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堅定而獨特的人,不是大學的必修課,卻是人生的必修課!
文:豌豆小獅子
插畫:mochy
離開校園,不知不覺有小半年了。時間不長,卻有種那些日子已經遠去的恍惚感,空留回不去的悵然。
回想起自己的大學生活,有喜有憂,但現在看來也都是小事。充斥著的,無非是青春的煩惱和學業的壓力,還有下課去哪個食堂吃飯的糾結。
畢業后留下的,只有幾個證書、一段實習經歷。其他的都不痛不癢,并未收獲無比實用的技能,也沒有能拿得出手的成績。
可就是在這我們覺得平淡而輕松的四年時光里,有些人過得比高中還努力。
他們目標明確、決心灼灼,通過自身的努力,一畢業就拿到了很多知名企業的offer,過上了我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人與人之間,就這樣拉開了距離,從此形成難以逾越的鴻溝。
剛進大一時,大家都還沉浸在高考結束的松懈和喜悅中。面對五花八門的校園社團,懷揣著好奇心,報了很多個。
我也不例外地參加了兩個,一開始滿心歡喜地去參加各種活動,著急以此來證明自己已經迅速融入了大學生活。
但很快,無休無止地聚會,美其名曰學習為人處事之道,不斷周旋于前輩和老師間,讓我覺得疲憊不堪、毫無意義,沒多久就退出了。
過了一段時間,學生里又掀起了“兼職熱潮”,大家紛紛利用課余時間,去肯德基等快餐店、或優衣庫等潮牌店兼職賺錢。
仿佛在外面兼職不是為了貼補生活費,只是為了相互攀比。進入一個知名品牌店工作,也成了能夠炫耀的資本。
看著別人忙碌的身影,我想著自己也不能落下,也開始去面試了各種兼職。
再后來,所有人又盯上了豐厚的獎學金,拼命在學期末抄畫重點、熬夜背題,去爭取那為數不多的名額。為此,有些人不惜鋌而走險地作弊。
而我,又是熬夜背題大軍中的一員,有時候甚至背到凌晨三點,但卻還是一次獎學金都沒拿上。
曾經一度想不通,我怎么什么事都做不好。是毅力太差?還是不夠聰明?
后來才明白,你什么都想做好的時候,就什么都做不好。
被從眾心理左右的人,看到別人做什么,自己也想跟著去做。
殊不知,別人做一件事用了百分之百的精力。而由于自己的一心多用,分到每件事上的精力也就薄弱許多,自然沒有全心投入的人做得好。
到頭來,別人成了特定領域的出色人才,自己卻還只是個各方面都平庸的某某。
喜歡寫作的學妹,每天都用心撰寫一篇文章,堅持向雜志社投稿,四年后成了坐擁上萬粉絲的知名公眾號;
想要考研的朋友,從大一開始就查閱相關資料,針對感興趣的學校做準備,再逐年加大馬力,四年后考上了心之所屬的理想學府;
有志創業的學長,跟著導師潛心學習,把握一切展示機會,努力積攢專業技能和人脈,四年后創立了屬于自己的公司……
心底裝著夢想和野心的人,認定了一個目標,會不顧一切、勇往直前,不被任何外界因素所動搖和改變。
他們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堅持自我,不盲目、不從眾。
我的大學同學勇哥,就是這樣一個人。
起初在班里,他是個又黑又不起眼的男同學,剛開始對他印象并不深刻。
但他心里那股獨特的勁兒,卻讓他后來產生了巨大的變化。
班里的男同學們,平時都忙著在籃球場揮灑汗水,忙著在網吧組團打怪,忙著和小學妹談情說愛。
做著荷爾蒙爆棚,自認為很酷的事,把青春肆意揮霍殆盡。
而勇哥則開始了一件不太酷的事,認真學習英語。為此他加入了校園英語角,每天雷打不動地出現在四號教學樓,即使是下雪天也不缺席。
他積極與外教、外國友人互動交流,不僅和他們打成一片,英語也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
從原來的考了幾次四級都沒過,變成了六級一次性過。口語也由支支吾吾,進階成流利標準,日常對話毫無壓力。
整個人性格也開朗了不少,經常幫助老師同學解決難題,表現愈發突出。最后脫穎而出,被眾人推選為酒店班的班長。
英語角我和舍友也不是沒去過,可去了幾次后,不是因為太早起不來,就是因為不敢開口插不上話而放棄。
勇哥對于我們的退出,只是報以微笑,便繼續一個人早上六點起床去英語角。
現在的他是天津麗思卡爾頓酒店的成員,憑著一口舒服的英語,成了部門經理的得力助手。
大多數人在學生時代,都被教育要合群。所以大家都習慣了成群結隊,生怕自己被落下、被孤立。
認為多數人的選擇才是對的,想要做出不同的選擇,又害怕被別人當成異類。
認為只有循規蹈矩地跟隨集體的步伐,才能收獲更多的認同和友誼。
親戚聚餐想吃葷食,減肥的你便放棄了素菜,也吃起了油膩的五花肉;舍友們都想選修毛筆課,想學攝影課的你跟著點了頭,也拿起毛筆枯燥地描寫;父母認為別人家孩子學的金融專業賺錢,熱愛古典文學的你便改了志愿,竟和以前最討厭的數字打起交道……
這是絕大多數人的真實寫照,不知從何時起,我們湮沒在人群里,越來越不敢表達個性,失去了鮮明的色彩,也丟掉了兒時的勇敢。
對于憧憬的事物和厭煩的種種,學會了不露痕跡,成為世俗標準下的“蕓蕓眾生”。
合群并沒有錯,但合群,不代表從眾。
個體的差異性不容忽視和小覷,每個人向往的生活、設定的目標不同,要付諸的行動和所走的路徑也不同。
一味地從眾,選擇并不適合的“大眾”汽車,去開荒辟路,無異于配了個失靈的導航儀,只會讓自己走更多的彎路。
不如尋找臺特別的挖掘機,雖然土氣笨重,卻實在耐用,能大大提高效率。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大學里有很多門必修課,傳授的都是固定古板的紙上知識,我們只需背誦消化,再按照特定的套路將答案寫在卷上即可。久而久之,思維有可能會僵化停滯,懶得運轉。
可這些知識,并沒有教會我們如何成為一個堅定而特別的人。那個認準了就去做,不管別人的嫌碎和目光的人。
答案若了然于心,就去走那條你覺得對的路。即使大多數人都往另一條路去了,也不要輕易調轉方向。
這雖不是大學的課程范疇,卻是人生的價值考量。
如果拿到了這道考題,你覺得自己,能得幾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