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大爺雜貨鋪
原本這篇文字的標題想定為《向死而生是種怎樣的體驗》,轉念一想,去他大爺。
就此作罷。
1.
大約是三四月份的時候,一位在報社工作的好友打算出一篇人物稿。
我本不是什么人物,平時在網上寫點自以為是的文字,發布點頗具騷味的偏見,恰好他還需要搞,我便配合他完成了一篇人物稿。
采訪的時候他問我:你平時在網上開“樹洞”,回答讀者問題,真的有那么多問題嗎?
我說真的有。
他再問:那是不是多半都來自大學生群體?他們可能面對的矛盾比較多,其他年齡層占少數吧?
我說不是,哪個年齡段都不順,你打開看看,全是問題。
他很好奇:你給它們歸過類嗎?一般都是哪些問題?
我說:煩惱沒法歸類,媒體上展現的都是普遍性,其實這世界的煩心事細看都是特殊性。
如果生要歸類,你可以這么歸:年少輕狂、過渡期迷茫、青年焦慮、中年危機、老年跟世界疏離……你還可以這么歸:缺錢缺愛缺朋友,沒目標沒志趣沒背景、有能力的缺真情,有情懷的缺能力……
但這些歸類的方式,都帶有一絲舉世皆醉我獨醒,看似牛逼卻傻逼的精英主義者意淫。
如果真的能有什么詞可以把眾生的苦厄一言以蔽之,那也只能勉強概括成:千頭萬緒。
有時候你以為人家是想不開、心眼小,發神經……不,太站著說話不腰疼了,人家只是一言難盡。
連最能給人以慰藉的宗教,也充其量指個方向,卻很少提及標準。告訴你要遇見更好的自己,向彼岸進發,卻望不到頭。
一眼照見五蘊皆空,也是說的容易,而老百姓呢,該貪嗔癡還是貪嗔癡,且面對生活的推搡,跪的容易。
2.
我的一位同窗,做內容運營。
有一次他想展現一個北漂青年,又買不起房,日子里處處還都是坎的窘境,問我怎么寫才好。
我們倆看著材料擠了好一會兒牙膏,愣是怎么說都覺得詞不達意。
其實這事兒簡單,無非就是如何生動形象地展現一個人窮,以及經濟狀況拮據帶給他各方面的阻礙唄。
但我倆還是覺得三言兩語說不清。
因為我倆都窮過。
我們太知道:窮壓根就不是一個字,而是一萬多字的組合體。
拿“去商店買衣服忙不迭問標價”,“生活費多半都用在了吃上”等字句來應付,未免太小看“窮”的終極奧義了。
那天我們一直沒想出來該怎么展現,怎么展現那種“受憋”的狀貌。
直到一個偶然的瞬間,我想起了過去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腦子里的水龍頭才算徹底擰開:
小時候,爸媽咬緊牙關,給我買了雙垂涎已久,通體雪白的運動鞋。
盒子打開的一瞬,怎么只可以用高興來形容呢,但確是只剩下了高興。
一個沒拿穩,純潔的鞋子掉在了骯臟的地面上,我用高八度的嗓門喊了一聲肏。
貧窮,就是那個三好少年口里蹦出的第一聲肏。人們常會云淡風輕地說:缺鞋給孩子買一雙就得了唄。
圖樣,貧窮不是缺鞋,是缺那一大片可以光腳踩上去的地板啊。
比這更操蛋的是,鞋落地的一瞬,還會從鞋窟窿里蹦出兩個臭公知:左邊那個高喊,貧窮是種思維方式,右邊貌似學理科的,鼓吹貧窮是一種基因。
換種說法就是:不光要讓人知道你丫窮,且窮得不體面不正常,還得讓你在心里接受你丫就這命。
煩惱也是如此,冷暖自知,悶水壺倒餃子,倒不出來不痛快,倒出來了啪的一個標簽:賤人就是矯情。
3.
雞湯里有句話講:愿你早日領教這個世界的惡意,然后開啟去他媽愛誰誰的快意人生。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講這句話的人還在因為發明了這句話而獲利,聽這句話的人呢?
媽蛋全世界的惡意倒是領教領教了,也沒見誰罵了聲去他媽就被誰承讓承讓啊。
“先生,公共場所,請不要說臟話。”現代人的發泄,多半寄托于看嘴型,并沒有電視劇里那么快意。
我在以前的一篇文字中提到過農村人比較喜歡沒事喝點酒的事實,有位熱心讀者抱著恨鐵不成鋼的口吻問道:
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啊,有那個時間與精力不好好做做自我提升,解決點實際問題,干嘛要把靈魂寄托給酒精呢?
不知者不怪,如果你也是農村出身,就會無奈地發現這樣的現實:生活在底層人民的不幸并不指不幸本身,而是在這個基礎上他們早已發覺了:爭個屁。
我本來不理解李白《將進酒》中的那句:人生得意須盡歡。干嘛要用盡字啊,太極端了不是嗎?
后來才知道表達的是相對義,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好不容易攤上了那剩下的一二,可不就得盡歡么。
4.
本打算給這篇文字定個主題,恰好趕上最近當了一把自己生活里的主角:家人里第N個成員查出了癌癥,順著這份厄運畫一條射線,醫生的結論讓我未來的命運也成了一道不知X等于幾的算術題。
所以剛開始想寫《向死而生是種怎樣的體驗》,告誡大家要把每一天當做生活里的最后一天去過,保重身體,不負光陰,笑得如花兒亂顫,體內流動著用不完的法喜。
但轉念一想,這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理想主義。
我還是想老老實實地跟你說下我們大多數人生活的樣子,關于這件事兒,描述本身要大于指點方法的意義。
是的,就是如此,眾生皆苦,且童年苦少年苦青壯年苦老年苦,日子會一直這樣不好不壞的進行下去。
人類沒有一個生命個體是不向往快樂與幸福的,但與此同時,幸福快樂的生活與悲慟欲絕的大難一樣,都只是生命里短暫且唐突的副歌。
沒意思,不怎么開心也不怎么絕望,活不太起又不太敢或想死,折折騰騰,忙忙叨叨,偶爾喘息蓄力,搞一搞小情趣,又搞不太歡暢,這么著不太舒服那么著也不是很解放,這才是人生的主旋律。
我不勸誡更不奢望你能夠看了一篇文字就得道成仙,關掉這個頁面后,左邊還是蛋糕,右邊還是垃圾。你的體征與質感也不會得到升華或毀滅,我還是我,你也還是你。
我只愿你在即便清楚放大地看完這真相后,仍能對生活保持住既有的動態平衡,不怎么喜歡也不怎么討厭它。老老實實地以下完這盤棋的姿勢跟它好好下完這盤棋。
對待日常的煩惱與苦澀,不需要鎧甲,不需要逃避,就讓它們自然地發生吧,let it be,恰如你知道渴了喝點水,恰如你需要偶爾調解下紊亂的內分泌。
一切都會慢慢慢慢慢慢慢慢好起來的?
啊哈,也確實如此啊。
我問一位長輩:可不可以寫苦難的東西?
長輩答:當然可以!等等,但我希望讀者能在你描述苦厄的文字背后,領會到一股真正的剛硬。
End.
轉載、開白等事宜請給我的經紀人bingo_發送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