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因為一小段銀杏林不坐公交,不騎自行車,慢慢走。才落下來幾片葉子,便覺得些許浪漫,有風吹來,裹緊了衣口,再探出腦袋,深吸一口氣,絲絲涼意中有銀杏香。
銀杏,是沒有香的。全憑它高飽和度和明度散發出來的明黃讓人覺得香氣四溢,如百合,如桂花,如丁香。
銀杏綠的時候和萬千木本沒什么差別,絲毫不能為之動搖,何談駐足。可到了秋末冬初就不一樣了,氣候的變化一點一點渲染所有的草木,但銀杏,是最耀眼的那個,純度最高,也最招搖。
撿一片葉子,夾在最愛的那本書里,送給心動的那個人,如果他翻開書,看到這片有思緒的葉子,會捻著它反復婆娑嗎?
浪漫不過校園里的情人坡銀杏林
似乎每一所大學里都有這么一片小園子,里面有塊小山丘叫做“情人坡”的,我們學校的比較文雅,學名喚作“怡園”,怡然自樂的意思。
情人們在這里幽會,聊天,散步,天氣好的時候,對對情侶相互依偎,坐在草坪上曬太陽。單身的人,很少從這片林子里穿行,迫不得已經過時,都是匆匆忙忙,一本正經,慌亂趕路的,要是左顧右盼,都覺得目光無處安放。
我們輔導員是一位60多歲的老太太,后來返聘回去的,她經常說:“孩子們,約會要去圖書館,安靜文雅,冬暖夏涼,兩人一起看看書學習多好啊,情人坡夏天蚊子多,冬天冷風透?!?/p>
學生們哪里聽她的話,又想騙我們多看書,最有意境不過情人坡。
藝術學院的展出也總愛在情人坡搞,尤其每年秋季,銀杏黃了的時候,他們會策劃一出“千鶴傳情”的活動,上千只紙鶴穿梭在銀杏林里,上面有表白的話,鼓勵的話,加油的話,同學情、友情、愛情飛躍在這片林子里。沒有課的同學整個下午都賴在林子里,有課的同學羨慕別人拍出美美的照片只能在朋友圈點贊。
唐太宗李世民那一棵1400年手植銀杏樹
從2015年陜西旅游推出終南山觀音禪寺的一顆1400年的銀杏林以來,游客每年慕名而去,打上了李世民手植銀杏的名號而名滿微博微信圈兒。
前幾日,從朋友口中得知,現在要看那棵樹已經要網上提前預約了,每人半小時參觀拍照時間,一棵網紅銀杏引起長安群眾堵車堵路案,滿滿都是幕后運營策劃團隊的招數,就連旅游紀念品種類都上了一個臺階兒。
還記得我兩年前去的時候,旅游紀念品是開過光的銀杏果兒,還有村民們自己種的白蘿卜,買了10塊錢的回家煲湯,還挺新鮮。
那會子不用預約,想去就去,看樹的人也不多,時間不限制,想溜達多久就多久,沒人催沒人管,想上香的上香,想磕頭的磕頭,照片隨便拍,拍壞了再來。
果然,樹紅限制多。
壯觀還是有點氣派的,生長了1400年的銀杏林,樹干粗到三人合圍,樹蔭可達百余平米,位于終南山觀音禪寺內后院,前院是燒香拜佛的地方。許是香火氣息熏陶久了,連樹也通了佛性。
葉子落了的時候,鋪滿了樹蔭,大樹下一尊鎏金觀音雕像背靠樹干盤腿而坐蓮花臺上,香火繚繞看不清他的表情,游人圍繞著他的柵欄不斷往里伸著手拍照。
當年寫:去了后悔一陣子,不去后悔一輩子。
現在寫:有些事還是要趁早做,晚了隊都排不上。
漢陽陵銀杏林,滿城盡帶黃金甲
我沒去過。但是抵不住好友們拍來的照片狂亂轟炸。
上百畝的銀杏林鋪天蓋地,用金黃的葉子織就的地毯,踩上去也會輕點腳步。
這里是漢景帝劉啟和皇后王娡的合葬陵,穿著漢服逛完漢陽陵,再去銀杏林拍照片簡直美絕了,不管人山人海,帶著自己的攝影師,都能拍出一個人的地老天荒。
感受不深,圖片來湊。
中秋,吃蟹,看月滿掛枝頭
南方的中秋節,寧可沒有月餅,不能沒有酒和蟹,最好有月,在晚上。
在杭州的第一個中秋節是和同事一起過的。那時就職于一家書院,文化本是我所喜愛的,更喜愛的是書院有一片院子,院子里兩棵銀杏樹,一高一低,樹齡并不長,葉子也稀稀拉拉,真正到了賞秋葉的時候,只剩下了樹干和枝丫。
賞月這種事是要有意境來配合的,剛剛好的天朗氣清,無烏云,月皎潔,此時螃蟹和酒剛剛上桌,五人小分隊開始吟詩作對,頭一抬,剛好碰上月亮掛在銀杏枝丫上,哎呀,美哉,妙哉!
院子里無燈,全憑月光照亮,秋高氣爽的月夜里,光影交錯,竹影斑斑,銀杏樹拼命的拉長自己的影子,矮的那一棵是無論如何也想夠不到桌上的酒。酒是南方的紅曲酒,糯米發酵,度數不高,有點甜酒釀的味道,色澤紅亮,入口微甜。
后來來了橋頭書店的老板,帶來了自己釀的楊梅酒,這后半夜的月色便屬于男人們了。
那兩棵光禿禿的銀杏樹干只是看客,或者充當燈桿的作用,挑起了明月,照亮他們的酒桌。
說的是銀杏樹吧,卻觸到了一起看落葉的人。入冬了,請加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