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直在思考工作效率的問題,越忙碌越沒有效率。每個人每天面對著大量的工作,安排與被安排,越忙越亂。
如之前分析,我們要成長,要有效率,真正要的是思考,思考如何提升自己專業技能的效率,而不是全盤提升。
早上又想到這個話題,眼前一閃,出現一個詞語:克制。
百科上說:克制,指克服、制服,適用于不好的或不應有的情感、思想。克制感情,有條件去做而強制自己不去做。
這個詞用到自己成長中就是:
成長就是要抓主要矛盾(主要能力成長),克服次要矛盾(次要事情投入)
這里講的主要能力:就是那種能夠持續增長并且越來越剛需的能力。
我們每天面對太多被需要或者想去完成的事情,要學會思考自己在被需要和自己成長中的交集,在自己擅長或者希望自己成長的能力中做好選擇。
每個人都是求存,要求存,你必須在群體中學會價值交換,因此被需要從求存的角度來說是一件好事情,說明群體需要,有機會交換自己的價值。
雖然被需要是好事情,但是要學會有選擇供給。主要能力的供給和次要能力的供給對終造成的收益是不對等的。主要矛盾的供給一方面是獲得了交換后的價值,另一方面還是下一次的提前練習。
抓“主要矛盾”的意思就是要讓自己學會管理自己的注意力,主動投入到能夠持續成長的能力上。每天大量的事情擺在我們面前,即如同吃自助一樣,充滿誘惑,但往往讓自己持續成長的能力在這自助排列中在短期并沒有誘惑力,更多的是那些臨時產生的需求,門檻較低的事情,對自己來說更有誘惑力,做起來更得心應手,也不費腦筋。
面對喝一杯冰鎮可樂和喝一杯熱牛奶的選擇動力是不同的,但長期來看,對自己身體的幫助視角觀察,也許就會有不同的選擇。
這樣的慣性我們習以為常,因此就會出現自己能力得不到提升,每天都是在隨機中,本能下選擇執行。而那些自己希望提升,持續練習的能力,卻卻沒有得到練習和成長。
成長就是克制,其實就是說我們要學會主動去做可以持續成長的高價值被需要能力,并克制自己本能選擇的隨機注意力投入能力。
你的能力越強,所需要你能力的人也就越強,自然你的圈子也就越強。你是一個端茶倒水的,需要你的人就是茶社咖啡廳,你是一個深諳心理學的高手,也許你就是HR高端專家了。因為供需的變化,也就造成了你接觸人的變化,從而自己的圈子也就產生了變化。
這樣看看,很多人說活著就是混圈子,這里只是說出了表象,追問本質,圈子不過是不同人組成的群體,混圈子的核心還是在群體中價值的雙向交換,供需的價值體現了圈子的需求等級。被需要的能力越強,價值越大,說明你的圈子也就越強。
同樣是能力,可替代的成本就是你的能力估值,我們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在群體中被替代的成本。
要學會提升自己的主要矛盾,即可持續的能力成長,就必須要克制欲望對注意力的放縱。讓自己在群體中獨一無二,可替代成本越來越大,剛需能力越來越強,這便是個體成長。
今日思考,不求絕對,但求養成思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