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與書香瀾夢第20期“年”專題活動,文責自負。
1.恐懼與擊破
今天初六,明天就要回公司上班了。
下午午睡醒來,看到窗外陽光燦爛,于是決定和女兒一起出去溜達溜達,順便消消食。
家附近的這三兩條街走了無數遍,早已熟稔于心。
只是家旁邊的一個荒廢果園,近些日子開辟為停車場,還未曾逛過。
和女兒溜達到入口的時候,看見門開著,就走了進去,里面還有很多的果樹,有些已挖出樹根,只是還未移植,再往前走,更顯荒涼。
太陽開始下山,陽光也逐步下移,雖然圍墻外面的高樓大廈很熟悉,然而走在里面的我們卻有點小害怕起來,因為不知道出口在哪里,原路返回又有點遠。
終于遠遠看到一個出口,東拐西拐走出停車場,看著外面的車水馬龍,我自己也松了一口氣。
原來,在我們自認為熟悉的地方,還是有很多未知的區域,更因為無知,所以恐懼害怕。
而應對恐懼最好的方法,則是勇敢的面對,并擊破它。
2.焦慮與勝任
這個春節,公司放假早,足足休休了14天。
春節期間走親訪友,能否按時發工資已成了閑聊時的第一關心的話題,大家開玩笑說現在按時給員工發工資的老板,都是好老板。
或許2022年能按時發工資的公司,到2023年也不一定還能按時發放。
每個人都充滿了對未來的焦慮。
而作為員工,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要局限于舒適圈內。
每隔一段時間,假設,如果有獵頭要挖自己去競爭對手公司,自己能否勝任崗位?為了勝任那個崗位,我們需要做出哪些努力?提升哪方面的能力?
3.家庭與親人
剛畢業那幾年,因在外地工作,每年幾乎是年三十才回到家,然后為了按時上班,年初五就又要返程了。
這些年回家鄉工作后,沒有了舟車勞頓,更沒有了傷情的分離,春節也過的輕松了許多。
春節前,婆婆置辦了年貨,我在簡書積分兌換平臺買了書,同時還去家附近的花鳥市場買了年花,家里書架上、電視柜、茶幾等地方都擺放上了生機勃勃的綠植,花瓶里插上了最愛的百合花,門口處還擺放上了一到晚上就香氣撲鼻的夜來香。
廚房有糧、桌上有書、瓶中有花,一直是我追求的理想生活。
年二十八,與老媽一起在大哥的樓頂包粽子,一邊曬太陽一邊煮粽子,同時聊著家常,陽光下,老媽的白頭發閃閃發光。
年二十九,與大家族的幾位叔叔們家一起吃年夜飯,一年難得見幾面,外甥外甥女們又長高了一大截。
除夕晚上,吃完年夜飯,在婆婆的組織下,和老公的大哥家一起拍了全家福,也被照片上婆婆涂抹了口紅的血盆大口,逗得哈哈大笑。
每年元宵后,我都會把前一年照的照片整理一下代表性照片,打印出來放在相冊里。平時和女兒翻一翻老照片,也是一種樂趣,更多了一些念想。
初五帶女兒去看了電影《伴我熊心》,看著她在電影里哈哈大笑的開心樣子,我也特有成就感。
年紀越大,對親情的理解越深,肩上的擔子也越重,親情是中年人負重前行的動力。
4.想要與需要
春節期間,有幾個親戚都入了新房,大哥家的房子也花了大手筆重新做了裝修,看著他們的新房,心里不免有羨慕。
我們的房子買了一直沒住,出租了出去,至今還是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每日少不了磕磕絆絆,不過也有了幫手,幫我們照顧女兒,免了我們的后顧之憂。
家距離公司遠,近幾年一直想給自己買輛車,方便上下班,甚至買車的錢都備好了,可是總是猶豫不決,至今還是坐地鐵上下班。
2020年我考過了法律資格證后,也一直想辦理實習,卻在現有工作與律所之間搖擺不定,與去年認識的律所主任微信拜年時,律所主任還提起了實習的事,可能學理工科的人,對機會的把握都會慢一點。
想要的很多,它代表著我們的欲望,可是真正需要的又有多少?人還是需要回歸現實。
或許,這個上有老下有小的歲數,還是穩妥一些吧。
只是不知道三年、五年后,會是怎樣的一個自己?
很喜歡日野原重明的書《活好》,告別過去,實現重生。
春節已過,新一年的忙碌即將開始。
活好,比什么都重要,努力奔向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長夜漫漫,路途遙遠。
以上,是這個春節,我寫給自己的一些話,希望對你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