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很少有心情和兒女散步的途中,兒子跟我說了一個故事:“一個小孩往后退,退著退著撞到茶幾摔跤了,在嚎啕大哭。”我問:“那孩子的媽媽呢?”“媽媽在一旁發呆。”我表揚湛湛故事講得非常好,他接著講了幾個本質類似的故事,都是孩子被媽媽忽視受傷,孩子哭臉媽媽看不到,孩子害怕媽媽看不到,孩子摔跤媽媽看不到,媽媽在發呆或者在玩手機。
? ? 這不是他在哪里看到的或者聽說的,是自己編的,是因為內心有這些東西才能有感而發嗎?我害怕,害怕錯得太多太深還在一錯再錯。我回想起他九個月大斷奶前期,因生他爸的氣而遷怒于他,無論他怎樣哭泣求救我都沒有理他,我不知他哭了多久,哭得有多絕望,在樓下聞聲而來的奶奶才上來救他。下次,當我情緒難耐時,我應當先把孩子置于安全之地,換個環境,交在有耐心的人手中。
? ? 如果我能懷著湛湛剛來長的心思對待他就好了。“媽媽說我做得好我就做得好吧?!蔽业纳矸菔菋寢?,我只需要一遍遍鼓勵他,陪伴他,相信他,愛他就可以了。之后,給他報了網課,開啟學習后在他眼里在我眼里都不是一個及格的媽媽了,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陪他上課陪他做作業時總是那么不耐煩,可是我真的也沒有講解幾遍,可是我不陪他玩手機真的也不好玩,我出什么問題了?這個感覺不對勁,和我以前比較有耐心教孩子(陪伴孩子)是不一樣的,問題出在哪里?什么東西變了?
? ? 我在湛湛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我的兩個孩子有很多地方像我。湛湛的不自信,需要多方肯定鼓勵才敢前進;湛湛的節約,內在不夠不敢花;湛湛的內斂,在人際交往中他是被動等別人來找自己玩的小孩,其中有多少投射的成分,“主動治萬病”。
? ? 媽媽最愛那個像自己的孩子,我要把自己重新養育一遍,好好養育我的那個翻版湛湛,我應該知道湛湛想要什么,我給得起,愿意給才對。
? ? 昨晚,睡前,我讓湛湛睡覺喊了幾遍沒有用直接關燈了,關燈前我看他手拿一本書,可能他想叫我遞放在旁邊,沒等他開口燈滅的一瞬間打到我嘴巴了,瞬時我抱怨了句,他也生悶氣了。我解釋中帶著不耐煩的語調,他繼續生氣。后面,我只能用另一招有效又簡單的方法,“來,媽媽抱一抱我們就生氣了?!闭空苛ⅠR不生氣了,幫我拉上了窗簾說:“媽媽這樣說/這樣做才對。”我在想,我為什么之前有不想再用這一招的念頭而付諸行動,讓孩子和我都很難受呢?怕孩子慣壞?不想再低姿態?可是這樣的方法明明簡單又有效,這是適合缺乏安全感的湛湛的方法就行,有效就行,不用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