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外開車的時候,前車窗突然起霧遮擋視線,從上車到那時的十幾分鐘時間并沒有起霧的跡象,于是我覺得是我爸按了什么按鈕引起的。但是,多想了一下起霧的原因,便覺得突然起霧是正常的。總結下來原因是臨界效應。霧附在車窗上是空氣液化的結果,氣體往往是在某個臨界點條件下變換為另一種狀態。例如正常情況下水在0度結冰,在0度以前水還是液化狀態。同理,物體只有受到大于重力的力才會被提起,火柴達到某個燃點才能燃燒。
這樣看來自然界的東西并不是和我想的一樣是漸變的,是循序漸進步步都有回報的,而是達到某個臨界點,才會發生真真切切可以感受到的變化的,是量變產生質變的。這樣看我們說的瓶頸也是正常的符合自然規律的。
有一個著名的數據分布規律:正態分布。以臨界點的視角來看精英正態分布。大多數處在中間是因為,大多數人突破不了變成精英所需的臨界點。少部分處在下游,也是多數降不到成為失敗者所需的條件。這樣看努力,看我受到的教育。首先,我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急功近利,做了點什么就覺得應該出成績,經常要與挫敗感作斗爭。而因為大部分時間我都待在學校,解決問題也在學校,所以我有理由相信這是學校教育造成的。在學校里我們做題,做題后對錯立馬得到回饋,題對的多就能得到高分,努力點,多做點題,題對的就會更多,就這么簡單。有些人不那么有天賦,做好幾遍題都不一定會,但是按別人的話說,終歸努力了,總比不做好。這是多么好的一條安慰自己的方式。于是我們留下的這樣的印象,努力多一點,就會有更好的結果,而結果就是分數。
但是現實是,學校是一個人造的世界,單純的世界,它簡單得以分數作為衡量優秀的標準。現實中,衡量人的標準卻是多樣的,復雜的,你的目標很可能是遙遠的。于是,往往你今天努力了,卻發現仍與目標有一大段距離,感覺完全沒有進步。但是,實際上,你所有的努力更像是燃燒前的準備,是蓄積溫度的過程。相比結果,你的努力貌似微不足道,但到最后,堅持到最后,只要方向正確,往往能夠收獲到自己想要的。所以,不要看著結果,在臨界點的世界,在質變的世界,結果是怎樣,往往不可預測,但很可能是個大驚喜。要認準方向,今天對比昨天,每天進步一點點,放低姿態,適應自然規律,這才是和諧之道。
重新思考學校教育,也是有值得借鑒的地方,比如高中,高一高二的時候,老師們并不強調高考而是強調每次的月考,每周的周考,每天的日考,于是慢慢慢慢到了高三,你才看到了高考,于是自然而然,你已經達到了那個水平。學校把整個目標細分,細分到各個階段,然后在各個階段以施加壓力的形式,讓你只看到目前的小目標。這是一種很好的執行方式,值得借鑒。但是與日常的目標也有不同,高考這個目標無關對錯,是設定好的,必須的。而你的目標有方向的對錯,并且是可變的。所以,一旦你確定了自己正確的目標,就按學校的方式執行吧。量變,產生質變。
其實,中學教育也是量變產生質變的過程,只是學校給我們弱化了長遠的目標,培養了努力就有結果的感覺。事實是在高考前,我們要經過無數次考試的錘煉,經歷過各種成功與失敗。我們要做的是克服這種感覺。又一個問題,為什么在學校我很少感到焦慮?因為在學校,我與其他人有相同的起跑線,時間是明確的三年,目標也是明確的,每個階段學校都給我們安排的事情,還有完善的排名機制讓我們看到自己的水平,看到每次努力后的結果。我想如果,我們能在一個大環境下,不只是看到自己比昨天進步一點點,而且看到我們在一個競爭群體中產生了進步,看到我們離目標更近了一步,就有利于克服這種焦慮。
生活的臨界點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