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小花,最近剛跳槽。
趁著這股創業大潮,我毅然從國企辭職,加入了現在很時髦的互聯網創業公司。
工資不高,創始人說做這個項目是他和投資人的夢想,讓我們把目光放長遠,現在的得失并不重要。
“我們公司的實力非常強大,有來自某阿的運營總監(因廉政問題被開除)、來自某鵝的產品經理(原大浙網小編)、來自某米的營銷主管(粉絲論壇版主),你一定要有信心。”
沒錯,連這家公司的HR都曾在阿里和騰訊連續做過7年保潔,馬云馬化騰,那是見得多了。
創始人說公司立足互聯網+時代,以為用戶提供定制化個性化的優質內容,探索互聯網傳播的新模式為宗旨。
其實就是一個微信公號做了點二次開發,核心功能是抓取網上最熱門的段子和雞湯,推送給粉絲。
競爭對手很多,基本沒有優勢。
anyway,上班第一天,我就被互聯網創業公司的氛圍驚呆了。
沒有一個人像我以前的單位一樣,一上班先泡茶看報摳一會腳。
他們火速登陸PC版微信,熱火朝天的聊了起來,順便把我拉進了諸如「市場部工作群」、「設計溝通群」、「技術溝通群」、「產品溝通群」、「商務溝通群」……
每個官方群都有一個無碼版,也就是同一批人但沒有主管的群。
在正常群里的對話通常是這樣的:
而在沒有主管的群里,對話則是這樣的:
這種小時代畫風的昵稱是他們的花名,據傳是因為創始人來自某阿,延續了花名的企業文化。
同事的花名你們都看到了,雖然挺文藝清新的,但總覺得有點浮夸呢。
畢竟剛到一個新公司,首先要刷存在感,我的花名必須與眾不同出類拔萃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所以我決定叫小花。
果然各個部門的人都慕名而來,想要一睹一個不趁取花名裝逼的女孩的真容。
其實我覺得挺奇怪的,因為他們總是在辦公室里大聲的說需求太多了做不完了啦,又要加班咯。
可是又有空排隊來跟我這個新同事打招呼噓寒問暖,在沒主管的群里更是熱火朝天的討論著年假去哪兒玩,昨晚老公沒回家,這個包不錯我扔你鏈接,之類的話題。
這是我上班的第一天,沒有任何工作指派,認識了所有同事,在群里天南海北的聊了一天,終于挨到了下班。
沒有一個人走。
大家紛紛生無可戀的打開了word、photoshop和我看不懂的編程軟件,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果然創業公司真的很辛苦,白天摳腳,晚上加班。
既然我沒事就先走吧,屁股還沒離開座位,主管叫我開個會。
隔壁的阿瀟小聲對我說,你們市場部最喜歡下班開會,一開一整晚哦!
我內心一陣悲涼,二狗砸還在等我回去鏟屎。
“已經Q4了,是推廣最關鍵的時刻,我們要做好戰斗準備,現在我們就來腦暴一下。”
會議室的大多數人大概跟我一樣,沒聽出這中間的任何前因后果和邏輯,于是大家都鴉雀無聲。
畢竟大家一起想等于大家都不想,為了早點回家鏟屎,我小聲發言道:“不好意思我剛來,不知道一般我們都做哪些市場活動?推廣的目的和預算是多少?”
主管大手一揮:“不要拘泥以往的形式,活動創意好,預算可以特批。”
說了等于白說,做推廣沒錢總不能沒資源吧。
于是我準備再次發問。還沒開口主管就打斷了我,“我知道你想說什么,你不用講了,聽我說。”
說好的頭腦風暴呢,呵呵。
“我很抱歉,我今天是作為一個長者,啊不,是作為你們的前輩跟你們講”,主管發話了,“我不是喜歡打斷人,但是我見得多了。我有必要告訴你們一些人生經驗。「神牛炒股票」這個app,你們曉得不啦。我看它就很好,值得我們學習。為什么?因為在它上面看文章可以獲得積分,積分可以用來兌換獎品,而且獎品都是你們小姑娘喜歡的包包香水口紅,這個很厲害的啦,你們想一想,它這個激勵措施用戶會天天看,不斷地刷新、分享,這要是用在我們身上,那還不是篇篇文章100000+!”
嗯嗯嗯。我們使勁點頭表示贊同。
“我把它們的積分游戲規則弄過來了,你們看一看。”主管往我們群里扔了一張圖。
“你們啊,有一個好,就是問題很多,但是問來問去,從來沒有執行。我把這個APP的二維碼發出來,你們先去掃一下下載下來,好好學習人家是怎么做的,然后我再接著跟你們講。”
是是是。當著主管的面,我們紛紛長按識別了這個二位碼,下載了他推薦的這個APP。
于是,這場頭腦風暴變成了他一個人的“人生經驗”分享會。從六點到十二點,會議室沒有頭腦也沒有風暴。
我終于在半夜一點回到家,收到了主管的語音工作指派:把今天會議大家(其實就是他一個人在說)提的想法寫成方案,明天就要給創始人看。
原來互聯網創業公司的頭腦風暴是這樣的……
是的,工作一天我就想辭職了,并不是因為辛苦。
整個公司都跟花名一樣,好像裝裝樣子就真能跟小時代有票房似的。
想辭職,并不是我的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