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傳》第8、9章節
被中國移動“驅逐”的日子
正如馬化騰所擔心的那樣,騰訊賴以為獲利之本的無線增值業務出現了問題。2004年10月,中國移動以終止合作為要挾迫使騰訊對“161聊天”重新進行分成,協議簽訂之后,騰訊每月的凈利潤減少400萬元人民幣,同時短信收入騰訊與中國移動的85:15調整為5:5;2006年年初,中國移動又以 將QQ踢出夢網業務為要挾迫使騰訊接受移動QQ與飛信(中國移動推出的即使聊天工具)實現“業務合并”、QQ體系與飛信互聯互通。
對中國移動的“不平等條約”毫無反抗之力的騰訊意識到“入口”在信息產業中具有不可挑戰的地位,于是騰訊開始自立門戶,相繼推出了超級QQ和移動QQ,這兩大產品逐漸幫助騰訊走出了中國移動的清逐陰影,且手機QQ的出現為騰訊在日后的智能手機時代贏得了先機。
“在線生活”
2005年8月,馬化騰向媒體宣布了騰訊的“在線生活”戰略,致力于為用戶提供圍繞QQ而形成的網上“一站式生活”。其實也就是說,從通信到娛樂、商務,騰訊想要建立起一個全方位的網絡生態,而這樣的戰略,勢必會與通信、娛樂、商務、支付、商城、搜索等多種方向的互聯網企業形成競爭關系。
程苓峰曾經寫道:“在中國互聯網,有一個人跟陳天橋、馬云、丁磊、張朝陽、李彥宏5個人同時過招,他長相斯文行止儒雅,卻被叫做‘全民公敵’。”在騰訊開始向各個領域擴張時,他是別人眼中的威脅,“騰訊以天下人為敵,天下人以騰訊為敵。”
也許當時騰訊的“帝國”式擴張讓很多人感到不舒服,絕了一些企業的路,但是,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你若不是最強,就永遠會面臨被吃掉的風險,企業的野心,都無可厚非。
戰“MSN”:榮譽與命運
騰訊的勁敵“MSN”初入中國時確實是來勢洶洶,讓騰訊捏了一把汗,微軟的背景讓很多人認為騰訊即將走向末日。為了增強QQ的商務性以便與微軟抗衡,騰訊推出的新版本QQ在文件傳輸速度上下了大工夫,并且推出QQ網絡硬盤以及互動空間、“群中群”等功能。但是由于QQ長期以來在大眾心中的固化“娛樂形象”,寫字樓更加愿意把更為商務化的MSN作為工作溝通的軟件。于是騰訊開始在電子郵箱上發力,也正是這個契機,讓騰訊收購了“Foxmail”,也順帶“收購”了張小龍(這的確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MSN從組建開始便進行了三個大動作:
一、采取分包合作模式,引來許多合作伙伴,將流量導入網站,形成收入;
二、切入電信增值業務(暴利的手機短信);
三、雅虎和微軟實現互通,同時意味著MSN也隨之與雅虎實現互通。
隨后MSN表態,在安全性得以保證的前提下,其愿意與包括騰訊QQ在內的更多IM互通。
MSN的“包容”與“接納”與騰訊的“不開放”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一度將騰訊置于巨大的輿論漩渦中。
雖然表面上看來,騰訊對于MSN的各種應戰都處于劣勢,但是有一個最重要的點卻讓MSN不戰自敗。
由于中國市場在微軟的布局中占比太過渺小,加之當時微軟正全力應付谷歌和美國在線的戰爭,根本無暇顧及中國市場。以致于中國區MSN向總部提出的申請以及需求往往石沉大海,得不到解決,讓人絕望。在這場內部曠日持久的拉鋸戰中,中國區MSN越來越力不從心,最終以微軟Live戰略的出現宣告這場“戰役”的結束,毫無疑問,騰訊贏了。
隨著MSN的落敗,一些市場份額更小的企業減弱了對于即時通訊產品的投入,聯合圍剿QQ的“抗QQ聯盟”也就此瓦解。
MSN的宣戰,讓騰訊在應戰中得以實現自我突破、自我創新、自我提升,當MSN越來越頹廢之后,QQ之前的一系列辦公能力強化讓它得到了更多用戶的青睞。同時,騰訊也收獲了一批在MSN那里被微軟寒心的高水準技術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eBay與淘寶、亞馬遜與當當,還是谷歌與百度、Hotmail與網易郵箱,在這些“中美對抗賽”中,中國企業幾乎都完勝美國競爭對手,還有失敗的中國雅虎,這些都充分證明了在成熟的市場中地域的重要性。引用生產安踏運動鞋的丁志忠的一個比喻就是:“耐克、阿迪達斯的籃球鞋主要是在塑膠地板上穿,彈性是重要考核指標,而安踏的消費者只有1%能在塑膠地板上打球,其他都是在水泥地上。安踏更關心的是,在水泥地上打球的孩子如何才能不扭腳。”
的確,沒有人比黃皮膚的人更了解黃皮膚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