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的好朋友葉子向我抱怨,說在上班的時候被領導痛批了一頓。我看著葉子的眼神,滿是哀怨,卻又充滿著憤怒。心想,這家伙一定是受到什么委屈了。
“怎么了?”我迫不及待的問道。
“公司最近來了一個新同事,因為常做錯事情,所以被領導罵了好幾回。”
“這跟你有什么關系啊?”
“昨天領導要求她做一份Excel表格,因為剛來不久而且又不大懂Excel操作,眼看到下班的點,她還在愁眉苦臉。我心想她要是沒做好明天又得挨領導批了,覺得挺可憐的,所以就過去教她怎么做。”
“那很好的啊,說明你同情心挺強的嘛!”我開起了葉子的玩笑。
但葉子的表情顯然沒有任何變化,我也就收起了剛笑嘻嘻的樣子,繼續(xù)聽她說下去:
“我教了一會,她就開始抱怨太麻煩,說讓我?guī)退觥T谒目嗫喟笾拢?lián)想到她被領導痛罵的情景,我一心軟就答應了。”
“然后呢?”
“然后她就下班回家了,我獨自加班了一個半小時,幫她完成了領導交代的任務。”
“就因為幫她做這個,所以被領導批了嗎?”
“也不全是,因為她把數(shù)據導錯了,所以我在做表格的時候就引入了這些錯誤的數(shù)據。第二天領導找她談話的時候,她就把所有的責任推到我身上,所以我才被領導批的那么慘。”
“不會吧,好心都當驢肝肺了這。”
“是啊,你說這可恨不可恨,我看她經常被領導罵覺得可憐才答應幫她做的,她沒有感激我也就算了,自己卻準時下班留我一個人加班,現(xiàn)在因為她自己的失誤,就把所有責任推在我身上。”
我能體會葉子的這種心情,這就像一拳打在自己的臉上,還得把打掉的牙齒吞進肚子里的感覺一樣難受。
怪什么呢?怪自己同情心泛濫?
確實,有時候同情心泛濫并不是件好事。
我有個朋友叫李哲(化名),做點小生意,因為一批貨款被別人拖了好久,自己欠了外面一些錢,后面資金周轉不過來,就天天被別人追著要債。于是,便找我借錢周轉,并允諾我一個月后歸還。
既然是因為短期的困難借錢,作為朋友,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理應支持。
但我是一個做事極其講究原則的人。
我很看重朋友對我的還款承諾,因為我覺得這是評價朋友對自己的重視程度。不答應無把握之事,答應了則必須做到,對自己的要求同樣如此。
約定還款的日子如期到來,李哲并沒有實現(xiàn)他自己的承諾。
因為念及朋友關系,并且看他之前天天被人追債,不免有些可憐,我也就從未提起。但是,由于我的原則關系,心里早已對李哲下調了信用評級。
之后的兩個月,三個月...直到半年過去,李哲也從未說起還錢的事。但是,在這期間,他的朋友圈里,吃喝玩樂從未落下。后面還是因為我需要用錢,開口跟他說起了這事。他回應最近沒錢,我也就便作罷了。
后來我們共同的朋友在與我的一次聊天中,談起此事。他說,李哲曾向他抱怨過,說我之前為了一點小錢,不顧他的難處跟他討要。
聽到朋友說的話后,我心里咯噔一下,先是驚訝覺得委屈,后面越想越生氣。
一個對朋友都不遵守承諾之人,竟還有理由抱怨他人,而且還是令人苦笑不得的理由。
一個吃喝玩樂都不落下的人,竟還有理由埋怨別人不顧他的感受而跟他討要欠款。
經過這件事之后,我基本不與李哲聯(lián)系。
回想起這件事,我對葉子的心情,表示了更加深深的理解。為什么我們明明沒做錯什么事,到后來卻成了罪人?而我們幫助的人卻若無其事地依然過著自己的生活。
因為看別人可憐,泛濫的同情心忍不住去幫助別人。而這樣的同情心,最后成為了把我們推向深淵的黑手。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細想之下,并不無道理。可憐之人,必有可憐的原因,而可憐的原因,或許正是他們的可恨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