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盎是文、景帝時期的一個重要謀臣,內心仁慈,引義慷慨。而且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見,也十分得文帝的喜愛。但是他為什么最后是被刺殺了呢?這還要歸結于他自身上的問題。
首先是因為袁盎的“正義執(zhí)言”得罪了很多朝廷上的大臣。袁盎一直都很敢于給皇上進諫,也十分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從一開始絳候周勃做丞相的時候開始,就對皇上說:“所謂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驕主色。陛下謙讓,臣主失禮,竊為陛下不取也。”幾句話就讓皇上不再對丞相那么地敬重了,主臣也分開了界線。雖然他是做了一件好事,可是這樣便讓丞相對袁盎冷眼相看,并私下里對他十分地埋怨。
還有一次是和宦官趙同的矛盾。因為趙同在朝廷上經常說袁盎的壞話,袁盎因此對他十分苦惱,不停的想辦法怎么除掉趙同。袁種便提了一個意見,讓袁盎去說他的壞話,把趙同流著眼淚逼下了車子。這樣一來,趙同可怎么去喜歡袁盎呢?恨且都來不及。
這么算算,袁盎可是得罪了不少人。連孝文帝也因為袁盎每次都不加掩飾地進諫而頗為頭痛。直到有一次袁盎直接惹怒了孝文帝,便被孝文帝外調去做了隴西都尉,不能在皇宮久留。
好在袁盎是一個仁慈和藹的人,對他的士兵們也是十分愛護和慷慨。所以他的土兵們,也是十分的擁戴他和擁護他。
還有一點,就是因為袁盎的太聰明,反而害了他自己。袁盎的聰明,就跟楊修的聰明一樣,都是小聰明。他們明事理,但是不懂得保全自己,不知道明哲保身。
以前文帝駕臨上林苑的時候,皇后和慎夫人都在。但是袁盎卻撤下了慎夫人的坐席。他倒是像皇帝和慎夫人解釋“人彘”的故事,讓皇帝不要太寵慎夫人,否則會招來眾人的怨恨和嫉妒。這是為了慎夫人和皇帝好。但是他自己卻不懂得這個道理,太過張揚,太過浮夸,太過出風頭。反而會招來別人的怨恨,別人的嫉妒,從而引起別人的殺意。
之后,袁盎歲數也大了,就自己在家里悠閑。但是景帝還是十分信任他,經常派人來問計策。其中就立太子的問題。袁盎給出的答案是不立梁王,因此便招來了梁王的怨恨和埋怨。梁王幾次三番地派刺客去刺殺袁盎,其中有一個刺客還因為袁盎的人品和好品行放棄了刺殺他的念頭。不過他說:“臣受梁王金來刺君,君長者,不忍刺君。然后刺君者十余曹,備之!”袁盎也沒怎么在意這件事,之后,果被刺殺在安陵郭門外。可憐一代謀臣,就這樣被人刺殺在不知名的人手里。
在我為袁盎這位偉大謀臣惋惜之時,也在思考為什么他會死于一位諸候王派來的刺客之手。正是因為他的“正義之言”和小聰明,才落得一個處處敵人的下場。有時候對別人太好了,太為他們著想,他們反而去懷疑這個人。這便是袁盎的悲劇。
為袁盎而惋惜。
? ? ? ? ? ? ? ? ? ? ? ? ? ? ? ? ? ——李凡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