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的主題是學習“現金流量”的有關概念,比如現金流量比率、現金允當比率和現金再投資比率,都是和錢近距離接觸,都是和自身企業息息相關的,都是些必要的不能分離的錢。
一、各概念之間的關聯是什么?
可以確認的一點是以上的概念都是發生在現金流量表和資產負債表中,讓現金流量表與資產負債表不斷的碰撞,不斷的解決問題,讓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現金流量比率、現金允當比率和現金再投資比率。
首先確認概念:
現金流量比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流動負債
現金允當比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資本支出+現金股利+存貨增加額)
現金再投資比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現金股利)/(總資產-流動負債)
其次確認指標:
現金流量比率>100% ;
現金允當比率>100%;
現金再投資比率>10%。
最后確認關系:
一句廢話可有可無。一個概念單獨存在,不能產生價值;兩個或三個以上概念的存在,能發生聯系,就能產生價值。也就是李笑來經常說的價值觀。
現金流量比率、現金允當比率和現金再投資比率中:
分子都是不變的,都是同一個數字;分母是動態的變化,且都是對內的,都是必不可少的。
分子指的是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是靠主營業務所得到的現金;分母是指欠別人的錢、給股東分紅的錢、主營業務必要支出的錢、市場需要存貨的錢和長期資產需要的錢。
假如,分子>流動負債,這就說明主營業務能力很強,流動負債很少,償債能力很強,不要用新債還舊債;
假如,分子>(資本支出+現金股利+存貨增加額),這就說明主營業務收入能滿足股東的需求;也能滿足存貨的增加額;更能說明市場需求與存貨增加額是匹配的。
假如,分子是長期資產的10%,那么主營業務收入對內擴大投資是匹配的。
相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那就是說明了我們的主營業務收入能力差,我們的產品不被市場弱接受,我們短期負債>長期負債,也就是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不匹配。
我們的剛需是分子,剛需被滿足的,分子表現出來的是高興,是活躍的。不被滿足,我們就需要找原因,原因可能是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太高了(這個原因在獲利能力模塊再解釋),也可能是分母的付出沒有在分子上表現出來。
當我們找到了這些關聯的點后,就能知道了分母的付出是有價值的,能夠讓我們更好的選擇。
二、那么老師制作本課程的初心是什么呢?
第一、能讓小白快速入門,而不是快速掌握精華;
第二、因為老師知道我們很聰明,我們需要的只是時間罷了;
第三、老師希望我們用時間來專注本課程,掌握其中的精華,學會選擇股票,那么該怎么選擇呢?
上面提到的三個概念,已經分析過了,可是他們重要嘛?這個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缺一不可,為什么呢?
就用“選擇”的概念來回答,選擇定義為“添加? 必要? 條件”,這是李笑來提出的。我認為,分母中每一字都不是多余的,都是分子要正確面對的,分母中的每一個字都不可刪除的,分母中的每一項都是付出,都能在分子顯示出來的。沒有分母的支持,分子沒有生存能力。
這就是老師的選擇的目的,把每一項必要的都加上,讓大家選擇好的股票,形成自己的投資能力,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
下面看看精達股份的這三個指標: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上圖可以看出來,現金流量比率不合格,說明了負債多了;現金流量允當比率2014年是不合格的,2015年和2016年是合格的,說明,存貨增加額和現金股利是正常的;現金再投資比率2017年的負的,說明靠自己是不能保證生存了,需要外援。
由此可以得出,精達股份如果遇上危機,是很難度過危機的,缺少安全感,繼續細節還需要分析,希望大家指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