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邏輯教會你律詩的格律(超簡單)/亦斯
首先一個字,有平有仄。
初學先按漢語拼音(普通話)去分,到一定程度要用古音。
我們當然先從漢語拼音開始,一二聲是平,三四聲是仄。
很簡單,比如文字:文是平,字是仄。
那么,我說你回答:
三是? 平
心是? 平
二是? 仄
意是? 仄
OK,平仄會了。
單個字OK后,我們再來看一個詞。
三心二意,千家萬戶,藏龍臥虎,金枝玉葉......
發沒發現規律?它們都是:
平平仄仄!
一個四字成語,第二字和第四字,平仄總是相反的。第一字和第三字可以不論。
石沉大海:平平仄仄
海底撈針:仄仄平平
緣木求魚:平仄平平
平仄和音樂性有關,一平一仄,一仄一平,聲調才參差錯落,帶來美感。
參差錯落:平平仄仄
初唐四杰是誰?
王楊盧駱:平平平仄
連排名,古人都講究這個。
一三字可以不論,二四字必須相反。
所以說漢字是很偉大的文字,天然就帶有音樂性。
楷書四大家?
歐顏柳趙:平平仄仄
這個更有意思,歐顏柳趙,正好是一聲二聲三聲四聲。歐陽率更的書法成就未必比顏魯公高,但是排到了前面,聲調幫了忙,哈哈。
書法宋四家?
蘇黃米蔡:平平仄仄。跟上面一樣,一聲二聲三聲四聲。
有趣吧?
隨便想個成語。萬里無云:仄仄平平。大江東去:平平平仄。苦海無邊:仄仄平平。海闊天空:仄仄平平。
當然,什么事都有特例。炙手可熱,都是仄。人無完人,都是平。但是特例極少。
記住四字詞,第二字和第四字平仄必須相反。
其實古人連起書名都要講究這個。
《隨園詩話》:平平平仄
《苦水詩存》:仄仄平平
《淵深海闊》:平平仄仄
《黃帝內經》:平仄仄平
你起個書名,平仄不對,人家都會笑話你沒文化。
好的,我們回到詩上。
毫無疑問,必然詩也要遵循平仄規律!
先說五言詩。
五言詩就相當于一個四字成語,后面再加一個字。所以前面四個字要遵守平仄相反。
舉個例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白日依山,黃河入海,欲窮千里,更上一層。
是不是這樣?自己驗證下……絕對是!
記住要按普通話來,不要按你的方言!
OK,各行各業都有術語,我們來記幾個律詩的術語。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這叫“一聯”。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叫“一聯”。
很簡單吧。兩句就是一聯。記住,一聯是兩句。很多外行以為,一聯是一句。大錯特錯!逗號就算一句。一聯兩句!
然后,一聯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對句”。
這只是專業術語,沒啥難度吧。
那么出句和對句,第二字是要相對的,不然怎么叫“對句”呢?
白日依山,黃河入海。日和河,平仄要相反。
不用驗證了,所有的律詩,肯定是這樣。
好的,現在我們規定:出句的最后一字必須是仄!
白日依山盡
欲窮千里目
盡和目,都是仄吧?這是規定,不要問原因。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草是仄吧?
那么當然,出句是仄,對句就要是:
平!
那么現在,一個出句,五個字,我們已經可以確定三個字的平仄了。
當你決定用中平開頭(中指可平可仄,很簡單,后面不再說明)。出句便是:
中平開頭:中平中仄仄
中仄開頭:中仄中平仄
同樣,對句也可以這樣確定。太簡單了,不寫了,你肯定懂。
剛才我們說成語一三字可以不論。不好意思,在律詩中,這個是要論的。
像,欲窮千里目,這個第三字“千”,只能用平。
這第三個字怎么決定呢?
剛才說前四字,叫平仄相反?,F在我們看后四字!
中平中仄仄,
后四字:平中仄仄
你認為,這個中應該是什么呢?
不必回答了!應該是平,對吧?需要解釋嗎?對半分。兩平兩仄!難道不是很符合邏輯嗎?
那么,中仄中平仄,
后四字:仄中平仄。
你知道了,這個中肯定要用平。簡單成狗。
OK,現在出句一共五個字,我們確定了四個字對吧。
現在告訴你,第一個字隨便用,平仄皆可!(此處應該有掌聲?。。。?/p>
大家可能聽過什么:一三五不論。這是錯誤的,不知道誰造的謠言,不要信!
現在,五言的出句,我們已經可以確定了。就兩種情況:
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仄
出句搞定了,我們再來看對句。同樣的道理,看后四字。
太簡單了,直接給答案。
對句:
中平仄仄平
中仄仄平平
既然出句第一個字可以隨便,對句是不是也可以……
沒那么好的事!
注意,中平仄仄平,這種情況。如果第一個字是仄。變成。
仄平仄仄平。
因為最后一個字平是必須的(死規定),那么仄平仄仄平,是不是只有一個平了?
這叫“孤平”。
這個錯誤叫“犯孤平”。
某某某,你犯孤平了!
所以這種情況,只能用,平平仄仄平。
那另一種情況,中仄仄平平,呢?
這個中,可平可仄,因為后兩個平是挨著的,互相有個照應。
對句就這樣結束了。兩種情況。
平平仄仄平
中仄仄平平
出句會了,對句會了。現在我們連起來。兩句連起來叫什么?
一聯!
一聯中兩句要怎么樣?
第二字平仄相對!
好的,現在,我給你一聯前兩個字,你是不是可以確定整聯平仄了?
中平開頭: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開頭: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注意不要“犯孤平”,過于簡單,后面不再提醒。)
發沒發現,只有這兩種情況,中平或中仄。
也就是說,一聯平仄只有兩種情況。要么中平開頭,要么中仄開頭。
那么一首絕句有幾聯?
兩聯!
如果我第一聯用中平開頭,那么第二聯要?
中仄開頭。
反過來,第一聯用中仄開頭,第二聯?
中平開頭。
是不是很符合邏輯?請回答:是!
于是你學會了絕句。
那么律詩一共有幾聯?四聯!
我第一聯用中平。
第二聯就要中仄。
第三,中平。第四,中仄。
于是你學會了律詩!
但,我們插播一個術語??催@種中仄開頭的絕句。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請注意:第二句和第三句的第二個字是不是一樣的?
這是必然的吧?很好理解吧?不需要說明吧?
這兩個一樣的,術語叫做“相粘”。
粘在一塊了,它是什么,下一句就是什么!
一聯詩之中,我們相對。
一首詩之中,我們相粘!
OK,現在你想想,當你開始寫一首詩,打算用中平開頭。
出句是不是瞬間就確定了!五個字都確定了,對吧?(回答不對的,請再返回去看一遍。)
然后對句呢?你用相對!對句確定了!
下一句再相粘,再相對。
再粘,再對。
整首詩都確定了吧?
于是我們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
只要確定了第二個字,整首詩就確定了哇!
我題目說,超簡單,沒騙你吧。
那么其實,看似那么多平仄,實際上就只有兩種情況而已。要么中平開頭,要么中仄開頭。
平仄學會了沒有?
學會了,我們就繼續進行韻腳的學習。
韻腳就一句話:押句子的最后一字,平押仄不押!
(請注意我這里講得只是押平韻的基礎格律,仍存在押仄韻的詩,那樣便是仄押平不押。因為仄韻用得很少,灰!常!少!為避冗長,略過。)
基礎格律就到這里。
下面我們學習“變化”。
一首詩第一句,因為順嘴的關系。我們建議:第一句要押韻。
前面說了,第一句是出句,最后一個字是仄。
如果押韻,我們就把它變成?
平!
因為平押仄不押。
其它一切保持不變(包括孤平,同樣不能犯)。
現在,如果第一句押韻,將會確定中平開頭,中仄開頭,兩種情況。
如果第一句不押韻,又確定兩種。
于是律詩的兩種基本格律,變成了四種。
好消息是:只有這四種,不再往下變了!
什么時候第一句押韻呢?原則上可押可不押。
因為七言字較多,押起來會比較順嘴,建議押一下。五言隨意。
實際上卻是看你心情。(真的是看你心情,不要懷疑?。?/p>
五言格律到此結束,就這么簡單!
等等。
如果我們這樣作詩?是不是好死?
幾乎沒有一點點變化的余地,所有的地方都確定了。
那么古人又發明了兩個變化出來。
我們的基本格律,叫“律句”,這是術語。
那么發明出來的變化,就叫“拗句”(讀作niu四聲)。(拗口的句子)
拗句也很簡單,它是怕律句太框死我們,發明出來的,挺人性化的。
仍憐故鄉水:平平仄平仄。
律句應該是:平平平仄仄。
仍憐故鄉水,就是拗句!
不要記這個平仄規律,會把你搞亂,記:仍憐故鄉水!
仍憐故鄉水!仍憐故鄉水!仍憐故鄉水!
能記住吧?想用拗句,就想到仍憐故鄉水,然后跟他一樣就行。
感謝李白大大!
另外要特別注意:在這種情況下,五言第一字,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很簡單,完全按照仍憐故鄉水來就可以了,即平平仄平仄。(老杜的昔聞洞庭水,昔是仄,沒有用平。但這種情況非常非常少見,不建議使用。題外話:老杜這種對格律登峰造極的人偶爾會故意打破格律,以追求特殊效果。乃們不要只學他的“打破”,無視他的“登峰造極”。)
這種是最最常用的拗句,非常常用,與律句旗鼓相當。
所以必須牢記:仍憐故鄉水!
好的,我們再看另一種拗句。
畫蝶夢中夢,巫山云外云。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蝶”這個字,要注意了!
這個字古音是仄!
我怎么知道的呢?我又不會念古音?
莊生曉夢迷蝴蝶!
這句是不是出句?出句最后一個字,必須?
仄!
如果我背的律詩多了,是不是每個字的古音平仄都能推導出來?
這就是古音的學習方法!
我不知道古音怎么念,但肯定是仄!李商隱不會騙我!
但是注意,律詩可以肯定,律詩之外的,比如五古、七古,平仄比較靈活了。
要背古音,就多背律詩,見得多了,就知道了,如此而已!
這就是古音的學習,順帶講到了。
初學者背得詩少,可以用普通話。越往高手,越向古音靠攏。自然而然的事。
這主要是一種傳承,李白杜甫李商隱他們都那么用,我們也那么用吧!
換個角度來說。
普通話哪有那么大的權威性?憑什么要用普通話的聲調來確認平仄?
我還想用東北話、四川話、廣東話呢?河南人有意見了!古洛陽?。£兾魅苏夷闼阗~!古長安?。?/p>
一千年以后,敢保證普通話的聲調不會變嗎?到時候又用另一種“普通話”?又過一千年又一種?又一種?又一種?
變來變去的,有意思嗎?
用古音,李白杜甫用的音,大家都沒爭議了。再過一萬年,也不會變。
話題拉回來:畫蝶夢中夢,巫山云外云。
現在是: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律句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發現什么了嗎?出句對句,第三個字,互換。
這個邏輯是,出句本來第三個字應該是平,我用仄了,那么對句我救回來,我把該用仄的地方用平,救一下。
這個過程,術語叫“拗救”(niu四聲)。
這個也不用記,記:畫蝶夢中夢,巫山云外云。(注意蝶的古音是仄)
舉個例子,我寫過一句:蓮葉一何盛,桃花千樣鮮。
這個“一何”,是個固定詞,我必須要用,但是不符合律句。(注意“一”,古音是仄,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自己推理。)
那么我就用拗句,然后對句用“千樣”給救回來,而不能用“百樣”。
李商隱的:淚續淺深綆,腸危高下弦。一個道理。
拗句就這兩種,你都學會了。記例句就行。
仍憐故鄉水。
畫蝶夢中夢,巫山云外云。
(其實還有其它的,太不常用。省略。想學的,自己百度。我反正這么多年從沒用過一次。有人說:是你自己也不會吧?就不告訴你?。?/p>
上面就是五律全部的格律知識。應用到寫詩時,哪里卡殼了,自己推理下,肯定能找出毛病。(注意孤平!我廢話好多啊……你肯定會注意到的吧?孤平。)
更新:看到有人對拗救感興趣,我就再細講講。不感興趣的人可以跳過,先把律句玩熟了,再搞拗句,不要一心想著特例。
不過只要想通了邏輯,拗救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了。
首先,上面的仍憐故鄉水,相信大家都記住了,不需要再嘮叨。
我從畫蝶夢中夢再延伸下去。
畫蝶夢中夢:仄仄仄平仄。
對應的律句:中仄平平仄。
也就是第三字打破了格律,這種情況叫做“半拗”,半拗可救可不救。
哎,前面你不是用巫山云外云,救了嗎?沒錯,想救時就用對句去救,不想救時放著不管也可以,對句該怎么著還怎么著。但是推薦大家用對句救一下,古人也多是救的。比如: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水和云就是拗救。(注意看的古音是平。)
既然有“半拗”,就有對應的“大拗”!大拗必救!
這個邏輯是什么呢?我們前面說了,四字成語,中平中仄或中仄中平,平仄一定要是相間的,這是律詩規律的最優先級,神圣不可侵犯。
像畫蝶夢中夢,畫蝶夢中,中仄中平,雖然違反了后四字平仄均等的原則,但沒有違反基本法,不算太出格,所以叫半拗。
但是如果出現中仄中仄,則為大拗,是可忍孰不可忍?大拗必須救!
野火燒不盡?!安弧笔秦坡?,“火”和“不”都是仄,中仄中仄,這就是大拗,那么對句必須要有相應表示。
對句怎么救呢?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個有意思,出句第四字出律,卻用對句第三字“吹”來救(“吹”處本應用仄,卻用了平,就是要救“不”字)。那為什么不用第四字來救第四字呢?
因為中平中仄、中仄中平的大規律,最優先級,本來出句便違反了,如果我們對句還用違反這個大規律的句子去救它,豈不是以暴制暴,錯上加錯?
所以出句的第三第四字出律時,對句只用第三字來救。這也是古人多采取的方式。
但奇葩仍然是存在的。比如王維的: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很明顯,就是用第四字山去救好,但是這樣兩次違反了,中平中仄,中仄中平的大規律,古人很少用。誰用誰奇葩。
再進一步,既然出句第三字、第四字出律時,對句用第三字救即可,那它們同時出律呢?
孟浩然:士有不得志,棲棲吳楚間。
出句:仄仄仄仄仄。全是仄!
這個邏輯能看懂了嗎?出句第三第四字同時出律,而對句只變了第三字“吳”,一字雙救。所以對句的這個第三字是很生猛的。
OK,到此我們還剩下最后一個拗救:孤平拗救。
孤平:仄平仄仄平。前面說了,這是病句,不可以這樣用,第一字要是平,但是如果非用仄不可呢?
也有辦法。
正規律句:平平仄仄平。
孤平拗救:仄平平仄平。
看見沒有,又是這個第三字!如果第一字非得用仄,那就必須要把第三字變成平,來救一下。因為孤平是大忌,非救不可。
舉個例子。陸游: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注意七言的任何拗救,與前兩個字無關,可以直接去掉,變成五言來分析。(后面還會講到這點。)
報國有萬死,向人無再青。
根據一身報國,推理出“國”,古音是仄。
這句: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這便是古今最復雜的拗句,能看懂了嗎?
出句的五連仄看著很唬人,其實只是第三第四兩個字出律了。
對句呢?第三字先救了出句的兩字,順手又救了本句的孤平。一字三救!
老杜:萬國尚戎馬,故園今若何。
太白: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能推理出來了吧。
這么一個復雜的拗救,也不用背死規律。相信你早已記住了一個千古名句: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在理解的基礎上,牢記這個句子,千萬不要自找麻煩,記死規律,到最后搞得自己一頭霧水。
那么現在,我們可以總結一下拗救了,以下例句必須爛熟于心。
1.仍憐故鄉水。(特殊拗句,極其常用。)
2.畫蝶夢中夢,巫山云外云。(出句半拗??删瓤刹痪龋扑]救。常用。)
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出句大拗。必救。用對句第三字救。不常用。)
4.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出句三四字拗+對句孤平拗。對句第三字一字三救。還算常用。)
沒了。拗救就這些。其它情況或者你自己發明的,都是明目張膽的出律。
現在我們來學七言!
五言:中平平仄仄
變成七言,前面加兩個字,你覺得是什么呢?注意是前面加!前面加!
毫無疑問應該是:中仄。對吧。中平中仄,中仄中平。絕不可能會出現中平中平,中仄中仄。絕無可能!
五言前加兩個字,加什么你自己能推出來了,而且第一個字完全可平可仄!完全可平可仄!
其它一切保持不變,一切!
不要懷疑,真的是一切!
用韻、孤平、拗句……
我不想廢話了,真的是一切,字面上的一切!
現在你能寫出七言的一聯嗎?一首詩呢?
你肯定能寫出來了!
注意孤平!(我閉嘴)
那填詞呢?
背詞時自己對照律句去總結。
絕絕絕絕絕大多數都符合律句,有些不同的(比如《阮郎歸》)重點記一下。
自己推理。
推理不出來的,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