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拖延心理學》DAY3 20170315
今日心得:
我是獨一無二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環境的影響成就了現在的你,也造就了可能患有拖延癥的你。人的大腦是一個特別的系統。外界的刺激可以激發我們神經元細胞的生長,給我們帶來了不同的感受,很多還是無意識之中的,三歲前就形成。因此,家庭的影響至關重要!當然,多動癥、抑郁癥等一些情況已經屬于執行功能障礙和注意力缺陷疾病,需要藥物治療。
家庭、教育、周圍環境等一切給我們各種感觀的影響因素,刺激我們大腦,形成自我的理解與反饋,同時也便不斷的影響著我們的行動!這是一個不斷接收反饋、再接收反饋的形成過程。家庭教育十分重要,一直以為很多情緒、認知、思想都是慢慢形成的,特別是學校教育階段。而其實比這更早!應該說父母對自己的愛基本是一致的,沒哪個父母不愛子女的。但愛的表達卻是千萬種的。包括我們對自己的愛!溺愛也是愛,當然,厲愛也是愛。一百個父母就有一百種愛法和表達!一百個孩子也有一百個孩子的不同接收與反饋。這3天的學習,我看到了我,也看到了女兒妞妞身上的種種拖延。深刻反省:確實存在灌輸過多,激勵引導過少;強加過多,接受欣賞過少;情緒過多,理性隨緣過少等問題!希望我們都一起走在不斷學習實踐改進的路上!我就是獨一無二的我,她也將成為那個獨一無二的她。
《拖延心理學》DAY3? 拖延與大腦
№.17 思考與實踐
回想下早期生活中對你影響比較大的人:你的家人、老師或朋友等。當小時候的你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他們是如何回應你的?他們常對你說的話是什么呢?
帶著這些問題開始今天的閱讀吧。
№.18 大腦的奧秘
從大腦是如何運作的,了解導致個體的拖延癥生物因素有哪些?
發現一:你的大腦處于不斷變化之中。
人們的大腦是一個動力系統,它有一種重組能力--“神經可塑性”,大腦可以打破舊的神經聯結,建立新的神經聯結。外界的刺激(比如我們的生活經歷)可以激發我們神經元細胞的生長,通過刺激神經遞質的傳遞,促使一些神經元細胞不斷增長,在連結度上不斷緊密化。
發現二:感受很重要,即便它處于無意識之中。
大腦里的一些腦區控制著我們的情緒。有時候你可以很清楚地意識到一些事情為什么會引發你當時的情緒;但也有很多情緒發生在我們意識之外。原始刺激讓大腦保留著刺激所引發的感受,比如我們常說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當類似的刺激再出現時,會立馬激發恐懼的感覺。如果拖延者想要克服拖延的話,他們必須忍受某些不舒服的感覺,比如恐懼和焦慮。
發現三:潛伏記憶的影響
你或許已經意識到拖延是由恐懼引起的,比如我們在前面已經探討過的對成功的恐懼和對喪失掌控感的恐懼導致個體的拖延。事實上我們恐懼的都是早已發生過的事情。這些潛伏記憶或者說早期記憶,在三歲前就埋藏在我們的大腦中。這些記憶塑造了我們的認知。恐懼、羞恥、內疚和自責都是過去記憶的產物,不管你是否記得是什么東西觸發你的情緒,你只能努力發揮理性思考的能力,采取積極的行為來轉變這種情緒。
發現四:聯結的通路
有研究顯示,低自尊也是拖延癥的一大原因,而你如何看待你自己以及你如何處理你和他人的關系在嬰兒時期便打下了一個基調。嬰兒時期與父母的聯結關系會影響你之后的行為。那些嬰兒時期受到父母忽視或無緣由責罵的孩子,長大后更容易表現得不自信,也更容易產生拖延問題。
發現五:左逆轉
大腦的左側額葉與我們的同情、關照等情緒有關,而主管一些負面情緒的腦區則主要位于我們腦中的右半球。友善地對待自己,會激活大腦相應的腦區,從而提高個體抗壓感,讓自己處于健康的情緒狀態。
№.19 執行功能障礙和注意力缺陷
執行功能障礙
是指個體有效地控制思維與行為的一系列高級認知能力。它的主要成分包括注意力控制、認知彈性、目標設定和信息處理。這些要素可以具體細分成下面的功能:啟動任務、維持注意力、抑制沖動(在行動前有所思考,而不是馬上行動)、注意力轉換(可以彈性地轉換關注焦點)、流程記憶(記得計劃、指令和以前學到的知識)、情緒控制、材料組織、自我監測、時間管理、計劃(可以按照次序考慮問題,并作出規劃)。
你是否有過不知將東西放在哪里的經歷?你是否總在需要靈活變換規則的游戲中失敗?你是否總是不知道如何合理地安排工作上的任務?事實上,一個執行功能有障礙的人很可能存在拖延問題。
注意力缺陷紊亂
它的三大核心癥狀是注意力分散、沖動和焦躁不安。兒童多動癥就是一種注意力缺陷紊亂,這些行為與個體的基因、生物因素以及外界環境刺激有關。我們只能通過醫學的幫助才能改善這部分患者的情況。
№.20 抑郁焦慮和生物節律
抑郁癥:傾向和變種
抑郁是一種很常見的情緒問題,按嚴重程度來分,可分為典型抑郁、輕微抑郁、慢性抑郁和心情不佳。嚴重抑郁的個體還可能會永久性地改變大腦的某些結構,抑郁時間越久,對大腦結構的損傷也越嚴重。那些因為抑郁導致的拖延問題(比如懶惰、嗜睡、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需要得到足夠的重視。最好及早尋求藥物治療和咨詢治療。
強迫癥
也是拖延癥背后的一個重要原因,有強迫癥的個體在做一件事前會不斷地列出事情的優勢和劣勢,或者重復做查看火爐是否被關掉了之類的事情,他們的大腦總是陷入一種無法停止的程序中。強迫癥患者的大腦中負責感知危險的腦區一直處于活動狀態,因而使他們一直處于恐懼焦慮狀態。
生物節律
個體自身的生物時鐘、生理周期(比如月經周期)都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行為。此外,我們的睡眠質量也會影響我們的大腦功能,從而最終影響我們的行為。當你睡眠不足時,你是否經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易怒、容忍度低和拖延的情況呢?
№.21 拖延的成因
你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先天因素和后天環境的影響成就了現在的你,也造就了可能患有拖延癥的你。這里主要講后天環境因素來談談拖延癥。毋庸置疑,我們所處的家庭環境和文化環境會影響我們的行為。
1.家庭態度:拖延的成因
家庭是一個塑造我們價值觀、人生態度和信念的重要環境。早期的生活經驗對個體未來行為的影響非常重要。我們如何為人處事、如何面對挫折都與我們的家庭教育息息相關。
對成功施加壓力
母親:我知道你會成功的,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做得很好。
父親:你必須去賺很多錢來支持這個家。
祖父:只有第一名才有意義。
老師:你是我見過最聰明的學生。
懷疑你會成功
母親:你是一個一點用都沒有的懶蟲。
父親:你為什么要上大學?
祖父:假如當初你聽我的話,你就不會像今天這樣糟糕。
老師:你連這個題目也不會做,我已經講了很多遍了。
無條件的支持
母親:你應該按照你喜歡的方式來生活。不管怎么樣,我們都會支持你。
父親:別擔心,每個人都會犯錯。
祖母:不管你做了什么,我們都愛你。
家庭因素是如何導致一些人成為拖延者的呢?我想上述例子中反映出的家庭撫養方式可以說明一定問題。那些容易患拖延癥的人,他們的父母可能經常對孩子施加壓力,懷疑孩子的能力,企圖控制孩子或者與孩子處于不健康的依戀關系中,又或者故意疏遠孩子。顯而易見的,不健康的家庭教育環境,讓孩子的自尊心容易受挫,高壓高控制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更容易反叛。
2.破裂和修補-給父母
雖然我們都知道需要用健康的愛來澆灌孩子成長,但是所有的父母都會有無法感知孩子需求的時刻。當與孩子的關系產生破裂的時候,父母要積極地修補關系,比如向孩子道歉,和他們平等地談心。父母要學會放低自己的姿態,尊重孩子,和孩子們進行平等的交流。
№.22 從拖延中解放自我
拖延癥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可能受到心理根源、生理因素和人生經驗的共同影響。
作為自我形象的拖延
“可愛的小丑”型:把拖延當成是一種笑料,常用拖延的故事來取悅自己的朋友;
“圣人”型:他們把照顧別人作為自己生活的價值和目標,自己的事情卻一拖再拖,回避自己的生活;
“文藝復興者”型:他們沉迷網絡、沉迷書籍,卻沒有把精力放入自己需要做的工作上;
“奇人”型:刻意制造出最后關頭拼命工作,最后轉危為安的情形
”不知道“型: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拖延,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生活庸庸碌碌。