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含著笑帶著淚很不舍的看完了《捉妖記》這部電影。
? ? 如果給這部電影框定一個主題:那就是一群人人妖妖圍繞著熊孩子胡巴的成長故事,如果這部電影還可以取另外一個名字的話,我覺得《小妖王胡巴成長記》應該挺適合,胡巴跟所有人類的小孩一樣,是一個天真爛漫、心無城府、善良可愛、淘氣頑皮的萌寶寶,他的哭,他的笑,他的頑皮,他的嬉鬧,總是惹人憐愛,讓你忍不住想去關心他、寵溺他。影片的結尾,男主忍痛離開他后,他在和族人尋找新的棲息地的路上,肚子餓了,看到了一只小兔子,當他想抓起來吃的時候,想起了男主天蔭對他的叮囑:“要吃素”,于是他放開了小兔子,撿起了路邊的紅棗吃,吃完還笑的特別開心,瞬間我們的心都被他萌化了。
? ? 其實,小妖王胡巴即是人類小孩的化身,每一個小孩都曾是降落人間的天使,他以后是吃素還是吃葷,跟家庭的教育息息相關。
? ? 在工作中,每每翻看著一本本案卷,看到那些未成年的小孩子“作惡多端”,親自把自己送進了看守所,可是,他們真的有這么可惡嗎?因為未成年人案件批捕階段就必須到看守所提審,也必須通知他們的家屬到場,情況好點兒的父母從偏遠的農村趕過來見到自己的孩子瞬間淚崩,情況差點兒的甚至連父母都聯系不上,因為孩子的父母已經在監獄了。
? ? 從未成年人社會調查報告中,我們都能了解到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家庭情況和成長、教育經歷,大部分未成年犯都是小學文化,甚至小學沒有讀完就走上了社會,父母要不雙雙外出打工,沒法照顧孩子更別談教育了,更有甚者,父親本身不是吸毒、販毒就是賭博,或者犯了其他的什么罪行已經進監獄了,小孩子要不在親戚中長大,要不實行放養,在外面跟一群年紀差不多沒有經濟來源、沒有家庭管教的小混混們為伍,吃喝玩樂需要錢,甚至有的還要吸毒,怎么辦?搶、偷成了這些小孩子的“生存之道”,于是達到了刑事責任年齡的犯了罪的小孩子就“哐當”一聲進入了鐵窗內了,承受了這個年齡本不該承受的東西。
? ? ? 我最近經手辦理的一個案件讓我記憶尤深,有三個小孩,分別是2000年、2000年、1998年出生的,三個人相約在網吧上網,結果在網吧門口,看到有兩個小孩子在玩手機,于是想著把手機搶來去當鋪換錢,然后他們可以繼續上網、繼續開房,于是他們商量好了之后也這么做了,結果當然是被警察蜀黍抓住了,然后關進了看守所,受到了法律的懲罰。這個案子到我手上的時候,要通知家人提審,結果一看其中出主意的那個小孩的家庭情況,他的媽媽早已離開他們改嫁,而他的爸爸曾因犯罪鋃鐺入獄,好不容易出來了,他的哥哥又進號子了,哥哥快出來了,他又要進去了,提審時看到他爸爸無法聯系上,最后從小撫養他長大的姑姑來了,一提起這個小孩,傾訴加淚水滿溢。后來開庭時,雖然他爸爸到場了,法定監護人進行法庭教育的時候,他爸爸無話可說,想是早已對自己充滿了自責吧,倒是他的姑姑,非常地激動,自己生養了三個小孩兒的她還要對小華子額外照顧,非常力不從心,卻不知小華子輟學后便在外學會了吸毒、打架,后來搶同齡人的東西,導致自己鋃鐺入獄,給他的家庭蒙上了更深的不幸。他的姑姑在法庭上足足教育了二十分鐘,對自己有自責,對他有恨鐵不成鋼,在此過程中眼淚仍然止不住,而小華子卻是一直低著頭一言不發。
? ? ? ?在未檢科辦案一年多以來了,雖然時間不長,但卻感觸頗深,用這里的話說,這些“小老短”真的就是天生那么可惡嗎?不是,他們的共同特點是缺乏家庭教育的正確引導,而早早步入社會的他們尚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我們的社會又不能及時有效的好好地教育他們,來彌補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他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可是在我眼里,他們只是暫時迷路的天使,只要他周圍接觸的人包括我們能給他正確的引導,他們很快就會走上人生正確的道路,這是我們需要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