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一代復制一代,父母是怎么樣的,孩子就會是怎么樣的,真的是沒錯了。我的爸爸是心理嚴重匱乏的人,我和我弟弟也是如此。
三年前,我痛苦到了極致,因此踏上了心理學學習之旅,也通過三年的學習獲得了巨大的改變,整個人變得輕松快樂了許多。
而我的弟弟、我的爸爸卻依然活得痛苦,他們表現出來的就是“我不值得被愛”“別人都不喜歡我”,他們太需要外界的力量了,一旦別人對他們有點冷落,就會馬上陷入到不被愛的匱乏中。
比如我弟媳婦沒有及時回微信,我弟弟就會有很大的情緒,這種情緒來自于他感受到了不被重視,內心里產生了一種極大的不安全感,那一刻,他的潛意識里認為不被重視就意味著被拋棄。
這種匱乏是來自于早年,父母也曾是這樣對他的,常常不回應他,以至于現在只要別人不及時回應,內心的創傷就會被激活,他會再次感受到曾經的那種痛。
另外我爸也是一樣的,當我指出他不應該總是否定我弟弟的時候,他會認為我不喜歡他,繼而引申出所有人都不喜歡他,其實真的是所有人都不喜歡他嗎?并不是,其實是他自己本來就不喜歡自己,投射性認為所有人都不喜歡他。
我非常能夠理解他們,因為我曾經也是這樣的,但是我沒辦法直接去改變什么,畢竟這是他們自己的課題,我能做的就是多去看見他們,并且傾聽他們。
慶幸的是,在和我爸的溝通中,我看到了自己能站在一個更高的位置上,不帶評判地傾聽,有了更高的安全感,他在焦慮的時候,我不會焦慮,還會學著安撫他,讓他看到希望。
所以,我做了一個決定,我一定要把心理學好好學下去,不僅僅是幫助自己,還要去幫助我的家人和朋友,希望他們活得輕松快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