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云散!”
第一次知道今何在,還是上高中的時候,有一天在校外門口書店,在推介的書架顯眼位置,放著一本《九州幻想》,隨機拿起來翻閱,挺有意思。隨即買了這一期,回去細細品讀。
越看越有意思,立馬到外面的過期雜志地攤上尋找前幾期錯過的《九州幻想》。
慢慢的開始了解九州幻想的主體設想。
《九州幻想》最初是遙控(SHAKESPACE)、潘海天(大角)、今何在、水泡、江南、斬鞍、多事七個作者創辦的雜志,并經常性的不定期將雜志中的部分文章集結成書出版。
讀者都熱情的叫他們七大神,他們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他們慢慢的將整個九州龐大的體系規定好,任何人都可以按照他們的規范寫作。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九州這個龐大的體系,他們只是為了一個夢想“一個聯合開創世界的夢想”
? ? 七大神,不但規劃好了版圖,還將九州世界上的種族都策劃好。
九州里的種族有:魅、鮫人(蛟)、河絡、夸父、羽族、人族。
每一位大神都有自己的寫作風格,我比較喜歡大角、今何在、江南寫的文字。三個不同的性格,但是寫的卻都是一種夢想。
今天咱們要說的就是今何在大神,他寫的《羽傳說》、《海上牧云記》、《悟空傳》。
最早看的是《羽傳說》,今何在將羽族王朝的興衰史,寫的淋漓盡致,正如此書開頭寫的:在九州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生存著這樣一個像精靈般的族群:他們身體輕盈,能在月圓之夜凝出雙翅振翅高飛。他們的名字叫做羽人。
這不正是我們人類所希望的嗎,能擁有一雙長滿羽毛的翅膀,自由翱翔于天際,在高高的天空看車來車往,高樓大廈,有點說的遠了。
《悟空傳》被今年的電影再一次炒熱,出現一大批新熱粉絲。
不得不說,我在電影上映當天就激動的刷了首映,內心的激情和傷感再一次被電影勾出,原著有三條線索,分別是豬八戒和阿月之間不離不棄的愛情,孫悟空與紫霞熱烈卻又壓抑的感情,唐僧與小白龍之間哀婉的情意,電影只截取了其中一段進行畫面感,主要以孫悟空那種不服天命的個性為主線,講了未成為齊天大圣前的猴子,被天機處認定為是魔王。與楊戩有著“道不同不相為謀”的特殊關系,他一心想要推翻天命,使花果山恢復往日風光。
電影里面,當花果山百姓被天兵天將屠殺的時候,眼淚還是不爭氣的在眼里打轉,撕心裂肺的吶喊,孫悟空沒了仙力,還要義無反顧的為村民報仇,那種無奈,被演的淋漓盡致,為演好這個孫悟空,彭于晏除了賣力學習猴拳,更在造型設計上自告奮勇提出建議,為了這個“魔猴”造型,彭于晏不僅要忍受一天8小時的化裝,還要練習僅僅用眼神來演戲。
最后的孫悟空沒了石心,在菩提的點化下,激發自身的斗戰潛力,與天蓬大鬧天宮,最后雖然只是短暫的勝利,孫悟空也說了“這個天地,我來過,我奮戰過,我深愛過,我不在乎結局。”他會一直斗爭到底。
最后將悟空的吶喊送給各位:
若天壓我,劈開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來自由身,誰敢高高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