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大偉找我吐槽:“石頭啊,我這幾年也做了不少領導力培訓,也挺高大上的啊,但是怎么老覺得沒什么效果呢?大老板也不怎么滿意。我是不是遇到假領導力培訓了?”
——大偉是我好朋友,另外一個公司的培訓經理。
我一口水差點噴出來:“什么玩意?你以為你不會做紐約高中的中文卷子就是學了假漢語,現在還整出個假領導力來?你們都上啥領導力培訓了?”
“你也知道啊,我們公司老板還是愿意在這塊花錢,所以什么五力模型、七個習慣、九大能力、12種方法、21法則,什么管理高爾夫、什么沙盤模擬,只要高大上的,我們基本都會去試試。”
我暈菜:“那你們都怎么做領導力培訓的?”
大偉瞪了我一眼,“還能咋做?上課唄!當然我們也不是就會在我們公司上課,我們除了請A機構、B公司、C大師等好幾個知名的到我們公司講課之外,還會把領導們送出去參加什么miniMBA啊,什么商學院啦之類的小班。游學我們也參加過,去BAT等牛叉企業探訪學習也參加過。然后不是有些領導忙嘛,不方便參加線下課,于是我們還買了好多在線課,不光能在電腦上看,還能緩存到手機上看,都是自特出名那些商學院的課呢!”
“那還能沒效果?這些課不會都是大領導指定,你光采購的吧?”
“那不能。這些課我也基本上都看過一遍,并且咱們在這種培訓里不經常當助理小弟嘛,所以我也都跟著算是完整的學過,我覺得聽著挺有意思的,老師們也都挺有范兒的,講得也生動,也都是案例干貨,現場反應都挺好的,就是回來之后老覺得用不上,或者沒法用。”
“那內容確實挺高大上啊!話說回來,你們領導們平時的工作內容都是啥?跟這些上課的內容有什么關系?”
大偉有點反應過來了,“那我這些是不落地?”
“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是核心問題是內容高大上了,但關鍵是你們自己運作領導力培訓項目的指導思想有沒有高大上?這里沒有玩轉,你一手好牌只能打得稀爛。”
“那應該怎么打?”大偉有點急切。
我掏出本子,拔開筆帽,開始寫寫畫畫:“咱們還是先回到“為什么要做”這個角度,解決了這個問題,再說“做什么”和“怎么做”。先拿初級管理者舉例子。他們一般都是從業務一線提拔上來的,是吧?”
大偉點點頭:“是啊!不過也有管培生和別的公司跳槽過來的。”
“管培生回頭再說,跳槽的其實和內部差不多,肯定都是從一線起來的,頂多是跳槽過來的可能帶了些帶團隊經驗了。那么這些人的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怎么從做業務變成怎么開始管理人,管理團隊。”
“嗯。這是一點。還有沒有?”
“不懂人力資源基本知識,經常在入離職、罰款上出問題。”
“那這就是非人(非人力資源管理者的人力資源管理)。那么非財也不能拉下,就我所知,你們公司部門經理這一級能看到現金流量表的人不多吧?連這個都看不懂怎么知道自己管理做的好與壞?業務出沒出問題?”
大偉一拍大腿:“不光部門經理啊!其實更高級也好多看不懂的。”
“那咱們基本的問題點就差不多出來了:從管好自己到管好團隊的轉變,人力資源基本概念的了解,經營分析基礎能力的掌握。”
大偉順著說了下去:“那第一點就得分幾個角度,一方面是角色轉變,要讓他們自己嘗試從一個人單干的角度開始向團隊成員的工作的角度建立思維模式;另一方面就是如何識別不同成員的差異,給于不同的定位和溝通技巧;第三方面就是學會把大的工作分解成多個小的有關聯的目標,分配給不同的人,并且做好進度追蹤;第四方面學會問題的發現和解決方法的提出,嘗試識別日常工作中的問題,并找到解決的思路”。
“OK,那其實已經不少了,應該也能覆蓋初級管理者面對的主要問題了,剩下的根據你們公司的情況你再補充完善。接下來我們看看怎么做這些學習?”
“一方面肯定是上課。剩下的行動學習?”
“估計方式還得多一點,比如角色轉變、人員識別可以嘗試用情景教學的辦法,任務拆解可以讓他們參加更高層級的會議看看高級領導者們是怎么拆解工作任務的,問題識別可以讓自己公司的管理達人們現身說法。”
“對勁!那其實非人非財就不能只講知識,應該拿著我們公司的實際案例來講解,這樣生動實用。”
“那是。其實不光是非人非財,其他的也是類似,自己內部講師的表現力有限,可以采用外部專家來授課,但是用標準化的通用案例不解決問題啊,死灌下去也沒個毛用,還是用你們企業的自己的案例作為教學案例為基礎,才更好被學員們接納和轉化。”
“那他們時間忙不來聽課怎么辦?”
“磨刀還不誤砍柴工。你還是從正反兩方面著手,正向的把已參訓人的變化和效果推廣宣傳出去,反向的是和公司核心管理部門溝通,在核心管理部門認可這些培訓和價值的意義的基礎上,建立積分制、合格上崗制等制約手段。太慣著他們反而不一定對他們有好處。”
大偉打個響指,“嘿嘿,明白了!”
“接下來咱們在看中層管理者和高層都怎么做……”
(未完待續)
【今天的一句話總結】
高大上的不是內容,而是思維層次,要針對管理者的職責和任務來用心設計,切忌灌輸和縱慣。
大家說說,你們公司的領導力培訓都是怎么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