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面包是新面包機的第四試,雖然由于操作有誤等原因,導致烤出來的成品結構和新疆馕有一拼,不過好在下料夠足,烤出來的面包口感非常扎實,如果將成品當成饅頭吃也挺合適,當然你要說這貨是快速面包也無不可。
事實證明,正確的經驗總是從慘痛的教訓中得來的,這個面包也是。
用的還是空心菜菜子的方子:【酸奶乳酪面包】——比中種還柔軟的香醇面包 地址是: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6f1f540102ux6h.html
原方材料:
面團A、高筋面粉300克,酸奶100克,奶油奶酪50克,水30克,雞蛋50克,細砂糖50克,鹽3克,耐高糖酵母3克,黃油30克
表面B:全蛋液、杏仁角各少許
模具:底部22CM左右的方形不粘模(某寶上君之款水浴方模那樣的大小就可以)
下料時沒做什么修改,只是因為面包機是那種1.5磅起做的大型家用機,為了配合機器,下料通通乘以1.5,尋思著做個大個兒的看看機器發酵效果。
結果,結果就是機器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切皆有可能這事真不胡說。
為什么做一個一個做了N次的面包,但在寫總結時寫成了教訓帖呢,這事兒還得從頭說起。
鑒于此新面包機已經用過3次,出門前和老娘大略講了注意要點后便放心出去了。結果,結果,再回來已是近三小時以后的事情了,進門后開蓋一看,馬上發現問題一片。對于一個已用了三四年面包機,過手過十幾臺機器、做過三位數以上面包的人來說,機器操作中的各個環節,原料和成品間的大概比例早已熟記。以這個面包的投料量,在已完成發酵只待烘烤之際的體積怎的這般的小?定然是和面、發酵環節出了問題,一問之下,果然問題出在基礎環節處。話說這臺面包機的攪拌頁是能夠90度扭曲的那種,但老娘在投料時沒有注意,于是在和面環節就悲劇了,攪拌頁處于平躺而非直立狀態,于是和了好幾分鐘水還是水來面還是面,就是沒有傳說中的面團出現。才發現問題的老娘趕緊將機器暫停,把攪拌頁豎立起來,于是這便直接造成面團揉制的不充分,所以一個發酵充分的好面包就浮云了。
當然,如果是常折騰面包機的熟手,一定會重新啟動程序,保證充分的和面時間。但是,但是,個人開宗明義破題的時候不是說了么,正確的經驗總是從慘痛的教訓中得來的。雖然說咱也是第四次用這臺機器吧,不過個人前頭不是已經強調過咱好歹也是用過10幾臺面包機的人兒了么,可以說現在隨便給俺拿一臺任何品牌任何功能的面包機來,咱都能分分鐘上手,各種說明書神馬的一概不用,保證出品成功。當然了,本著術業有專攻的精神,要是來臺廚師機俺就可能杯具了。為啥,沒用過啊。
所以個人可以很負責的說,當時的我一瞬間忽然就悟了,為嘛招聘的時候用人單位都要求要有相關工作經驗的,為啥有公司天價月薪招聘藍領了。經驗,經驗,經驗就是金錢吶!自吹自贊的說就好像個人一看面團發酵大小就知道制作過程中肯定出了問題,可能出現了那幾方面的問題,同時根據現有問題給出N個解決方案。比如說面包烤壞了也表愁,可以各種方法補救。比如涂黃油灑砂糖的烤下是甜吃法,切了細細的蒜末同黃油、鹽攪拌成蒜香黃油抹面包上高溫短烤是咸吃法,成品再悲劇的可以切成面包丁烤硬放各種湯里當配料使用,中式湯西式湯都行,如果是奶油蘑菇湯或奶油南瓜湯一類味道更好。當然,要整個奢侈版的也可以雞蛋+牛奶+堅果+酒漬果干的走起弄面包布丁來當甜品享用,至不濟還可以弄成面包糠炸雞、炸魚用。
那位說這貨對壞面包的吃法太有心得了,那還用說,正確的經驗總是從慘痛的教訓中得來的么。盤點那些年做面包犯過的錯,有過面包桶里忘記放攪拌葉的,之前洗面包桶時取出來忘記放回去,結果和面時那叫一個杯具,只見攪拌軸空轉不見面團,要把一堆干濕配料弄到一邊再把攪拌頁放回去這事兒有多難你造嗎。有過萬事俱備忘擱酵母的,有過各種試驗不見成功的,比如純用西瓜和面、用豆腐和面、用各種看似不可能的原材料和面整出來的面包,那個成品效果,只能呵呵了。
那位說你這么ZUO有啥結果吶,結果不錯,就是實驗出了有關把面包做壞的一萬種可能性。就是在實踐中學在干中摸的熟悉了面包機的操作,并且自認為玩的幾近于得心應手了,說幾近于是因為現在還不能保證每次的出品都很成功,但已經能腳腳是道的指導別人操作使用這事兒還是讓俺虛榮的小心靈激動復激動的。當然,清醒的說,更多的是越做越覺得自己挺無知的,越做越覺得自己要學的東西太多,越做越覺得少看書,多整實物是很有必要的,這也都說明俺是在正確的大道上行走著,雖然離收費站廁所還挺老遠,終點更是看不見,不過還是繼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