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就對我說過這樣的話,人活著最重要的是要幸福,不需要你大富大貴只要你內心覺得快樂就好。
每次打電話爸媽都會問,最近開心嗎,和男朋友相處怎樣,覺得幸福就好。爸爸從沒有像我周邊其他人的父母那樣,希望女兒找個有房有車有票有顏的,他一直說,只要他對你好,你感覺幸福就可以了。
我一直覺得幸福是件很容易得到,但是隨著年紀和閱歷的增長,發現身邊真正感覺到幸福的人其實很少。
我剛進單位,秋秋和梅子各自處在戀愛狀態。她們同年,找的男朋友條件都差不多。但是兩個人的狀態一點都不同。
那時我剛上班,每天吃飯時都能看到秋秋拿出自己可愛的飯盒,然后哼著小曲去熱飯。每每看到她飯盒的變著花樣的飯菜,我都對我的盒飯提不起吃的欲望。秋秋會很開心分菜給我,還會介紹哪些是她男朋友燒的,哪些是自己剛學上的,一臉洋溢著幸福。知道她見過男朋友的爸媽,她都會夸未來婆婆的手有多巧,為人很好。每次和她一起吃飯都能感覺到她身邊散發出“粉紅色泡泡”。
梅子就不一樣,偶爾一起吃個飯,聽她講的都是男朋友工作怎樣不好,希望男朋友不要安于現狀,業余多學點技能。和秋秋差不多時間,她也見了男方媽媽(男方爸爸早就去世了),第二天到科室就對著我們吐槽:“我以后是沒有口福了,我男朋友媽媽燒的菜真心的難吃,昨天去他家吃他媽媽做的,差點咽不下去,以前知道他媽媽腿不是很好,昨天一看感覺比想象的要嚴重。如果要結婚以后生了孩子,還不知道她能不能帶呢。”每次面對她的吐槽抱怨我們都不知道該接什么話,如果真的覺得在意這些,其實你可以選擇不要和他在一起的,我想。
后來她們都結婚生孩子了。
秋秋懷孕時,她老公就辭職在家照顧她,每天上班送下班接,生完孩子后更是個“全職奶爸”。有一次大家一起去看秋秋,她老公泡奶粉、換尿布、給孩子穿衣服都是手到擒來的。一點都不讓秋秋操心,秋秋就在一旁看書。梅子看到后悄悄問:“秋秋,你確定你老公就這樣在家帶娃啊,不上班啊,這樣男人不行的,會沒有上進心的。”秋秋笑咪咪回答說:“沒有關系啊,以后我上班了,工資夠養活我們了。小孩還很小,他照顧挺好的,父母一起照顧孩子對孩子好。而且他在家也很好,正好可以休息休息,他工作那么多年一直那么拼命,正好趁這時間好好沉淀下自己。”梅子有點不屑:“男人不出去工作,在家帶孩子。是我老公我會瘋了的,現在競爭壓力多大啊,找工作很難的。秋秋你自個要長點心,男人不能這樣的,天天圍著鍋臺和孩子轉,會越來越沒有出息的。”
秋秋笑瞇瞇說:“哈哈不要輕易打擾別人的幸福哦”。
一年后梅子生孩子,我們科室人也都去看望她。
整個房子跟翻了天似的,客廳沙發上都有被子,房間里孩子的東西橫七豎八的放著,就梅子一個人在家。問她家人呢,梅子立馬抱怨道:“老公上班了,嫌孩子哭,現在都搬到客廳睡了,婆婆我實在看不慣她邋遢樣,讓她回老家了,就我一個人在家,中午就訂外賣吧,我也沒有時間燒飯。”
還沒有說幾句話小孩就哭起來,梅子心煩氣躁地抱起孩子不停嘀咕著:“小祖宗又怎么了,不是剛吃過奶嗎,是尿尿了還是拉便便了。”不耐煩的語氣旁邊當媽媽的秋秋都有點聽不下去了,很溫柔抱起孩子哄著。
看到這么亂的房子,手忙腳亂的梅子,我們只能提前尷尬的離開了。回來路上,我還想著上次去秋秋家,他老公燒的一桌子好菜呢。旁邊一位同事說:“感覺梅子姐過的好不幸福啊,天天在抱怨。但是她條件已經很好啦,在上海定居,還有了自己的房子,老公工作也不錯啊。覺得和秋秋姐條件差不多啊,但是秋秋姐過的比她要幸福呢?”
秋秋很認真想了下說:“幸福其實和你擁有多少是沒有直接的關系的。我們天天在醫院,看到太多大富大貴的人了,但從他們臉上看,他們多數人過的不幸福。我們要想幸福,就要有幸福力,就是感受到幸福的能力。就拿我老公在家當奶爸來說吧,那時梅子勸我讓我老公上班,覺得男人這樣會喪失斗志和進取。而我覺得他不上班沒有關系啊,孩子成長很重要,再說平時大家都很忙,那時我產假他辭職正好過著我們兩人世界,再一起迎接新的生命到來。我覺得這是最大的幸福。但是梅子一定覺得這樣是不幸福的。”
是的,很多時候并不是我們的幸福少了,而是你喪失了獲得幸福的能力。
2010年,一家知名咨詢公司蓋洛普公布了當年的“世界幸福指數調查”,結果顯示,排名前五的“幸福國家”是:丹麥、芬蘭、挪威、瑞典、荷蘭。而中國排到第125位。
今年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
從地域上看,幸福指數最高的是山東省,最低的是貴州省,而上海、北京這兩大因房價高聳,生活壓力常被國民抱怨的一線城市,排在第七。
從學歷上看,學歷程度更高的人更不幸福,幸福指數最高的是小學畢業生,博士生的幸福指數比文盲還要低。
從工作和收入方面,每小時工資為20-30元時幸福指數達到高峰,超過30元后幸福指數便開始回落。有趣的是,每小時收入30元以上的人和每小時收入7-12元之間的人幸福指數相當。同時,從每天的工作時間來看,工作時間越長越不幸福,每天工作時間在8小時之內的幸福指數最高,超過11小時的人群幸福指數快速下降。所有通過加班熬夜換來的血汗錢并不能增加幸福感。
巴爾扎克說:“幸福不在金幣揮霍的房屋底下。”上面的數據都在說明其實不是你擁有越多就越感受到幸福,努力工作和幸福之間失去了直接的必然的聯系。有些時候再努力工作,得到再高的收入,也難以滿足精神層面的需求,外在物質再多,都不能帶你很大的激動和滿足,你總會覺得個人生活處于失衡狀態。
前段時間《剽悍晨讀》中從講極簡生活到談起怎樣化繁為簡最后說起小確幸,這些都是在告訴我們擁有幸福的法則。現在社會的生活不是一直“加”,需要做點“減”,知道“少即是多”的心態。淡化對物質上的追求,強化內心的成長,堅持那些讓你激動興奮的事物,記住每天的小確幸,增加自己的幸福力,找到自己的幸福和快樂。
亞里士多德說:“幸福是人生的目的和意義,是人類存在的最終目標和終點。”你也要記住,你的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讓自己幸福,擁有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