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壟斷,是個由來已久的話題,這個話題又時常和集權在一起談論。此前我并不太總結如何與壟斷對抗,不過最近工作上遇點事情,開始了一些思考
1、原來這就是壟斷
我們team和另外一個team(A)合作進行一個新項目,說是合作,其實是我們借用別人的基礎平臺。說白了,我們是乙方,明面上迫于boss的層面他們必須支持我們,但兩個組織結構平行,存在著直接競爭關系。
那么問題來了——集權。和很多職場或行業見過的一樣,口頭上答應好好的支持你,然后接著小動作開始:考慮到各種管理便捷性需要,相關后臺系統權限方面繼續由我們統一管理,但我們無條件支持你們所有業務。
一句話:開放政權,不放兵權。
幾乎所有對壟斷發起的第一次抵抗的回應,大約都是這樣。
我們team覺得,這樣也行,應該沒什么大問題
問題來了:告訴他業務開始了,就說你們自己搞就好,不用我們參與;說業務需要他們支持了,就開始呵斥,什么鬼需求,怎么不提前通知?
原來這就是壟斷:不主動、不解釋、不講理。
2、如何瓦解壟斷?——微信之于中移動的OTT
提起壟斷,現在我們會想到BAT,我們自然會想怎么扳倒這三座大山。而早些年,這個對象可能會是中移動這種運營商
那而今運營商的日漸式微,究竟是拜誰所賜?
對,是微信
但是微信險些命喪中移動之手,這事估計知曉的人不多。早年中移動拿SP業務分成威脅當時副總裁Tel,讓騰訊停止開發微信這類APP,張小龍是懷著簽發最后一版微信的心情迎來了微信的險中求生。
有陣子一度傳言,中移動要滅了微信,而最終草草收場,至如今運營商被邊緣化到無遠弗界。
微信是怎么推翻運營商這種行業壟斷者的?
是,OTT。
那如何OTT掉壟斷者?
- 首先,標準化。 標準化需要做很多,包括:
- <u>劃界而治</u>:哪些是運營商需要做的?哪些是微信需要做的?哪些是運營商范疇?哪些是微信范疇?讓業務盡可能不依賴服務通道
- <u>服務接口標準化</u>:微信給運營商什么數據,收到的數據就需要有什么。接口標準化的作用,是把大家拉到同一個對話平臺。
- <u>服務質量標準化</u>:丟包率,信號響應率,這些數據和指標,讓通道服務質量變得可衡量,都能很好說明運營商對微信的接口是否做了特殊化處理。
其實所有標準化的目的,就是為了打起架來好說理,不會有理說不清,為下一步做準備。俗稱準備彈藥
- 接著,審判。審判需要的包括:
- <u>示弱</u>:出現通道質量問題,引發輿論,控訴霸權,示弱
- <u>援引</u>:援引無可推卸的證據,強化弱態。以微信通信遇到各種異常指標作為佐證,說明運營商確實已經開始動作在封殺微信,而且基于同一個對話平臺下,闡明這中間并不是誤解那么簡單。
- <u>借勢</u>:借相關部門及廣大用戶對運營商本來就不滿的情緒,獲得審批結果的勝利(至少不是失敗),迫使運營商就范
不過前面所有都是廢話,因為所有的前提是,你必須找到一個有審判資格的審判者。微信找到了,就是輿論,悠悠眾口。
獲得最終勝利后,服務質量得到保證,業務無需依賴對方,對方就只能老老實實服務好,不會成為阻力,還會時刻擔心服務得不夠好。
OTT成功
這里最重要也最容易忘記的是標準化,往往在沒弄清楚時候就像壟斷組織發難,反而容易立馬遭到反撲,引火燒身
當然,微信為了對抗這場戰役,花了不少心思,肯定不止這里講這么簡單,但這確實給了我們一些啟發,關于如何理性對待壟斷。
3、觀今鑒古:職場中的壟斷和集權如何應對
下面開始套用方法論:
標準化
- 劃界而治:對方team負責什么,我們team負責什么,同時讓自己業務盡可能不依賴服務通道
- 服務接口標準化:我們team和對方team需要協作交互的場景有哪些?在每個場景里,彼此需要提供哪些具體文檔或做具體事情,細化成文,規范到位。
- 服務質量標準化:對方每次協作時候的響應速度多少小時?服務治質量如何,是否出現問題?要可量化
審判
- 示弱:表明業務受阻,團隊陷入困境
- 援引:困境的原因,對方team有相關責任,并友善提供優化建議
- 借勢:借團隊其他人的不滿情緒及boss的態度,適時發難。
4、壟斷無處不在
業務壟斷:不同類業務間
比如你的項目需要用到我的業務基礎功能,我嘴上說打開懷抱擁抱,實際把業務權限攥在手里,你拿我沒辦法行業壟斷:不同類行業間
比如中國移動對通信行業的壟斷,微信這種互聯網產品的無助;
比如百度對中國搜索市場的壟斷,私立醫院這種不砸錢只能死的無助;
比如淘寶對中小商家市場的壟斷,中小商家任由魚肉的無助;
比如騰訊對幾乎所有互聯網剛需的壟斷,創業公司對自己無法長成參天大樹的無助;職業壟斷:不同類職業間
產品經理:決策壟斷。
開發人員:技術壟斷。
運營人員:信息壟斷。
如果有一天,產品讓開發和運營來做產品決策,也許會發現,產品也沒有變爛;
如果有一天,開發讓產品和運營來用什么技術實現,也許會發現,產品也沒有變爛;
如果有一天,運營讓產品和開發直接溝通,完全開放信息流,也許會發現,產品也沒有變爛;
絕大多數水平的職業中,你無法證明,你的決策比別人更牛逼,你提出的技術方案比別人更牛,你的信息整理能力比別人更牛。
更多時候,你只是個寫需求的,他只是個寫代碼的,而我也只是個整理文檔的。
然而這些東西,其實未必換了外行人就不會做,只是因為你在這個位置,這個位置它賦予你了權利,集權,于是你可以壟斷,所以你才看起來有了的核心價值。
當然,只是看起來有了核心價值
5、反思:為什么會形成壟斷?如何防止?
既然壟斷有如此大傷害和內耗,它是怎么形成?
- 壟斷者,一般會經歷如下路徑:
- 提前的布局,先發優勢
- 新入者壯大
- 吞并
- 形成壁壘(技術壁壘、資源壁壘、品牌壁壘)
- 惰性,躺著可以掙錢為什么跪著掙錢
為防止壟斷,需在壟斷形成的每個環節進行防范,在職場中應用得更加廣泛,對于管理者也很有參考價值:
- 在第三階段(吞并),管理者需要警惕,包攬更多工作的勤奮員工,更容易快速變成壟斷者。所以這時候適當制衡和培植backup是很有必要的
- 在第四階段(形成壁壘),管理者會發現部分核心業務必須要經過他才可以,甚至完全找不到可以替代的人,雖然看不到危機,但已經暗藏很大風險。需要及時引入競爭者或者引導釋放權利,或開放分享核心業務
- 第五階段,壟斷已經形成,他會怠慢工作,甚至完全不把boss放在眼里,不聽從任何指示,因為他知道你還不敢動她。這時候需要溫水煮青蛙式進行逐步瓦解壟斷
【彩蛋】預言:騰訊將跌倒在哪里?
有朋友跟我探討,自從3Q大戰之后,騰訊自我革命,痛定思痛,涅槃得如此徹底,越加睿智,現在大手筆包攬行業領先企業,一言不合就收購。大大小小凡是有點前途的企業都被入股收購得差不多了
這不就是一顆參天大樹,以后還有誰可以撼動?創新者不禁心塞塞,所有創業可能最大的成功就是被騰訊收購而已,不會再有第二組BAT了
我在此胡說一把:再強的大企業也可能被內部打敗,也可能被時間打敗
- 未來變數在于:
- 參考西方世界,中國的發展也必然會出現《互聯網反壟斷法》,就如同今天apple和google在美國所遭受的法律控訴一樣。沒有為什么,就因為你天下第一,所以你犯法了
- 以馬化騰為精神領袖的騰訊,在精神領袖百年之后,一切會不會不一樣?
- 大國有化。參考今天的韓國,會發現類似三星、LG、SK這種國有集團式企業,深入所有民生行業,成為國民血液。但在韓國,沒有壟斷可言
另外對于關心股票的童鞋說句,騰訊700,還可以買
因為今天的騰訊,就是當年的中移動
怎么,感覺有點凄涼嗎?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