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小姐不姓差,當年還是有個趙錢孫李、周吳正王的名字,因為凡是都是差不多就好,人們就將其稱為差不多小姐。
據說當年差不多小姐出生的時候,她媽媽以為是個男孩,起了好多男孩的名字,也做了好多男孩的衣服,后來生出來是個女孩,尋思著女孩跟男孩差不多,名字和衣服也就直接沿用下來,一開始大家以為是差不多先生,一直看著她換成女孩裝,還驚奇,原來是個姑娘。
差不多小姐成績不好,老師就讓她跟班復讀一年,她就復讀了一年,等到再次開學了,她依然背著書包習慣性的去了原來的教室,繼續跟著讀,后來等老師過來找她,她才知道自己進錯年級了,可是她覺得留一年和留兩年沒什么區別,遂又多讀了一年小學。
差不多小姐總覺得事情差不多就可以, 凡事不可以太過計較。比如,老娘讓她去買鹽,她就帶包糖回來,都是白色,差不多;讓她去地里鋤草,她拔了半壟稻谷苗,都是綠色差不多;讓她去北村二姨家,她去了南樓的姑姑家,都是親戚,差不多。十跟千差不多,百跟白也差不多,人生在世,一切馬馬虎虎,差不多就可以了。
有一次差不多小姐要去找工作,需要坐火車去外地參加面試。差不多小姐就吃完飯,不慌不忙趕到火車站,然后發現火車在她面前呼嘯而過,8:30跟8:32能有什么區別,火車居然直接飛過。差不多小姐心里憤憤不平,不過,差不多小姐想,今天去跟明天去又沒什么區別,就第二天去了,到那里的時候,早已經面試結束,人去樓空。差不多小姐想,這些人太過死腦筋,今天跟明天又差不多,何必斤斤計較。
到了差不多可以結婚的年紀,差不多小姐就在相親時認識了一個人,大家說可以結婚了,她便定下婚禮,可是結婚當天新郎跑了,只留個新郎的哥哥,大家說都已經備好東西了,嫁誰不是嫁,差不多就可以了,差不多小姐也覺得是,哥哥和弟弟又有何差?認識一年跟一天也沒差多少?37歲和28歲差別也不大,差不多就可以了,然后就把自己嫁了。
沒過多久,差不多小姐的先生生病了,差不多小姐想送他去醫院,可是現在是晚上兩點,等到明天早上八點再去也可以的,畢竟八點和兩點也沒差多少。然后差不多小姐就安穩睡到早上八點,帶著先生去看病,先生肚子疼,差不多小姐掛了了神經內科,被大夫給哄出去了,要她掛消化科,她覺得頭和肚子都差不多,大夫們太固執了。等她換完號,帶著先生到消化科的時候,先生已經昏迷了... ...
過了一段時間,差不多小姐總是干嘔,她先生勸她去看看醫生,她覺得早一天去和晚一天去也沒啥區別,就一直拖,到后來,自己肚子大了,尋思著,應該是懷孕了,檢查和不檢查也差不多,畢竟孩子還是在肚子里。后來差不多小姐難產死在家里。她在床榻上,喃喃說道:“其實... 死了...跟活著也差不多...沒什么好在意的...遂卒。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差不多小姐,過著差不多的生活,混沌的走在路上,將原來自己的棱角磨平,所以有人講有些人20幾歲就死了,然后等到七八十歲才去埋葬。
我們生而為人,這就是一場奇跡,稍微差池分毫,就成了殘缺,連造物主創造我們時都如此小心翼翼,所以對于我們來講有些事情,萬萬不能差不多的,比如生活、比如愛情。
唱搖滾的譚維維在海拔5600米的阿里吻上了陳逸飛;開著工作室,自編自導的林心如嫁給了霍建華;年過40依然性感迷人的舒淇安安靜靜的嫁給了馮德倫。這些當初說著不嫁的姑娘們,守著自己的那份執著終于等來自己的“命中注定”。
其實對她們來講,結婚這件事是最稀松平常了,遇到了想相伴一生的人,婚姻自然而然就來了,就像我在曬太陽,你穿著白襯衫走過來,對著我說,嫁我可好,這時候風也正好,陽光也正好,空氣里彌漫著甜蜜的味道,我點點頭,說好。
而恰恰是我們,一直沒有認清自己,在世俗評價的年紀結婚生子,陷入八卦聲中不敢改變,在差不多的生涯中消磨了自己,所以你才欣羨她們找到自己的真愛,過著自己想過的人生。可是你從不知她們要頂住多少的流言蜚語和寂寞雨夜,是如何將自己一點點包裹,如今才能放出奪目的光彩。守得住寂寞,才能撐得起女王。
最近因為房產新政,上海熱火朝天的離婚買房隊伍著實亮瞎了大家的眼睛。我們不說這是國家某項政策的欠缺,我們單單只講感情,記不記得你是怎樣的煞費苦心才找到你如今的愛人,記不記得你拿到小紅本的那一刻,你是如此的幸福喜悅。你信誓旦旦的說著執子之后,與子偕老,隨后因著一間屋子,早上起來拉著愛人就從紅本換成綠本,婚姻只是差不多而已嗎?結與離是真的差不多嗎?我們只需一間房,一個爸媽,一個娃,能遮風,能擋雨,歡歡喜喜過一生。
我希望現在的姑娘們,能夠幸福,不管你是在哪個年紀,像林志玲和陳喬恩一樣,優雅的等待愛情,讓自己過著精致的人生。正如盛者為王里所講“她不應該為父母結婚,她不應該到外面聽到什么風言風語,聽多了就想結婚。她應該想著跟自己喜歡的人白頭偕老的結婚,昂首挺胸的,特別硬氣的,憧憬的,好像贏了一樣。有一天帶著男方,出現在我面前,指著他跟我說“爸,我找到了,就這個人,我非他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