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那是個子嗣觀念極為嚴重的年代。母親第一胎是男孩子,可惜只存活幾天便夭折了,這對于急切想要抱孫子的奶奶是一種無法釋懷的痛。然后母親又生了姐姐。姐姐從一出生就光彩照人,漂亮得讓全村的女人嫉妒。奶奶雖然承受了亡孫之痛,但仍然把這個漂亮的長孫女視為掌上明珠,不用母親操心,親手將姐姐帶大。三年以后,我降生了,這對已患重病的熱切盼望孫子的奶奶又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她再無能力以及心情來照顧我,于是把我完全交給了母親。我不但沒有姐姐漂亮,而且天生病態,終日哭鬧,母親不得不把我整日背在背上,操勞著全家的活計。而不到二十歲就結婚的父親,似乎對父親的責任還不懂得怎么擔當,年輕氣盛的他,一心撲在他所謂的事業上,很少顧及這個家。而對于又是女兒身的我,更是沒有一點點熱情。
我二歲的時候,奶奶去世了。又過了一年,妹妹降生,這無疑是給這個家庭雪上又加了霜。那個年代兒子于一個家庭有多么重要,現在的人恐怕很難理解。母親一連生了三個丫頭,這讓父親很是忿恨,加上奶奶已經去世,他更是不太理會這個家了。直到我六歲的時候,弟弟出生,這個家庭才有了新的希望,父親開始慢慢地回歸了這個家庭,家里才有了融融的暖意。
這是我成長的背景。
于我而言,不管妹妹降生還是弟弟降生,都不曾改變我的命運。我前面有一如既往地光彩照人的姐姐,并且早早地肩負了照顧妹妹的責任。后面有萬千寵愛在一身的小弟弟嗷嗷待哺。羸弱的我,就這樣悄無聲息地默默無聞地長大了,從未體驗過一點點的存在感。很小的時候,大約沒注意到過這些,甚至沒有覺得自己有什么和別人不同。終日勞碌的母親總會讓自己的兒女吃飽穿暖,和村里其它孩子相比并不落后。小朋友們拿我的缺陷取笑我的時候,也不曾覺得有多難堪,因而只是一味地跟在眾多孩子后面瘋玩,看露天電影,偷生產隊的胡蘿卜……
慢慢地長大,突然一下子,仿佛每根神經都變得敏感了,突然就覺察到了別人異樣的目光,于是再也不和女孩子們一起跳繩,甚至不再和她們一起玩耍,開始喜歡一個人躲在家里胡思亂想。因而才注意到了自己在這個家庭中的‘地位’,突然發現了自己毫無存在感的悲哀。
長大了,姐姐愈發的光彩照人,不但是全村最漂亮的姑娘,而且懂事能干,她成了全村女孩子的楷模。在她的光環之下,我就是丑小鴨的代名詞,從未有誰注意過我。去親戚家串門,也敏感地覺得親戚們對于姐姐的熱情遠勝于我。父親自然最疼愛弟弟,他也依然熱衷于他的事業,并不太多顧及家里,自然也就沒什么時間和孩子們相處;母親依然擔負著全家的重擔,操勞著各種活計。在我的印象里,她幾乎從來沒有過閑下來的時候,除了吃飯時坐在炕上,睡覺時躺在炕上,我就沒見過她停止過活計,我覺得她連多看我一眼都沒工夫呢,所以我哪里能指望她分給我一點點疼愛呢?
于是我覺得,我在這個家里,完全是可有可無的。我覺得我走投無路了。也許我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意義,我于任何人都沒有意義。村里大大小小幾十個孩子,為什么偏偏是‘我’有缺陷呢?‘我’是誰?為什么‘我’不能依附在一個健康的軀殼之中?為什么我不能坐在父母的懷里撒嬌?為什么父母連多看我一眼都不曾?是他們討厭我嗎?我又丑又小,是他們的累贅嗎?我整天這樣胡思亂想著,脫離了玩伴,也與家人很少溝通。我看著父親對弟弟的疼愛,看著家里人仿佛有我沒我都一樣的冷漠,心里慢慢產生絕望。也許是抑郁造成,也許是身體出了什么問題,我患上了‘抽筯’這個毛病。發作起來的時候,手會變得僵硬,疼痛;臉上的肌肉也跟隨著一塊兒僵硬,連說話也張不開嘴。我默不作聲地忍著,不和大人說。反正也沒人注意我,反正也沒人愛我,說了還不是和沒說一樣?后來我想,不如死了算了。死了也就罷了,再不用難過傷心了。自己偷偷地哭了許多次,也偷偷寫了遺書,真的下定決心去死。可是設想了幾種死法,都覺得難以接受。某一天天黑以后,曾一個人到村里的小河邊逡巡,想到淹死的過程,不寒而栗中,打了退堂鼓。回到家,家里人也不曾問我一句去了哪里。當時的我是忿恨的,我以為他們根本不在意我的死活,可是事實上,他們該是從來沒有想過一個孩子會在心底里有那么奇怪而驚人的想法吧。
這樣傷心著,抑郁著,終究擋不住時光的流逝。我小學畢業了。鄉中學離家10公里,沒有宿舍,沒有食堂,周圍也沒有可以寄宿和吃飯的地方,當然也沒有公交車。想上學的學生,只能騎自行車通勤。
我不會騎自行車,但我想上學——也許我只是想離開家。
母親只有暗自垂淚的份兒,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她因為我流淚。此前,我以為誰都不會為我而流淚。父親沒有像我想象的那樣對我置之不理,而是騎上自行車出去求人。他這么多年在外面忙活終于有了一個回報,鄉里水管所的李所長答應他,讓我去他的單位住宿,只是,只能提供住宿。
那是一個有六七間連脊房的獨院,白天有人上班,晚上,我可以睡在他們辦公室的一張床上,與更夫李大爺為伴。住宿解決了,母親又想出了吃飯的方法。她把飯菜都裝在一只大飯盒里,然后由通勤的同學捎到學校,晚上同學再把空飯盒捎回去。
我為我能夠上中學而高興起來。于那時的我而言,換一片天空生活或許要比吃飽穿暖來得更好。只是,年少的我,卻不曾想到,我將會經歷那么特別的三年。痛并快樂著,也許是那三年最真實的寫照。
一大飯盒飯經常是不夠吃的。一天三餐吃的是同樣的東西這種難過根本都不在話下了。夏天的時候,晚上吃的部分常常是餿的,但為了不挨餓,我也會吃得一粒不剩;冬天的中午是最幸福的時光。飯盒在班級的火爐上烤得滾熱焦香,吃的也是最美的一頓。晚上回到住所,會把剩飯在李大爺的鍋爐上熱一熱。李大爺偶爾會回家一趟,這個時候,我就只好吃冷飯,甚至吃過一兩次帶冰茬的,那冰冰得舌尖發木,但我一直把這件事當做笑談講給別人聽。李大爺回家的時候,我住的屋子就會滴水成冰。但這不是最可怕的,因為我還有電褥子可以取暖。真正可怕的是冬日里停電。八幾年的時候,會經常停電,是那時候國家電網不夠健全嗎?我是不懂得為什么會經常停電的,但我深刻地記得冬日里停電是怎樣的情景,我在滴水成冰的屋里點蠟把作業寫完,然后合衣蜷縮在被子里,頭上圍上圍巾。畢竟歲數小,還不懂得什么叫失眠,漫漫凄冷的長夜一個一個地也熬過去了,我很慶幸自己沒有被凍死。而一個小女孩獨自住在那么空曠的院子里的心情只有那時的我才知道是怎樣的滋味。
就算是這樣艱苦的條件,我也從未產生過退學的念頭。性格居然慢慢地變得開朗起來,那個抽筯的病也悄悄地痊愈了。笑容慢慢又回到了我的臉上,我又聽到了自己的笑聲和歌聲。我覺得有一朵花在我的心底慢慢地盛開了。
是什么讓我的心像花一樣盛開呢?
我想,決定去念書,是我這一生里最正確的選擇,無論當時的初衷是什么。那一個決定,讓我從此一腳跨進了幸福之門,也打開了我心里的一扇窗,從此我看到了光明。
當我懷著五味雜陳的心情來到鄉中學,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里,一下子便被新同學們單純的熱情包圍了。與生俱來的熱心和善良讓他們很自然地想要幫助我,同時對我充滿好奇。在他們的目光里,完全沒有歧視和輕蔑,他們圍在我周圍,嘰嘰喳喳地問我從哪里來,叫什么名字,并預測我一定是班上學習最好的同學。
“你長得真好看。”一個女同學說。
這是我聽到過的最美麗的話。在那之前,我從來沒想過會有人認為我好看,從來沒想過‘好看’這個詞會被人用來形容我。我表面上故作鎮靜,心里卻著實惶恐地應付著同學們的熱情,體會著他們的贊美。不過一節課的時間,便已經有人主動照顧我去廁所了。
經歷了難以置信的學校一天,回到住所,我驚喜地發現,辦公桌上竟有厚厚一疊報紙。《人民日報》《吉林日報》《參考消息》《城市晚報》,上面有那么多有趣的文字給我讀。上至國家大事,小至風土人情,古今中外,無所不有。仿佛水滴終于溶進海洋,我一頭扎進了知識的長河,再不能自拔。與之相比,日后所經歷的挨凍受餓的苦痛都仿佛不值一提。每天一邊吃剩飯一邊讀報紙,那種安寧的快樂是后來再不曾擁有過的,紛繁擾雜的生命里,再也沒有過那樣清貧而恬靜的時光。
讀報紙使我在學習上受益匪淺,也在同學們心中樹立了淵博的形象。期中考試之后,我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奠定了我在班級里至高無上的尊寵地位,不但同學們視我為神明,班主任老師更是把我當作掌上明珠一般的寵溺。這讓我體會到了從未體會過的存在感,于是慢慢有了自信,原來自己并不是一無是處,原來我也可以成為同學們的開心果,原來我也可以給同學們答疑解惑,充當小小知心姐姐。笑容伴隨著自信悄悄地回到了我的臉上,開朗的笑聲慢慢驅除了我心底的陰霾。我徹底地變了,我脫胎換骨了。
慢慢地,開始喜歡回家。
每次回家,母親都會做出一頓家里最好的飯菜,她知道她的二閨女在外面吃不飽,這是她唯一可以表達疼愛的途徑;而父親,看我的眼神也會充滿笑意。偶爾會拍拍我的頭說,“嗯?二閨女越來越俊了。”有那么幾次,父親向我表達了他的歉意,他沒有辦法讓我的境況變得更好,希望我能理解。
已經在村衛生所當護士的姐姐在我回來的時候會悄悄塞給我二塊錢,而小弟弟則會貼在我身邊,纏著我讓我陪他玩。慢慢地我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家一直很溫暖,只是從前的我未曾感受到,未曾注意到,未曾理解到。
再后來,長大成人了,也慢慢地理解了自己的父母。父親是個懷才不遇的人,他很想努力拼搏闖出一片天,可是最終事與愿違,他還是不得不屈從于現實,老老實實地當了一個農民。為此,他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而母親,為了孩子們,為了這個家,不得不終日操勞。她沒有精力給予孩子們更多的愛撫,在她的意識里,讓她的孩子吃飽穿暖,讓這個家更像個家樣,不讓村里人看笑話就是她活著的目標所在。
初中三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年,在這三年里,我從混沌無知、狹隘偏激的狀態中走了出來,自我塑造了完善的人格,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健康的人。之后,我考上了縣重點高中,從此踏上了一條光明之路。
我不敢想象如果我沒有走出去讀書,我會變成什么樣子。也許我還會執著于對父母的怨恨,怨他們的不公平,怨他們對我的忽視,怨他們沒有帶我走訪名醫為我醫治好腿疾。也許我會嫁給一個和我同樣有缺陷的男人,結婚生子,拖著羸弱的身體,在田野里勞作,終日為生活操勞。
感謝知識的力量,它讓我的視野和心胸變得開闊,明朗;它讓我拋卻了狹隘和偏見,讓我的思想變得更加理性和堅強。感謝友愛的力量,它讓我感受到了人世間的善良和溫情,它讓我的心逐漸溫暖起來,曝光于和煦的陽光下,從而綻放出美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