉)   五次南巡 蘇麻喇姑去世

二月 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閱河。嚴禁太監與各宮女子認親戚、叔伯、姐妹,違者置于重典。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七日,蘇麻喇姑逝世。康熙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將她安葬在清東陵風水墻外東南方向新城,其陵寢規格依照嬪的等級建造。 而是做了輔佐幼主的周公,而在康熙身上,蘇麻喇姑更是“賴其訓迪,手教國書”,最終成就了康熙的千古一帝盛名。

愛新覺羅·胤禟,嫡福晉:董鄂氏,父都統七十(齊世),從一品武職京官。

愛新覺羅·弘晸,康熙四十五年十一月初八日生,乾隆五十二年十一月十八日卒。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 丁亥) 六次南巡,正月 康熙帝第六次南巡。

七月 駐蹕熱河。巡幸諸蒙古部落。   

康熙四十六年,部分年長皇子在暢春園附近修建別墅,經皇子們奏請并由康熙帝批胤,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的別墅最終建在一處。三阿哥胤祉等三位皇子的別墅,建在另一處。擇鄰而居,以鄰為友,古今亦然。京邸與別墅無不鄰近,即便于交往,或許也可表明胤禛曾與胤禟、胤禩等人較為要好。

? 康熙四十年嬪妃

襄嬪高氏,高廷秀之女。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初五日生皇十九子胤禝,康熙四十三年,夭折。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皇十九女;四十四年二月殤,時年三歲。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生皇二十子胤祎。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雍正帝即位,尊為皇考貴人。乾隆元年十二月晉尊為皇祖襄嬪,十一年六月二十八日薨。胤祎雍正四年封貝子,八年二月晉貝勒,十二年降輔國公,十三年仍晉貝勒,乾隆二十年正月初九日薨,年五十歲,謚曰“簡靖”。

庶妃鈕祜祿氏。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殤。

僖嬪,康熙四十四年二月初九日未時奉安。(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薨)

康熙五十年

熙嬪陳氏,(乾隆二年正月初二薨)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皇二十一子允禧,立志向上,頗有文才。雍正八年,封貝子,晉貝勒。乾隆即位,晉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死。

謹嬪色赫圖氏,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皇二十二子允估,雍正八年,封貝子;十二年,晉貝勒。乾隆八年死。

靜嬪石氏,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生。皇二十三子允祁,雍正八年,封鎮國公。十三年,乾隆即位,晉貝勒,后降鎮國公。乾隆45年,復封貝子,兩年后,晉貝勒。49年加郡王銜。50年死。

穆嬪陳氏,祖籍蘇州,父親陳岐山是尋常百姓,康熙第五次南巡即康熙四十四年,康熙第六次南巡康熙四十六年帶回宮中,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生,五月十六日生皇二十四子允秘,稟性忠厚平和。有學識。母陳氏,雍正初被封“皇考穆貴人”。雍正五年,去世十二月初四日未時奉安。

康熙六十年巡幸塞外時,有11位皇子隨駕,最小的是皇二十一子胤禧、皇二十二子胤祜,年10周歲,而胤秘隨陳氏直接去了避暑山莊。

貴人陳氏(1690-1735年),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一日,皇二十五子(第35子)胤禐生,當天就夭折。雍正十三年去世(1735年)

宜妃是康熙朝早期寵愛的四妃之一。宜妃是雍正帝政敵胤禟生母,雍正帝及日后乾隆帝在尊封先朝妃嬪為太妃時,都將宜妃排除在外。雍正四年(1726年),宜妃次子胤禟圈禁而死。

雍正十年(1732年)閏五月十九,長子胤祺病死。雍正十一年癸丑八月二十五日,宜妃薨。乾隆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入葬景陵妃園寢。

十一子早殤,宜妃很是痛心之后身體一直不好至老未再生育,之前宜妃生子之時便受過傷身子一直弱,康熙曾在全國各地為其尋找良藥,后得民間偏方,在御膳房為宜妃開了小灶。至現代社會孕婦所食雞肉燉豬肚或其他燉湯的出處和典故便出于此。但她并未因不再有孕而失寵 。長期居住于翊坤宮之中,是中國歷史上在翊坤宮居住最為長久的后妃。


三官保只是一個佐領,盛京軍權不在他那。 臨盛京后的駐蹕處所事呈請總管內務府:“查康熙二十一年皇上幸盛京時,曾修繕崇政殿前廂房及佐領三官保家房屋,今請仍循例辦理”。旋接總管內總府傳諭旨:“此次皇太后亦去,需房多,酌覓三官保家附近有好房者一并修繕”。盛京內務府佐領等遵旨遂差匠役“

后期宜妃因九子原因被雍正監控,雍正天天派人盯著宜妃,好將其處理掉,可惜宜妃沒神馬大錯讓雍正很是頭疼,后來有人告發宜妃身邊的太監聚眾賭博雍正以此大做文章令宜妃難堪。后宜妃被皇五子接入恒溫親王府,雍正一直派人監視,民間相傳宜妃是被雍正逼死的,雖享年七十多歲但死的蹊蹺雍正對宜妃的不滿還在康熙病重之時。康熙覺自己不久人事病危之中語貼身太監他想見宜妃,太監去翊坤宮回報宜妃病重來不了了。。。康熙令八太監抬著自己的御輦去翊坤宮接宜妃。宜妃當時以被雍正監控完全不知內情以為康熙要死了也不顧自己之病慌慌的上了御輦往康熙處敢,康熙在時宜妃在四大帝妃中就拔尖雖同是帝妃宜妃卻事事喜歡沾高枝。當時德妃的輦正好過宜妃也未多想就吩咐太監而行超過了德妃,德妃自己倒沒什么表示,她覺正常沒什么,可雍正卻想做皇帝心切忍不住大聲訓斥,他不敢訓宜妃于是對太監訓了了大重,宜妃心念康熙,心里委屈難受但并未過多交涉,這仇卻結下了

后來康熙死于暢春園,滿朝對雍正篡位都心知肚明,可惜十四子時機錯過一切皆晚,在康熙靈堂上有過后妃皇子大臣矛盾爭吵,宜妃表示對雍正篡位不滿跪在了德妃之前向康熙之靈哭訴,不想此兩件事卻被雍正大加利用成為后期修改資料的資本。據悉雍正篡位之后秉著一條原則辦事就是父親喜歡的我都不喜歡,父親不喜歡的我就喜歡。雍正在康熙生前是康熙最不喜歡的一個兒子,康熙覺其狡詐若他正常登基是不會如此對待康熙所信之人之妃之臣的。據考證在康熙時期受寵的臣子百分之九十被雍正打擊。

清帝東巡祭祖始自康熙帝,但最早籌劃回鄉祭祖的是順治帝,卻因清初政權未穩沒有成行。康熙九年(1670年),他為實現父親的遺愿,擬東行祭祖,并特降諭旨申明其志。次年九月,他親率王公貝勒、文武大臣,以“寰宇一統,以告成功”首次赴盛京拜謁祖陵。此次東巡,康熙帝在盛京城內只停留了四天,其中三日駐蹕城外教場。九月二十三日,康熙帝在清寧宮祭祀、大清門宴賞官員。因清寧宮是先祖皇太極居所,所以康熙帝未在清寧宮下榻,只在“崇政殿前小廂房酌情搭炕采棚,以備皇上駐蹕之用”。

到了康熙帝第二次、第三次巡幸盛京時,由于隨行侍從不斷增多,駐蹕居所也不斷擴大。據遼寧省檔案館館藏檔案《黑圖檔》記載,康熙帝第三次東巡之前,盛京內務府佐領曾專門為擬選皇帝駕臨盛京后的駐蹕處所呈請京城總管內務府:“查康熙二十一年皇上幸盛京時,曾修繕崇政殿前廂房及佐領三官保家房屋,今請仍循例辦理。”隨即京城總管內務府傳下諭旨:“此次皇太后亦去,需房多,酌覓三官保家附近有好房者一并修繕。”盛京內務府佐領等遵旨命匠役“將三官保家東邊七丈,西邊六丈五尺地方用蘆席遮掩,以作皇太后、皇帝駐蹕之所。另辟三官保家周圍近處為隨駕太監住處”。由此可見,康熙帝東巡期間除居住在“崇政殿前小廂房”外,還曾借住在佐領三官保家。康熙帝東巡為何選住三官保家中?不僅因為三官保時任盛京內務府三佐領之掌關防佐領,而且還貴為國丈。三官保是康熙帝宜妃郭洛羅氏之父,也就是康熙帝的老丈人。郭洛羅氏,滿洲鑲黃旗,因其家世顯赫且美麗聰明、善解人意,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八月被冊封為宜嬪,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被晉封為宜妃。這位來自盛京的妃子,不僅深得皇帝寵愛,還為康熙帝生下皇五子允祺、皇九子允禟、皇十一子允禌(幼殤)。因此,康熙帝東巡時

雍正年間出宮在皇五子恒親王府就養,雍正十一年(1733年)八月二十五日,宜妃去世,享年70歲以上。乾隆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入葬清東陵景陵妃園寢。宜妃侍奉康熙帝時居內廷西六宮之一的翊坤宮。

宜妃的父親是佐領三官保,佐領一職為正四品武官名。但直屬宮廷里的特殊部門里的佐領,地位和權力比普通軍隊里的佐領大得多。因此宜妃之父為駐防盛京(沈陽)的正三品武職,掌盛京內務府關防印,職務在康熙帝諸妃中頗高。

宜妃深得康熙皇帝喜愛,康熙帝出巡盛京時,曾二次在其父第宅駐蹕,這在康熙帝后妃中是絕無僅有的。

據《清列朝后妃傳稿》記載,宜妃父親佐領三官保去世后,康熙帝曾讓狀元韓菼為其立碑以示褒獎,并點明宜妃父親佐領三官保是后妃“戚屬”:

“ 阿凱,鑲黃旗人,孫三官保原任工部侍郎兼佐領。案韓菼恭擬賜碑:更毓淑順之賢,式贊宮闈之化。身緣戚屬,班亞近臣。銜書盛京掌管內務府關防印,佐領三官保。”

? 據現存于北京市海淀區永豐屯香巖寺內一通殘碑記載:“都城德勝門外永豐屯,舊有彌勒院,日久傾圮。風雨不蔽,先師祖待,全老和尚駐錫于此。先師祥戒,行精嚴焚,修刻苦發愿修。”又記:“宜妃娘娘出內帑數千……宜妃娘娘懿旨……萬壽之壇二……慈恩將寺中興作……宜妃娘娘買地三頃七十畝,作為該廟香火地,御前太監梁九公……經與每年三月,萬壽節四月,佛誕日十二月,宜妃娘娘中秋開道場,祝一人之有慶頌,萬福之攸。以后每年,宜妃派宮內太監來寺瞻禮……以垂祀云,康熙六十一年,歲次王寅,仲秋谷旦。”通過以殘碑中斷斷續續的文字可知,宜妃郭絡羅氏與永豐屯香巖寺的重修,是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的。

? 另據村中老人李占魁口述:香巖寺系康熙年間重修。相傳康熙年間,宜妃娘娘有病,晝夜聽見打擊樂器的聲響,不能入睡。康熙帝諭旨,京城內八剎、外八剎,嚴禁一周內吹打樂器。停止一周后,宜妃依然聽到聲響。又派宮中太監出宮盤查,查到永豐屯,聽到寺內有打擊樂器聲響。進廟查問,皇上有諭旨,不準打擊器樂,為何不遵旨,寺內主持遵旨立即停止。這天,宜妃果然聽不到聲響了。過幾天,太監傳旨寺內老方丈進宮給宜妃娘娘看病。老方丈進宮給宜妃娘娘診治,開處方后,娘娘服了幾服湯藥,不日痊愈。宜妃為表示對永豐屯寺內方丈的謝意,將老方丈召進宮,問,“賜多少銀兩?”老方丈回奏:“出家,要錢沒有用,只求娘娘開恩,重修廟宇。”時隔數日,宜妃乘鸞駕,又到永豐屯,見寺廟破敗不堪。長老跪迎寺門前,宜妃問長老,回奏只要一廟址。宜妃聽后降懿旨,賜地一百畝。回宮后,又將節省的香粉銀數萬兩,賜予修廟。重修后的寺廟,康熙帝御賜為香巖寺。鄉民感謝宜妃修廟功德,故俗為香粉寺至今。

? 永豐屯香巖寺重修后,為五進院落,小門前有五樓三拱石牌坊一座。石牌坊前左右各設鐵獅子一對。與山門相對,建戲臺一座,每年四月初五在此舉辦大型廟會。

? 郭絡羅氏,滿洲鑲黃旗人,佐領三官保之女,系圣主康熙的宜妃。康熙初賜號貴人,康熙十六年八月冊為宜嬪,二十年十二月晉封宜妃。她為康熙生了三個兒子:十八年生皇五子愛新覺羅·胤祺(后被封為恒溫親王),二十二年生皇九子愛新覺羅·胤禟(后封為貝子),二十四年生皇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禌(幼殤)。在康熙晚年的諸子爭奪王位時,由于她的兒子胤禟支持皇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恂勤郡王)同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后來的雍正皇帝)爭奪王位,雍正即位后自然不會善待她的兒子。雍正帝的政敵很多,攻擊、誣陷他的謠言四起。康熙后期,圣祖曾允許各分府皇子將其生母從皇宮接到各府奉養。恒親王胤祺將其生母宜妃接到王府奉養,后死于王府。當時社會上紛紛傳言宜妃被雍正逼迫自縊而死。雍正帝曾在《大義覺迷錄》中針對此事進行了澄清和批駁。

郭絡羅氏系康熙前期的妃子。她美麗聰明,善于體貼,所以得到康熙帝的喜愛,從她連續為康熙帝生了3個兒子也說明這一點。她生的皇五子胤祺健壯英俊,作戰勇敢,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曾跟隨康熙帝平定爾丹叛亂,他受命掌管正黃旗大營,雖然這是次象征性的坐鎮,但在隨父親出征的途中他感受到了戰火的硝煙,從而進一步了解了父皇兩次御駕親征的目的是為了平定噶爾丹叛亂,粉碎了沙俄分裂中國的陰謀,鞏固了西北邊疆的重要意義。皇五子胤祺于康熙三十五年被封為貝勒;四十八年被封為恒親王;雍正十年閏五月十九日薨,年五十四,謚號為“溫”,故稱“恒溫親王”。

她的另一個兒子胤禟為康熙帝的第九子,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貝子。由于他和皇八子愛新覺羅·胤禩(原封廉親王,后廢)、皇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在王位爭奪中既激怒了康熙帝,更得罪了胤禛。到了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七日康熙帝病逝,他們反對胤禛登上王位,自然他們的處境就十分無奈了。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讓允禟去住西寧,允禟反復請求晚一點離京,皇上不允。在雍正帝的一再催促下,他才萬般無奈地去西寧赴任。第二年就有人告他擅自去河州買草、占牧地,無視王法、任意胡行,請求奪去他的爵位。皇上當時原諒了他,并未予以處罰。到雍正三年(1725),皇上又聽到說他縱容家人在西寧惹事,皇上得知后派遣都統楚宗到西寧對他加以約束。楚宗去后,允禟根本不理他,楚宗傳旨指責允禟,他竟傲慢的說:“你皇上指責我,當然都是對的,我還能說什么。反正我就要出家,離開這繁雜的人世了。”楚宗把此事稟告皇上,雍正帝就以允禟傲慢、無視王法,不守人臣之禮為由,下召狠狠地斥責他,并由此聯系到允禩、允禵結黨奪王位之事,于是奪了他的爵位,同時把幽禁于西寧。雍正四年(1726)五月,雍正帝給允禟賜名“塞思墨”,意為豬。六月,諸王大臣列舉了允禟的28條罪狀,請誅之。后派官員把他押解至保定。八月,直隸總督李紱上奏皇帝,允禟因為腹部有病,死于幽禁之地。外界對允禟死狀不明,故流言四起。至乾隆年間才恢復了允禟的名字,還了宗籍。

郭絡羅氏還生了一個兒子皇十一子胤禌,但他于康熙三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夭折,年僅十二歲。

郭絡羅氏也許真的和雍正帝沒有緣,也許因為允禟的關系,雍正帝對她心有不滿。他們之間還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康熙六十一年(1722),后宮內的后妃、子女、近臣紛紛跪在皇帝病故的榻前,不巧的是郭絡羅氏也重病在身,為了給皇帝奔喪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得由4個太監用一張軟床將她抬來,儀式之后眾人退出。由于她本來重病在身,加之悲痛過度,再無法支持,所以就讓太監先把她抬出,此時雍正帝剛即位,見她竟走在皇太后之前,大為生氣,并指責了她的宮娥和太監。實際上,雍正皇帝是沖著宜妃深責太監的。宜妃的生子允禟是雍正皇帝的政敵,宜妃平日又甚傲,故此雍正帝借此事給宜妃以難堪。對此郭絡羅氏雖然有很大的委屈,但也只得忍氣吞聲,病情更為嚴重。

雍正十一年八月二十五日宜妃薨,享年約80歲。乾陵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入葬妃園寢。

相關事跡

康熙朝的宜妃郭絡羅氏,是入駐翊坤宮時間最長的一位,自康熙十六年(1677年)起有近半個世紀之久。宜妃頗受康熙喜愛,康熙皇帝出征在外時,會命人向翊坤宮書信報平安,還會捎回當地特產,這雖不是獨一份的恩寵,但在后宮妃嬪里也不多見。

宜妃是皇九子胤禟的生母。康熙末年九龍奪嫡的“亂世”中,胤禟與四阿哥胤禛成為政敵。康熙駕崩后,四阿哥登基。宜妃是胤禛政敵生母,又值病重無法行走,便命人抬著她乘軟榻奔喪,雍正帝因此乘機斥責宜妃乘軟榻出席舉哀。

宜妃身邊的侍從成為新皇帝監控的重點。九阿哥胤禟被排擠,派往西寧駐扎,與母親在翊坤宮辭行時也受到嚴密監控。雍正帝最終將胤禟革除宗籍,改名為塞斯黑(滿語,討厭的人)后賜死。雍正元年(1723年)宜妃遷居兒子胤祺府邸。

在頤和園以北十公里處隱藏著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寺廟香巖寺,它背后的故事也頗具傳奇色彩,據說是康熙帝寵愛的宜妃,用香粉錢所修葺的,為什么堂堂大清皇妃要修建寺廟?它到底長啥樣?好奇的朋友們,往下看看你就知道啦

01香巖寺的由來

香巖寺,始建于遼金時期,在明朝時稱為彌勒院,在清康熙五十九年重建后改名為香巖寺,俗稱香粉寺。

為什么叫香粉寺呢?這就要從康熙帝寵愛的妃子——宜妃與它的故事說起。相傳,宜妃身子弱,無論白天還是黑夜,總能聽見打擊樂器的聲響,難以安眠。康熙帝便下諭旨令皇城內嚴禁打擊樂器,可是停止一周后,宜妃依然可以聽到聲響,便派人出宮盤查,到了永豐屯見寺內有人在敲擊樂器并發出聲響,遂責令其停止,令人吃驚的是,宜妃果然聽不到聲響了,過了幾日,太監傳旨宣寺內方丈進宮為宜妃診病,老方丈開了幾副湯藥后,宜妃竟然痊愈啦。康熙和宜妃都很開心,就宣方丈進宮,然后問他想要什么賞賜,老方丈回奏:“出家人要錢沒有用,只求娘娘開恩,重修廟宇。”數日后,宜妃擺駕永豐屯,見寺廟破敗不堪,便降下懿旨,賜地百畝,同時,將自己平日節省的數萬兩香粉錢賜予修廟

宜妃為向方丈表示謝意,賜地百畝,并將自己平日節省的數萬兩香粉錢賜予修廟,重修后的寺廟更名為香巖寺。因是由宜妃捐贈的香粉錢所修建,便被大家俗稱為香粉寺。寺內至今還保留著康熙帝的親筆題字。康熙五十九年,寺廟重新修葺落成,重修后的寺廟,康熙御賜為香巖寺,其御筆至今還高掛在寺內大殿上,鄉民感謝宜妃修廟功德,故俗稱其香粉寺至今

02走進香巖寺

據寺內工作人員介紹,在香巖寺的鼎盛時期,共有五進大殿,禪房、僧房等房屋共數百間,香火地也有上千畝。如今,寺內有三個院落,以佛家與道家相結合。

剛進門的第一個院落為道家,設有娘娘殿、伽藍殿等。有兩個石碑,分別刻有漢文與滿文,字跡已有些模糊,據專家介紹,滿文碑要比漢文碑高一點點。

自寺內第二個院落起便為佛家,重點要跟大家強調的是這個門樓,它是最早康熙帝及宜妃修葺寺廟的時候就有的,原封未動,除了墻面上磚花的獅子頭是后期復原的,其余均有百年歷史。

精致的獅子磚花

一直往里走便來到香巖寺的主院,有個超大的香火爐。殿內供奉著很多佛像,康熙帝親筆題的“菩提”兩字便懸掛于主殿內。

香巖寺內有幾位僧人居住于此,清掃守護寺院。每逢初一十五,會有一些信佛的朋友來此進香祈福。

03千年古樹發新芽

寺內有棵上千年的老槐樹與榆樹,樹干均早已枯死,但是令人驚喜的是,老槐樹卻從根部長出了新的枝芽。許多朋友都覺得它非常有靈性,喜歡摸摸這棵千年古樹,以求沾沾福氣,以至于部分樹干都變得十分光滑。

小編之所以對這古樹特別感興趣,還因為它獨特的生長架構,非常有意思。槐樹環繞榆樹生長,被當地人成為“槐抱榆”。雖然老榆樹已經枯死,但是卻從旁邊新長出了一顆桑樹,桑樹的樹干分成兩叉,剛好托起了枯死的榆樹,以保護它屹立不倒。

香巖寺位于海淀區永豐屯村南。寺內保存有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御制香嵒寺碑記》。“嵒”同“巖”。

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

不少介紹香巖寺的文章介紹其地址都記載“永豐屯村南”。但按此幾乎不可能找到,因為周邊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通俗描述是從北清路進與其垂直相交的永澄北路,向北300米左右路西,有“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的牌子,香巖寺在中心院子里。

香巖寺始建年代不確,2001年中國建設報有文章記載始建于遼金,海淀區文化委資料介紹明代稱彌勒院。現在有一定知名度是因為和康熙皇帝宜妃有關。

進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院子,需要走一段路,才能看見在1、3號樓中間的香巖寺,大體是坐西朝東格局。

在山門兩側沒有看見文物保護標志牌。

進山門第一進似為山門殿(建筑上無字跡,旁邊無文物介紹牌)。面對山門殿右(北,下同)為娘娘殿,左(南,下同)為珈藍殿。有古碑二,其中一個可見“御制香嵒寺碑記”、“康熙五十九年”字樣。

再往里為天王殿。右為藥王殿,左為三圣殿。

后為大雄寶殿。右為地藏殿,左為觀音殿。

奇怪的是,全寺沒有關于香巖寺的介紹,目前的規模也超出了海淀區文化委記載的“僅存兩層大殿”,只是從一些新建筑可以看出,其中一些部分采用了老建筑的部件。在京西八里莊有座玲瓏塔,是明萬歷皇帝之母李太后斥資所建,與天寧寺塔并稱為“姐妹塔”

康熙二十一年及三十七年幸盛京時的駐蹕居所,《清實錄》及《起居注》無載(康熙三十七年起居注已失),所幸盛京內務府存滿文《黑圖檔》(滿語意為雜檔或副本)對此事有所記載,為研究康熙東巡盛京駐蹕處所問題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康熙第三次東巡之前,盛京內務府佐領曾為選擬皇帝駕臨盛京后的駐蹕處所事呈請總管內務府:“查康熙二十一年皇上幸盛京時,曾修繕崇政殿前廂房及佐領三官保家房屋,今請仍循例辦理”。旋接總管內總府傳諭旨:“此次皇太后亦去,需房多,酌覓三官保家附近有好房者一并修繕。”盛京內務府佐領等遵旨遂差匠役“將三官保家東邊七丈,西邊六丈五尺地方用蘆席遮掩,以作皇太后、皇帝駐蹕之所。另辟三官保家周圍近處為隨駕太監住處。”據此可知康熙第二、三次東巡期間亦未在先皇后妃宮中下榻,除居“崇政殿前小廂房”外,還曾借住佐領三官保家。

至于為何選住三官保家,則因三官保時為盛京內務府掌關防三大佐領之一,且系康熙皇帝宜妃郭洛羅氏之父。郭洛羅氏康熙二十年晉宜妃,生子二,即第五子和碩恒溫親王允祺和第九子貝子允禟(十一子胤禌早夭),其貴有二子深得康熙寵幸。康熙臨幸盛京居國丈家中也就不足為怪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606評論 6 533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82評論 3 418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540評論 0 376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28評論 1 314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801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23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94評論 3 442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42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976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800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96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43評論 5 36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33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6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26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702評論 3 392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91評論 2 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