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想必很多人都看過,每個人收獲的重點也不盡相同。本書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M.斯科特.派克,畢業于哈佛大學,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他長期從事心理治療,取得了卓越成績,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最杰出的心理醫生”。《少有人走的路》系列,僅在北美,其銷售量就超過了700萬冊,被翻譯成了23種以上的語言;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上,它停駐了近20年的時間,這是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跡。
從本書題目就可以看出這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只有充滿勇氣,勇敢上路,那么就會走上心智成熟之路,也就是通往圣人的路。但是前方道路有很多困難和阻礙,是需要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正如作者所言:心智成熟的旅程不但是一項既復雜又艱苦的任務,而且是畢生的任務。
? ? ? ? ? ? ? ? 關于自律
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重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文中開篇就揭示了“人生苦難重重”的事實,沒有一個人是順風順水的。當我們接受了這一事實,就會從痛苦中釋然,再也不會對人生的苦難耿耿于懷了。但是遺憾的是,大多數人卻不愿意正視人生的苦難。
人生是一個不斷面對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也是我們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承受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痛苦,我們就能從痛苦中學到智慧。問題也可以激發我們的勇氣,挖掘我們的潛力,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我們的心靈會不斷獲得成長。回避問題和逃避痛苦,雖然從意識上暫時逃脫了,但是在潛意識上永遠存在,它會以另外一種形式——疾病,來提醒你問題依然存在。若你不去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這也是人類患心理疾病的根源。那如何解決問題以及面對痛苦?
解決人生問題的關鍵在于自律。人若缺少自律,就不能解決任何麻煩和問題。在某些方面自律,只能解決某些問題,全面的自律才能解決人生所有的問題。
所謂自律,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以積極的態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同時他提到,自律有四個原則: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忠于事實,保持平衡。
? ? ? ? ? ? ? ? Part1、推遲滿足感
推遲滿足感,就是不貪圖暫時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經歷。首先,面對問題并感受痛苦;然后解決問題并享受更大的快樂。在充滿問題和痛苦的人生中,推遲滿足感是唯一可行的方式。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呢?一、構建好孩子的“心靈地圖”,父母應該為孩子做好榜樣。在稚嫩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們的上帝,神圣而威嚴。孩子缺乏其他的模仿對象,自然會把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全盤接受下來。這些就形成了孩子最初的“心靈地圖”,孩子會按父母做事的方法去運作,并以他們的教導來職引自己的道路。所以如果父母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那么孩子就會把這樣的生活當成理所當然。二、給孩子足夠的愛。這就需要父母對孩子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父母的愛。愛是培養自律的根基,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只有父母愛孩子,孩子才會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認可,他會認為“我是有價值的,我是值得被愛的”,那么孩子就會懂得自尊自愛,重視自己的時間。
那作為成年人該如何自律呢?很多人無法管理好自己,遇到事情選擇逃避是因為內心的恐懼。恐懼與人的惰性有關,人類的本性是逃避痛苦,選擇安逸舒服。而在面對問題時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所以人們不愿意花時間去面對,盡量縮短與問題接觸的時間。但是如果去不直面問題、解決問題,問題就會永遠存在。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直面問題,深入體驗問題產生的痛苦,只有這樣才能克服懶惰,讓心靈充分成長。
? ? ? ? ? ? ? ? ? Part2、承擔責任
承擔責任是成長的開始。
神經官能癥患者為自己強加責任,人格失調癥患者則不愿承擔屬于自己的責任。與外界發生矛盾時,神經官能癥患者認為錯在自己,人格失調癥患者把錯誤歸咎于旁人。逃避責罰是人的本能,但是逃避責任,只能讓我們錯失成長的機會,只有我們主動去進行自我審視和反思,我們才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定自己和他人應該承擔的責任。
? ? ? ? ? ? ? ? ? Part3、忠于事實
移情的定義:把產生和試用于童年時期的那些感知世界、對世界做出反應的方式,照搬到成年后的環境中,盡管這些方式已經不再適用于新的環境。
在上面曾提到過“心靈地圖”,這個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受眼界的限制,我們會把父母的處事做事方法作為準則而形成“心靈地圖”。世界在不斷變化,我們也在不斷成長,一味地抱著過時的地圖不放,與現實世界處處脫節,必然造成很多問題。我們貧窮時,世界是一種樣子;我們富有了,世界又是另外的樣子。身邊每天都有新的信息,要吸收它們,不斷地修訂地圖。要讓心靈獲得成長,就要完全忠于事實。
? ? ? ? ? ? ? ? ?Part4、保持平衡
你既要承擔責任,也要拒絕不該承擔的責任。你既要學會推遲滿足感,先苦后甜,把眼光放遠,同時又要盡可能過好當前的生活,讓人生的快樂多于痛苦。
保持平衡,意味著確立富有彈性的約束機制。我們不但要有生氣的能力,還有具備克制脾氣的能力;我們需要委婉,有時需要直接;有時需要心平氣和,有時不妨火冒三丈……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則就是“放棄”。放棄一時的快感,放棄一時的欲望,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待目前的事情,然后選擇最佳的處理方式。
? ? ? ? ? ? ? ? ? ? 關于愛
愛是自律的原動力。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愿。
愛在幫助別人進步和成長的同時,也會拓展自己的心靈,使自我更加完善。換言之,我們付出的愛,不僅能讓他人的心智成熟,同樣也能使自己受益。
那怎樣才算真正的愛?一、愛,最重要的形式,就是關注。體現關注最常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傾聽。傾聽是對他人表達關注的具體表現。真正的傾聽,意味著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這是愛的具體表現形式。此時,傾聽者需要暫時把個人想法和欲望放在一旁,努力去體會說話人的內心世界和感受。這樣以來,聽者與說著便通過語言結合在一起了。當傾聽者把注意力放在對方的話語上,完全接納了對方,那么,說話者就會在被完全接納的氣氛下,變得更加坦誠和開放,更愿意把心靈全部敞開,而不是有所保留和隱藏。這樣的傾聽者能增進雙方的理解和信任,達到心心相印的境界。二、付出真愛的人,應該永遠把愛的對象視為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如果我們過分干涉他的私人空間,從心里上有種被吞噬的感覺,那么他會極力逃避。應該尊重他的獨立性,尊重他與我們的不同。
《少有人走的路》幫助我們探索愛的本質,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從而直面困難,踏上心智成熟的旅程。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只有勇敢的上路,我們必將會涅槃重生,得到一個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