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想說給你們和自己聽的話,就單純的想聊聊最近的心情,算是一種成長反思吧。
01
前段時間,我其實一直處在低谷,差點出不來了。
我是一所二本學校的準大四生,目前概括我的大學生涯,大概就是碌碌無為,社交恐懼吧。而我的弟弟,天天沒心沒肺,今年卻在高考成為時脫穎而出,考上了985名校,開啟了自己嶄新的大學生活。老實說,差距真是很大啊,更讓我焦慮的是我的弟弟從開學起就知道了自己要干什么,以后的工作是什么樣的,自己該怎么努力,作為姐姐,我很慚愧。
父母每次驕傲地對別人說我兒子考了個名校,專業多好多好,平臺不一樣之類的話,一想到自己當年本二還差點滑檔,父母還急著找關系,我就怪自己怎么那么不爭氣。
看到這里,你大概會覺得我是咎由自取,沒錯,我承認。
所有對的錯的,都是我的一部分。我不優秀,是那種放在你面前可能都會遺忘的透明人。
我特別羨慕那些目標明確的人,他們知道以后要干什么,而我,卻總是望不到方向,然后還硬是要安慰自己,這樣才會有無限可能,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02
我常常在想,是什么導致了我這個局面。我的回答是太慢了,我總是知道的太慢了。別人從剛開學的時候就知道要好好學習,我現在才知道要好好學;別人早早規劃好了職業生涯,我現在才開始考慮我喜歡什么?
為什么我們身邊會出現牛人,因為他們早早的知道了自己需要什么。
這個世界上,后悔的人總是那么多,感嘆一切都太遲了的人也那么多,我也后悔過,在心里也不知道抽了自己多少個嘴巴子。
然后,你無助尋求幫助的時候,總會有人站出來告訴你,一切都還不遲,有句話說的好: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這句話一點都沒錯,聽得熱血沸騰。然后我就開始想,我應該怎么做?我要在一年內完成這些事,等我忙完這些事馬上開始?失敗的代價太大了,萬一沒成功怎么辦?別人會不會覺得我很傻?……然后一系列的內心掙扎,真正開始的就只有一半,堅持下去的就寥寥無幾。
有些事情,你還沒做,沒體驗過,為什么總要想這么多。
弟弟總說我作,估計就是因為我總想著未來那些不可控的事情,搞得自己心情不好。
可是有些道理只有自己才能悟,有些彎只有自己才能過。
“每個人的心里,有多么長的清單,這些清單里寫著多么美好的事,可是,它們總是被推遲,被擱置,在時間的閣樓上腐爛。為什么勇氣的問題總是被誤以為是時間的問題,而那些沉重、抑郁的、不得已的,總是被叫做生活本身。”
03
要說我大學真白過了,也不盡然,至少我知道了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認識我的人估計是因為我的手帳、我的畫,這確實是我很喜歡的事情,而且這也是我為數不多被肯定的事情。
我極度缺乏安全感,跟我的童年有一定關系。所以我一直很想得到別人的認可,不希望自己永遠是個沒有存在感的透明人。
我很笨,想到的方法就是分享。我在簡書上大多文章都是干貨類,雖然看的人不多,但哪怕只有一點點的幫助,一個贊一條評論我都會很開心,至少我不在渾渾噩噩了。
人是很容易被影響的生物。
有了一個贊,就想要第二個,就想有更多的人看到我的分享(嘿嘿,原諒我的小貪心~)這篇點擊量不高,就會有點小失落,然后開始想,為什么看的人這么少,哪里做的不好?晚上悄悄地刷熱門文章,看看別人寫的哪里好,我自己又少了點什么?
“人渴望被承認,也就是別人的目光,但是同時,當別人的目光圍攏過來的時候,他又感到窒息,感到不自由。獲得承認和追求自由之間,有一個多么辯證的關系。”
說的可能就是我們吧。有些人總是在尋求別人的承認,而當承認你的人多了,看你文章的人多了,就總會想著呈現出好的自己,帶給別人正能量,然后把自己的小情緒藏起來,或者找個沒人的小樹洞傾訴一下。
這樣想,也就少了點浮躁的心情,既然一切都是辯證統一的,至少現在的我,該做的事就是寫好每篇想寫的文章,讓每一篇文章有溫度。
04
我最想活成的模樣就是自己的模樣,做自己喜歡的事,感受不一樣的事物。
現在的我,比以前釋然多了,也想通了,80%的不快樂,都是我想太多做太少,自己作出來的。
如果你也總是東想西想,像我一樣把自己帶到溝里,你可以這樣緩解你自己:
1.找件自己喜歡的事情,轉移注意力。比如我畫畫的時候,可以安靜的坐一天,就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2.跑步。 親測有效,跑到你的多巴胺釋放,跑到你沒力氣去想。
3.沒人傾訴的話,就寫點手帳、日記吧~大膽痛快的寫,就算你抨擊全世界也沒事。
4.去吃火鍋吧,把煩惱都涮掉~
雖然目前工作還沒著落,不過好在有了方向,總之與大家共勉啦。
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 ----莫泊桑《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