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為未來許下的誓言,在心里,在夢里,都已成為過去。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參加學校的跨年晚會,看到了前所未有的熱鬧場景,那些青春的臉上洋溢著的是無法抹去的笑容,似乎每個人都等待著那一刻,期待著在2016年的尾聲里聽見2017年的鐘聲響起。
是啊,2017年呢,曾經的我連2010都覺得是個遙遠的數字,然而我卻跨過了這許多時光,一次次迎接新年,送走舊年。
還記得某一年春晚上王錚亮的《時間都去哪兒了》,感動了許多人,而在這里再次聽到,時間不一樣,場景不一樣,但同樣地讓人想落淚。一群青春少男少女合唱著這首歌,雖然旋律中早已失去了對父母老去的感傷,雖然鋼琴演奏者顯得很不熟練,雖然他們配合得并不十分完美,但看著屏幕上這些年學校的變化,想到身為其中的一員曾經在這里留下的痕跡,似乎一切缺點都可以忽略不計了。曾經想要逃離,想要遠去,然而真的離那一天越來越近的時候,我卻害怕了,我不是怕它變得更好而我不在,只是怕離開了就不能見證它的強大,也不能再在它的臂彎下度過無數春夏秋冬,我得離開,而且可能再也不會回來。
那個小心翼翼地闖入這個城市這個地點的小姑娘,早已定格在了2013年9月的某個日子里。我仿佛還能看到她和父親在各個報名點報道時忘記來時路后的失措,看到她被不同的人問到為什么選擇離開家鄉來到這里時她輕描淡寫的述說,看到她在陌生的城市因為沒有歸屬感而把頭埋在被子里失聲哭泣,看到她在一堆各不相同的本地方言里不得不丟棄濃重的家鄉口音說著蹩腳的普通話,看到她在這座城市里的成長與摔跤,悲傷與歡笑,然后不小心成為了曾經的自己口中的“學姐”,即將離開奔向遠方的畢業生。那些不愿提起的時刻,可能是因為別人的“有色眼鏡”改變了原有的看法,但更多的是對自己無知過去的懲罰。是什么時候變了呢?不知道,可能是適應了一切之后的某一天,也許是后來某一次突然的轉變,這種感情叫做我可以說它的不好但你不可以。
時間仍然在流逝,2016過去了,2017悄然來臨,人群漸漸退散,我在人群中恍然感覺腳步有點沉重。
寫于2017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