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朋友的鼓勵下,報了一個網上的微寫作訓練營,從未奢望所寫能夠發表亦或在公眾號被大家轉載,純粹的,想用文字記錄下生活的酸甜苦辣,日常的所見所感,讓自己的情緒有個恰當的宣泄出口,期盼在朋友們的拉拽下克服自己的拖延癥,用生澀不成熟的文筆記刻更好的自己。
? ? ? ? 昨晚散步剛上路沒多久,手機里就不停傳來群消息更新的嘟嘟聲,我知道這是訓練營的在線開營儀式,我不想在顛簸中匆匆瀏覽這些訊息,我也不愿草草地與素昧謀面的陌生朋友打招呼,我想洗漱完安安穩穩的坐在沙發上帶有一種儀式感來向大家問好,一路壓抑著自己的好奇與興奮,回到家一切準備完畢鄭重的拿出手機,看著群里陌生的微信頭像和名字,想像著一個個或活潑開朗或文靜憂郁的面孔,一條條讀著大家的消息,品味著初見的熱情與互動,遇見了久違的激動。
? ? ? ? 還沒完全融入這種氛圍,電話鈴響了,剛上高二的兒子同學的媽媽打來探討最近孩子們學習的進展,放下電話心情竟一下子跌至谷底,平心而論我不是個苛求的媽媽,對于高二的兒子我允許他每天固定時間做喜歡的事,編曲,調音,我督促他寫完作業鍛煉身體,盡管從去操場到洗完澡要花費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我甚至縱容他學習的時候聽音樂,青春期的孩子反感家長插手他的學習,我也基本做到默默旁觀,可是放手,并不代表我不在意,這個度在哪里?就如彼時,我掩飾不住的不安,焦慮甚至狂躁,起身悄悄走到兒子門口,看著臺燈下埋頭作業的兒子的背影,我想找他聊聊最近成績下降的因由,課堂利用率低,不適應老師的講課方式或者能力有限應付吃力,幾次欲言又止,坐回沙發,沮喪的情緒慢慢浸淫,竟被吞噬的不能自己,眼淚也悄無聲息的流了下來,暗暗埋怨長期小兩地對兒子學習不管不問的老公,盡管我清楚我們的區別僅在于愛的方式不同而已,我也懷疑起當初堅定留在這個邊遠戈壁小城的決定的正確性,這種自我否定讓我不斷問自己,我希盼的真是孩子的成績和那一紙名校入取通知書嗎?還是那種經由分數的一種自信,亦或是源于分數的對不確定未來的一種假想,生活就像一條河,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波濤洶涌,有時表面微波蕩漾內里卻撕扯暗涌,就像當時的我,怕是晚上又要糾結無眠了,在無邊的黑暗中無數次靜靜的祈求上蒼賜我一顆平靜的心來面對無力改變的人和事,把一切都交給命運這雙大手吧,相信冥冥中的注定。
? ? ? ? 今早一睜眼就看到了寫手圈微信群發布打卡交作業的題目——儀式感,真真要在第一天就違背了群規擅自記錄自己迷亂的小憂傷嗎?先請大家見諒,后續隨心會乖乖自動補上這一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