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象:
無論是在朋友圈還是微博、抖音等等,動不動就有人炫耀自己月入十萬甚至上百萬的。
很多人會不屑地說:談?wù)摴べY本是職場禁忌,那些愛炫工資的人只不過是在進行“焦慮營銷”罷了。
記得前些時候看的一則新聞,有位上海的大爺很急切地替在美國留學的女兒征婚,他表示征婚主要看學歷和人品,有學歷就有錢,甚至還偏激地說月薪一萬以下都是討飯的。
“月入不過萬”就像是心里扎了根刺一樣,時不時就地會隱隱作痛。
其實,在二三線城市,工作10年,月薪不過萬的也大有人在。
根據(jù)騰訊發(fā)布的《2019國人工資報告》顯示:我國月入過萬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其中北上廣深有超過25%的人月薪超一萬。
看來即便是一線大城市,月薪過萬的人也并不多。
但是有這樣兩位“天才少年”,剛一畢業(yè)就入職華為,年薪更是一個高達156萬,另外一個更是高達201萬,著實令人羨慕。
但是他們也都出身平凡,甚至曾被認定為“差生”,可見起點并不能決定終點!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他們是如何逆襲的吧。
?最美“天才少女”姚婷
今天我們的第一位主角,華為四個天才少年中的美少女,出身平凡卻被多名巨企爭搶,通過7輪面試順利入職華為,年薪高達156萬,曾經(jīng)一度登上微博熱搜,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guān)注。
她就是姚婷。
據(jù)報道,姚婷是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yè)博士,姚婷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新型儲存介質(zhì)、數(shù)據(jù)庫和鍵值儲存系統(tǒng)。她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FAST、ATC、IPDPS、MSST、IEEE TPDS、ACM TOS等發(fā)表多篇論文。
“外界普遍誤解女博士年紀大、嚴肅無趣、難以接近,其實我們很年輕,很有活力。”姚婷說。
接受媒體采訪時,姚婷說也聽聞過某公司不招女博士的新聞。面對這種職場上的性別歧視,她選擇做出出色的工作,通過自身能力說服周邊的人,慢慢打破這種偏見。
姚婷從小在長沙長大,是一個典型的長沙妹子。父母在長沙做些小生意,姚婷還有一個弟弟,一家人的生活快樂而溫馨。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在那些不諳世事的童年時光,姚婷并沒有什么與眾不同,但與生俱來的靦腆跟乖巧卻鐫刻在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記憶當中。
直到中考時姚婷以2A4B的成績進入長沙周南中學,跟所有青春叛逆的少女一樣,姚婷開始對學習開始漫不經(jīng)心,學習成績不斷下滑。
父母對此感到十分焦急,但姚婷對于學習始終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慶幸的是姚爸爸在女兒放縱自己的時刻,陪在了她的身邊。
父親告訴姚婷,人生是她自己的,她想要讓自己的人生變成什么樣子,別人都無權(quán)干涉。但是作為父親,還是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與大部分殷切期盼甚至拔苗助長的父母不同的是,姚爸爸把最重要的選擇的權(quán)利留給了女兒,因為他更加明白:上帝只救自救之人的道理。
隨著年齡的增長,姚婷愈發(fā)能夠領(lǐng)悟父親的話,她開始反思自己,下定決心改變自己。
從上高中開始,姚婷每天都待在圖書館里,認真學習,風雨無阻。很快她的學習天賦便被激發(fā)了出來,3年后,她以優(yōu)異的成績進入了華中科技大學。
愛迪生說1%的靈感比99%的汗水更加重要,但是如果不愿意付出那些汗水,即使有99%的靈感,天才依然成不了才,他的天分依然只存在于人們的想象之中。
大學期間姚婷便開始火力全開去全面地提升自己,她不僅努力學習,還積極參加各種活動,獲得了許多的榮譽和證書。
大一時她加入辯論隊,幾乎囊括了學校各種演講比賽冠亞軍,挑戰(zhàn)杯比賽、數(shù)學建模大賽、全國大學生物聯(lián)網(wǎng)大賽她都沒有拉下,還在暑期申請支教……
優(yōu)異的表現(xiàn)讓姚婷獲得了保研的資格,但姚婷并不滿足于這些,為了鍛煉自己的能力,姚婷決定出國留學。從2017年到2018年這兩年里,姚婷一直在美國的天普大學學習。
2019年,姚婷成功到了西部數(shù)據(jù)日本研究院實習,在那里擔任高級研究員。
在國外的學習經(jīng)歷讓姚婷有了很大的成長,在她回國以后,她的才華被國內(nèi)很多知名企業(yè)看在眼里,他們紛紛向姚婷拋出了橄欖枝。
《瀟湘晨報》對她的評價是:“天才少年”也可以是“天才少女”,姚婷作為集智慧與美麗于一身的少女,用自己出色的實力證明了這一點。
微信公眾號“量子位”稱,與左鵬飛和張霽相比,姚婷的特點是始終在各個小環(huán)境做到優(yōu)秀,再隨著環(huán)境的改變提升自己。
人總會有迷茫的時候,但我們不能一直迷茫下去。人生之路分很多的階段,起點并不能決定終點,但只要我們明確方向,乘風破浪一直往前走,終會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姚婷談自己的成功經(jīng)驗時說:
如果人生有一條時間線規(guī)劃了每件事的時間節(jié)點,我本身很愿意遵循它,但是還是保留內(nèi)心的期待和向往,只是追求但不強求。
?最高年薪“天才少年”張霽
我們的第二位主角,在華為四個天才少年中年薪最高,高達201萬卻是出身最差的一位,他就是張霽。
在一次國際會議上,張霽與華為結(jié)下了緣分。經(jīng)過7輪嚴苛選拔,張霽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檔offer。
張霽是湖北通山人,1993年出生的他本科期間是名副其實的“超級學霸”。但讓很多人難以置信的是,張霽并非名校畢業(yè)。他的本科學校還是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普通"三本"。
那張霽又是如何讓實現(xiàn)事業(yè)發(fā)展的大逆轉(zhuǎn)的呢?
張霽本科來就讀的是武昌理工學院,也只是一所三本院校,雖然他資質(zhì)平平也并沒有什么亮眼的成績。但是張霽從小就對自己有著清晰的認識,更是立下了長達十年的學習計劃。
進入了大學后他更是立志要讀研讀博。
四年的堅持讓張霽在本科學習里收獲了驕人的成績,也順利的完成了讀研的目標。研究生畢業(yè)以后,張霽也憑借著毅力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就讀,成為計算機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專業(yè)的博士研究生。
張霽完成了從"三本"逆襲到"985"博士生的轉(zhuǎn)化之路,看似光鮮但是背后的辛苦和付出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老子說:天欲其亡,必令其狂。
任何一段別人眼中的逆轉(zhuǎn),其實都是經(jīng)過烈火焚燒的涅槃。
讀博時的張霽,將精力全都投入到實驗之中。他靠成績說話,用研究成果來證明自己,他瞄準了人工智能領(lǐng)域,并且連續(xù)在頂級期刊上發(fā)布了八篇相關(guān)文章。
他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庫和磁盤故障預(yù)測領(lǐng)域的文章,對華為有極強的吸引力。
2020年,張霽獲得了博士學位。在博士學習期間,已經(jīng)有不少知名企業(yè)向他拋出橄欖枝,更有企業(yè)開出年薪360萬元的誘人條件。
最終張霽還是選擇入職華為。
“我認為華為招聘主要看的是研究方向和科研能力,其中研究方向是華為最為看重的。論文、專利是一位博士生科研能力的體現(xiàn),但華為不是一個唯論文、唯學校的公司。”張霽說。
擁有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他內(nèi)心卻很平靜,“我并不是什么天才少年,除去天才少年光環(huán),我只是一個普通人。”
長江日報記者打趣地問張霽:“你和姚婷,還有學長左鵬飛,都是學的計算機專業(yè),是不是學計算機的人,拿高薪幾率高些?”
張霽說:“每一行只要努力了,都會成為這個行業(yè)的工匠。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專業(yè),才是最好的。”
張霽的座右銘是:很多人比你還要努力,你有什么理由不上進?
天才逆襲給我們的啟示
1. 起點并不能決定終點
在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中,洛克菲勒是這樣教育兒子約翰的,他說:
“你要清醒地意識到,人生的起點不同,并不意味著最終的結(jié)果也不同。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窮、富世襲之說,也永遠沒有成、敗世襲之說,有的只是奮斗才能成功的真理。
我堅信這樣一條真理:每個人的命運都是由自己的行動決定的,而非出身。”
洛克菲勒正是他這段話的最好例證。
洛克菲勒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甚至上中學時用的書本都是向鄰居借的,但這并不妨礙他通過不斷地努力奮斗,最終成為一個幾乎無人能及的石油大王。
回望歷史,不管是政界還是商界,白手起家卻最終大獲成功的人比比皆是。相反,這世界上也不乏出身顯赫卻一事無成的例子。
所以說,一個人的成敗不取決于起點,而取決于我們?nèi)绾涡袆印<幢愠錾聿缓茫w力和智力平平,我們也可以大器晚成。
2. 職場年輕人,千萬不要賤賣自己,但也不能單純?yōu)榱诵剿ぷ鳌?/h3>
從天才少年姚婷和張霽的經(jīng)歷可以看出,他們都放棄了可以獲取更高年薪的公司,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華為。
年輕人對于職業(yè)規(guī)劃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絕不僅僅只是看重酬勞而選擇就業(yè)。
世界上大多數(shù)人都在為了薪水而工作,如果你能為自己的成長而工作,你就超越了蕓蕓眾生,也就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3.慎重地做出選擇
羅輯思維的羅振宇曾講到一個概念叫“鎖定效應(yīng)”:指你將來的選擇將受到你今天的選擇的限制。
人們常說,人到什么時候改變都不晚,你永遠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quán)利。
這話聽起來不假,人年輕的時候當然可以做各種各樣的嘗試,但其實每一次嘗試的背后都存在著機會成本,也就是你現(xiàn)在的選擇會限制你未來的選擇。
也就是所謂的“鎖定”,正如我們的飲食偏好可能在十歲之前就“鎖定”了,我們的文化認同甚至人生觀和價值觀,可能在青春期之后就“鎖定”了。
所以說,每個人都要慎重地做出選擇,幾個重大節(jié)點的選擇足以完全改變一個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