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就開始籌劃著這個中秋該怎么過了,先問了在滬的高中同學,都沒有確定的意見,前一天晚上在喊大家出來,回應寥寥,大概在這個本該團圓的日子,大家內心都有想陪的人吧,而且在這臺風即將來襲的日子,走出家門是需要勇氣的。
于是,在這個主題為“陪伴”的日子里,我決定好好“陪陪”自己:走出“宅”門,去尋找西塘。
早上被鬧鐘叫醒的,7:00,在床上訂好了汽車票,洗漱,出門。
我更傾向于汽車出游,方便,直達。
外面的雨,淅淅瀝瀝。一眼望去,天空粘連著大地,藕斷絲連。
臺風未來,大喜。
路上出行的人很多,大包小包,多是歸家,赴那小團圓。
一路,公交、地鐵、長途汽車,11:22,到達西塘。
吳根越角
下了車,循著剛才車上看到的西塘大門折返,迎面是一個威嚴的大門:吳根越角。西塘,又名斜塘、平川,是當年吳、越兩國邊界,因此得名吳根越角。
循著指示牌,買了票,驗了指紋,來到了古鎮入口。
古鎮入口
非常喜歡這種古香古色的宅門,斑駁中流淌著歲月,老木中承載著歷史,面對來客,娓娓道來:我的存在,歡迎你來。
刷了指紋,進了大門以后,腹中咕咕作響,這才意識到午飯還沒吃。尋了家面館,要了份面,外加一份“管家”臭豆腐,合計25塊,大快朵頤。
“酒足飯飽”,沿途循去,尋找遺失在這里的我。
路遇溝橋,拾級而上,橋下路面,漁夫載著來客,搖著漿兒,慢慢飄去。我一步一停,沿著船兒留下的漣漪,向遠處望去,煙雨朦朧的一塘,羞羞答答。風兒吹細柳枝兒,婀娜搖曳,輕輕走過的打著花傘的姑娘,是那么的美好。
風吹柳
拾階而下,沿著河兒走去,腳步輕輕,怕擾了塘里魚兒的嬉戲,也怕擾了這一塘的寧靜。聽著腳步,合著心跳,我和這西塘化在了一起,我就在這兒,從未遠離。
水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